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平安”的黄昏

    文/刘元兵

    临近中秋,小城已经飘满了桂花的香味。

    黄昏降临,华灯初上,老几和妻子手挽手去毗河湾河边漫步,必须经过远辉超市。远辉超市是小城夜晚的一道风景,飘逸着浓浓的烟火气。门前的行道上摆满了,各种小吃摊,那海鲜的香味、烧烤的麻辣味贯穿整个街边,各种大小的吆吼声,让老几

  • 两个冤家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二十四

    文/刘元兵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困难时期,赵家沟社员之间的纷争必然很多,要不是为了边边角角,要不是就为了鸡毛蒜皮,经常骂架吵嘴,打架割孽,搞得鸡犬不宁。

    赵家沟有两个著名的冤家,骂架专业户。一个叫做“李矮子”,她生性脾气暴躁,贪图小便宜,就连生产队

  • 别了,邮政绿

    文/刘元兵

    昨天,我穿上久违的邮政绿装,与康先生一道来了一趟与邮政告别的最后投递体念。以此作别工作四十一年的邮政生涯。

    年初时,当我在退休核实单上签上自己在邮政生涯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感觉人生好像结束了一个阶段,即将走向夕阳漫天的时光。随着退休时间的越来越近,我这个邮政心却

  • 魅力九龙,“甲”秀一方

    文/刘元兵

    沿金堂大道南行50公里,你就会看见一个醒目的牌坊“竹歌稻甲”。这里就是成都市乃至川内享有盛名的甲鱼养殖基地。这片有着“九龙二虎三个包”传说的古老土地,如今魅力尽显,已经“甲”秀一方。

    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九龙腾飞

    竹篙镇九龙社区位于金堂之南,距县城50

  • 竹虽无心,却有远志

    ——长篇小说《教书匠》后记

    两年前,一场疾病与我相遇,休养期间,正在县内距县城80公里远的偏僻乡村学校当校长的一个老朋友来看我。我不胜感激。人有了疾病或者有了困难来关心看望的人一定是好朋友,这点我铭记在心。

    按照习俗,我也在街边的一家餐馆点了几个菜,来了半斤跟斗酒,以

  • 共和国的基石

    ——长篇小说《教书匠》前言

    作者:刘元兵

    暑假期间,已经四十九岁的刘志勇,终于当上了一个初级中学的校长,来了一把“海底胡”。站在离县城70公里远龙虎初级中学校门口,刘志勇思绪万千,往事如烟。从三江县内实力排行老三的竹林中学,调到这个边缘山区的初级中学,这里更加偏远,条件更加

  • 复兴中的复兴

    文/刘元兵

    暮春时节,我与绿色蒲江有过一次亲密的接触。

    在白云深处,领略了闲适生活,感受了优雅的欧洲风情小镇,心中感叹我的第二故乡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白云山间的清茶、书吧、咖啡和悠扬的萨克斯一直在我心中盘旋。当我写完《白云深处的水乡》散文,放下笔后,我突发奇想,应该抽空

  • 我和油坊堰有个约定

    文/刘元兵

    两年前,因为身在边远地方的谷玉兰的一次邀约,我与油坊堰有了一面之交。回程时在蜿蜒的小道上被面包车刮伤的记忆,谷玉兰大姐那脚踏泥土,两鬓已经染白,依然有着作家梦想,有着诗与远方的气质,这些景象和意犹未尽的感觉依然沉淀在我心底。

    油坊堰村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又新镇

  • 做一个自豪的赵家沟人

    ——在竹韵书院首届征文颁奖暨《竹韵里》

    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竹韵书香染,月季书华年。在繁花落尽,青果高悬,翠绿变深,阳光逐渐骄横的初夏时节,我们眼中的农户被一簇簇翠竹包围,金堂大道两旁一排排箭竹随风而浪,向你们点头哈腰,表示欢迎。你们已经到了竹韵悠悠的竹篙镇,也进入

  • 在田野上播种希望

    文/刘元兵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曾经工作过十年,在此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蒲江,将承担“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全国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实验样板,探索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子,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在视频号里见到过的那对川农大高才生夫妇。正因为有这样一些新型农民在这片第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