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法

    作者:刘元兵

    暑假回来,远斌一落脚,就迫不及待地往光光的家里钻,他太想这个光屁股一起长大的玩伴了。

    “斌哥放假了啊,我好羡慕你吃国家粮啊。不过,考学也好,当农民也好,各有各的活法。”光光见到远斌就来了一番感慨,一副老气横秋的味道。

    光光又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鼓励市场交易了

  • 赵家沟人的命脉 (散文)

    作者:刘元兵

    说起赵家沟的水库,还有一段赵家沟人惊天动地的创业史。

    70年代初期,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号召全国人民“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狠抓农业生产,让农村和农业把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20世纪60年代,赵家沟六队这里只是一个“大堰塘”。原龙虎公社

  • 魂牵梦绕赵家沟

    作者:贤者无忧

    父亲回赵家沟了,留下孤独的远斌,眼前的陌生被考入重点学校的喜悦冲散了。远斌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学校,融入了这个班级。他知道,自己是为了求学而来的,必须摒弃一切杂念,努力学习。

    远斌的家如今属于成都郊县。1977年前属于温江地区管辖,因为新设立青白江工业区,原金

  • 火烧赵家沟

    作者:刘元兵

    水库修好后,人们不再为水发愁的时候,一场大火却把赵家沟烧得遍体鳞伤。

    1975年初秋,几十年不遇大旱降临龙虎公社,赵家沟也是干旱难耐。田里有水库放水,勉强保住稻谷生长,半山腰的土里却是旱得颗粒无收。福不双至,祸却双降。赵家沟人一般煮饭生火都是烧谷草、麦草和油菜杆

  • 走四方

    文/刘元兵

    杨金元初中肄业后,回家里做农活。调皮捣蛋惯了的他,经常出工不出力,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把老队长惹毛了。本来只有4分工,被激怒的队长再扣减1—2分,气得他妈老汉一边给队长赔礼,一边打骂金元娃。金元娃利用自身的体力优势,冲到队长家里吼道:“狗东西,你出来,你为啥要扣我的工分,

  • 赵家沟的眼泪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二十八

    文/刘元兵

    赵家沟秋日的天,就像被人捅破了一样,下着绵绵不断的细雨。

    第二天一早,隔房老辈子赵东尧来到远斌家,进门就说:“东祥老弟啊,听说你家大崽回来了,我女今天结婚,请你们吃酒,还有你家大崽是我们队上唯一的考起学的,想请他和陪嫁队伍一起去,

  • 家的方向

    ——赵家沟的漫生活之二十七

    文/刘元兵

    远斌和父亲赵东祥长途奔波来到成都这座陌生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

  • 走出赵家沟

    ——赵家沟的漫生活之二十六

    文/刘元兵

    远斌没有出过远门,赵东祥决定亲自送到成都。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始,远斌的心就飞出了赵家沟,心中向往着成都那座从来没有去过的城市。这个山村娃走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广新场,去过最远的就是竹林区。那是读初一的时候,一个老师的儿子叫赵远,说十

  • 心中的笆茅色衬衣

    ——赵家沟的漫生活之二十五

    文/刘元兵

    赵家沟地处深丘,除了生长一些杂树以外,还遍长笆茅,那浅灰色的笆茅生命力很强,在田间地角,涯坎上,到处都可以生长。到了春天,笆茅从枯萎的草丛中,冒出新芽。很快,绿叶就将那一冬的黄叶掩盖。到了夏天,笆茅就开始抽穗,五颜六色,就像一把刷

  • 我是我的风景——散文集《风景》后记

    刘元兵

    人生已经走过六十个春秋,当我出生在赵家沟那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村的时候,命运就注定了一生的苦难与艰辛。一个农村娃,带着沾满泥土的身子,走向了城市。在城市里,用农民的朴实与勤劳一路打拼,与命运抗争,获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心里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城市安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