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赵家沟

    ——赵家沟的漫生活之二十六

    文/刘元兵

    远斌没有出过远门,赵东祥决定亲自送到成都。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始,远斌的心就飞出了赵家沟,心中向往着成都那座从来没有去过的城市。这个山村娃走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广新场,去过最远的就是竹林区。那是读初一的时候,一个老师的儿子叫赵远,说十

  • 心中的笆茅色衬衣

    ——赵家沟的漫生活之二十五

    文/刘元兵

    赵家沟地处深丘,除了生长一些杂树以外,还遍长笆茅,那浅灰色的笆茅生命力很强,在田间地角,涯坎上,到处都可以生长。到了春天,笆茅从枯萎的草丛中,冒出新芽。很快,绿叶就将那一冬的黄叶掩盖。到了夏天,笆茅就开始抽穗,五颜六色,就像一把刷

  • 我是我的风景——散文集《风景》后记

    刘元兵

    人生已经走过六十个春秋,当我出生在赵家沟那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村的时候,命运就注定了一生的苦难与艰辛。一个农村娃,带着沾满泥土的身子,走向了城市。在城市里,用农民的朴实与勤劳一路打拼,与命运抗争,获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心里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城市安

  • “一路平安”的黄昏

    文/刘元兵

    临近中秋,小城已经飘满了桂花的香味。

    黄昏降临,华灯初上,老几和妻子手挽手去毗河湾河边漫步,必须经过远辉超市。远辉超市是小城夜晚的一道风景,飘逸着浓浓的烟火气。门前的行道上摆满了,各种小吃摊,那海鲜的香味、烧烤的麻辣味贯穿整个街边,各种大小的吆吼声,让老几

  • 两个冤家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二十四

    文/刘元兵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困难时期,赵家沟社员之间的纷争必然很多,要不是为了边边角角,要不是就为了鸡毛蒜皮,经常骂架吵嘴,打架割孽,搞得鸡犬不宁。

    赵家沟有两个著名的冤家,骂架专业户。一个叫做“李矮子”,她生性脾气暴躁,贪图小便宜,就连生产队

  • 别了,邮政绿

    文/刘元兵

    昨天,我穿上久违的邮政绿装,与康先生一道来了一趟与邮政告别的最后投递体念。以此作别工作四十一年的邮政生涯。

    年初时,当我在退休核实单上签上自己在邮政生涯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感觉人生好像结束了一个阶段,即将走向夕阳漫天的时光。随着退休时间的越来越近,我这个邮政心却

  • 魅力九龙,“甲”秀一方

    文/刘元兵

    沿金堂大道南行50公里,你就会看见一个醒目的牌坊“竹歌稻甲”。这里就是成都市乃至川内享有盛名的甲鱼养殖基地。这片有着“九龙二虎三个包”传说的古老土地,如今魅力尽显,已经“甲”秀一方。

    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九龙腾飞

    竹篙镇九龙社区位于金堂之南,距县城50

  • 竹虽无心,却有远志

    ——长篇小说《教书匠》后记

    两年前,一场疾病与我相遇,休养期间,正在县内距县城80公里远的偏僻乡村学校当校长的一个老朋友来看我。我不胜感激。人有了疾病或者有了困难来关心看望的人一定是好朋友,这点我铭记在心。

    按照习俗,我也在街边的一家餐馆点了几个菜,来了半斤跟斗酒,以

  • 共和国的基石

    ——长篇小说《教书匠》前言

    作者:刘元兵

    暑假期间,已经四十九岁的刘志勇,终于当上了一个初级中学的校长,来了一把“海底胡”。站在离县城70公里远龙虎初级中学校门口,刘志勇思绪万千,往事如烟。从三江县内实力排行老三的竹林中学,调到这个边缘山区的初级中学,这里更加偏远,条件更加

  • 复兴中的复兴

    文/刘元兵

    暮春时节,我与绿色蒲江有过一次亲密的接触。

    在白云深处,领略了闲适生活,感受了优雅的欧洲风情小镇,心中感叹我的第二故乡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白云山间的清茶、书吧、咖啡和悠扬的萨克斯一直在我心中盘旋。当我写完《白云深处的水乡》散文,放下笔后,我突发奇想,应该抽空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