• 珍惜生命

    9月14号,我骑电车去舍下办点事。途经后舍村,一个三四十岁的年轻女子向我打招呼:

    “胡老师,去哪啦?”声音脆爽、热情。

    “去舍下。咳,菱香妹子,好久不见了。哈,”这也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招呼,我一边应答,车轮子还照样的滚动。

    跟我打招呼的叫黄菱香,最多四十吧。原先开店,她店离学

  • 老庙

    ——— 陶家传说四

    土目有个老庙,坐落在大屋圈竹峦怀里。此庙好像是按民宅模样建的大八间,中间的大天井两头各有一间厢房,下厅两边是大正房。上厅有神龛,摆放着菩萨,没有分隔房间。这上厅还做过学堂,我就是在这启蒙读书。有人说,这是陶氏家庙,没有和尚伺候。

    庙里历来只有一文三武四尊菩萨—

  • 竹马

    记得少时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这句俗语是说人的一生过得很快。这里的竹马是指少儿模仿大人骑马时夹在跨裆下的竹枝。但我这里说的竹马,却是样子像竹子扎的马,实际是一种飞行神器,是宝贝。

    这个故事估计是在清朝期的事,也就是陶侃后裔在长沙镇守的最后一任官员。当时这位镇守长沙的陶主帅还很年轻,

  • 地仙

    ———陶家传说二

    旧社会的人都重视风水一说,认为家运、财运好的,或者家里有人做官,都是因为祖上埋对了坟,撞上了真正的风水宝地。所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是动土都要请地仙(看风水的人)看地定向。

    富贵人家是常年请地仙在家,为他寻找宝地,不管多远,别县别州也行,只要是好地就高价买下。

  • 八旬老翁喜得子

    ——陶家传说一

    陶侃在东晋时,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长沙郡公,死后追赠为大司马。他的后裔基本上是镇守长沙的封疆大吏。

    本故事的主人翁,不知是侃的第几世孙,也没具体名字,只知是镇守长沙的陶大人。他恪尽职守,励精图治,年近八旬,还在任上。因文武兼修,虽年事已高,但鹤发童颜,脸色红

  • 始祖寿二公的奇遇

    元朝末年,烽火连天。寿一、寿二(胡真四的儿子)与胡真八,叔侄仨为躲兵乱,逃难至土目。寿一又到湖口;胡真八后来去了吉阳岭;寿二公则在土目员外陶欣三家放牛。

    远祖胡仲尧在华林办书院,桃李遍天下;有个栝公吧,还与理学家朱熹是好友呢。胡氏华林世家,在宋代为鼎盛时期,曾有过‘一门三刺

  • 在无声的世界里舞蹈

    8月18日上午,看了好长时的书,已是11点多钟,有些倦意。于是打开电视,想轻松会儿。当遥控器调到湖北台时,正是大王小王节目。就欣然地一边呷茶一边看起来。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看这节目。小王真的很贴心很聪慧;大王厚实且诙谐;节目访谈的,都是普通人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p

  • 市井在词典里释为群众进行买卖的地方;也作市街的通称。作为近来由农民进城发展起来的城镇,用市井称之最合适不过。

    我自小喜欢传统武术,老了也习性不改。我是练八卦掌的,很少间断。近来看到许多人在照着播放器自练太极,觉得太极更适合老年人练习,是健身养生的好拳种。心里痒痒的,决定也买个播放器学练太极拳。{

  • 书眉上的日记

    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是一大缺陷。这几天连着阴雨,我索性从书架上抽出冰心作品集翻看。当翻到‘请我想法子的弟妇’一文时,竟意外发现书眉上有我四年前写的日记。

    这日记是这样;2010年12月15日雪。昨夜也醒了三四次,竟然不知雪姑娘已悄然而至。清早,很冷,我穿好上衣,拿起最近买的冰

  • ——奥巴马插队买餐引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排队总是少不了的。出远门要排队买车票、船票、飞机票;医院就诊要排队挂号、买药。总之,在同一个窗口办同一件事,人多了,就得有个先来后到之分,排个队,按顺序来,也就公平少争端。插队是指某人不遵守规矩,后来居上,强行插到别人前头。这种行为是不尊重大众的强盗行为。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