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秧

    赵华甫

    男人精心培育的每一粒种子,

    女人小心翼翼地播洒进田头。

    千百年的刀耕火种,

    今天改成农技员教的育苗新方式。

    只盼寄下去的每一粒种子,

    收获比往年更多的幸福!

    插秧图(和赵华甫)

    周元(省交警总队)

    四月乡村沐春风,

    燕归呢喃催耕种。

    躬身

  • 观花海有感

    赵华甫

    片片花海片片绿,

    良田沃土辟花谷。

    粮食不富国不稳,

    此情此景黎民知。

  • 赵华甫

    (序)

    草长莺飞的三月,

    也是我们乡村教师大家访的季节。

    走进熟悉的村寨,

    水泥路修通了,

    房子修大了,

    乡村变美了。

    但村里依旧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老人慢慢的老去,

    孩子渐渐地长大。

    毋庸讳言的是,

    村里破裂的家庭增多了,

    单亲孩子也多了

  • 央的婚恋故事

    散文

    赵华甫

    央是我们六堡村老虎坳寨子的人,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加上父母早逝,他和哥哥相依为命。长到该结婚的年龄,尽管央长得帅气,又会吹木叶传情,后山寨子有一个姑娘钟情于他,但因为家里穷,姑娘父母就是不答应姑娘嫁过来。为此央家哥俩四处托人说媒,四邻八寨却没有一家愿把姑娘嫁到

  • 散文

    赵华甫

    明恩是我们六堡村老玉头的人,解放前他家里有些田地,在我们村是殷实之家。因此小时候他读过点私塾,学过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旧学,在我们村也算是有文化的人。解放后“土改”,他家田地被划给了贫下中农耕种,他的父亲在郁闷中撇下他们娘儿俩死去。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明恩的母亲因旧社会家里这些

  • 满成的脚

    散文

    赵华甫

    满成是我们六堡村茶园寨的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几十年在家种地。快五十岁的时候,因为儿子二十二岁了,要娶媳妇,花销很大。眼看什么东西都在涨价了,在家种地入不敷出,加上我们六堡村连年干旱,生活十分困难。满成决定外出打工,给儿子娶媳妇一点帮助。

    之前满

  • 阿照的小康梦

    赵华甫

    “八十万,你愿不愿?”胖客商一副忍痛割爱的样子,最后向阿照抛出这句话。

    阿照仍然木讷的摇摇头,表达出他的不愿意。

    其实阿照的内心在做艰难的抉择。

    这个抉择可大了,有客商要拿出八十万块钱买他那些草药的配方,价格已送到八十万。

    八十万呐,阿照具体也不晓得那钱

  • 五杨试菇

    赵华甫

    五杨是我们村兔儿寨的,人长得丑,右眼上方眉毛处又长有一个胞,大如教拇指,我们背地里叫他“五杨胞胞眼”。如果我们遇到哪个人长得丑的,我们村里人会说:“这个人长得简直就是五杨,只差没长胞胞眼”,总之就是说:丑!

    因为五杨长得丑,人们都不重视他,连他的父亲杨也不重视他。

  • 新卫打电筒

    赵华甫

    新卫是紫竹寨的人,他耳朵不好,是个聋子,但他人很好面子。新卫年轻时正值土改运动,土改干部下到我们村里来,个个胸前挂着一支钢笔,新卫看着,那叫神气!

    那时候钢笔贵,据老人说,要一挑大米才换的一支钢笔,当时新卫家里穷,加上自己又不识字,根本买不起钢笔,也没必要买钢笔。但是

  • 铁匠服酸汤

    赵华甫

    我们六堡村的东家人做豆腐要用自家酿制的酸汤水去点。酸汤既不能太酸,也不能太淡。酸了点出的豆腐太粗,淡了点出的豆腐太少,要不酸不淡,恰到好处,点出来的豆腐又多又嫩,用我们东家话说,那叫“服”。同样的道理,同样的一句话,从一些人的嘴里说出来,可能不中听,而从另一些人的嘴里说出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