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向來是討厭寫“觀後感”的,感覺怪怪的,有點像念小學時,每次野外郊遊或者參展回來而被強迫寫的作文。

    那時候就表現出了異常的討厭,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然而從“九一八”紀念館出來,我的心情特別沉重,總想寫點什麽來釋放一下,但由於行程較為倉促,時間尚不允許自己靜下心來寫這樣一篇文字。

    只好擱置

  • 在旅行途中,被問到最多的,就是“爲什麽選擇獨自旅行”。

    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旅行既無聊又乏味,沒人說話,沒人同行,連拍照也要求助於陌生人。

    我的答覆通常只有三個字:習慣了。

    當時的回答很簡單,但現在細細想來,倒也有著諸多原因。我將在下面一一列出。

    原因一:性格。自認為還算一個蠻有性格的

  • 關於旅行中的豔遇,我不知道女生怎麼看,但男生我是清楚的。我在旅行中所遇到的男同胞,極少有不希望發生豔遇的。不管單身與否,有無妻、子。

    我當然不能昧著良心說自己不期望發生豔遇,但事實確是不敢這樣奢望的。對於“才財兩空”且又長相欠佳的我來說,豔遇一直都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換句話說,我始終都徘徊在豔遇

  • 在漠河的最後一夜,是九月三十號,我撥通了家裡的電話,是老媽接的。

    老媽開頭一句就是,你吃飯了嗎?

    我說,吃過了。

    老媽又問,有啥事啊,是不是沒錢了?

    我說,不是,我們公司放假了,七天。

    老媽說,那好啊,你回來嗎?

    我說,太遠了,回不去。

    老媽頓了頓又說,回不來就不回唄,你

  • 旅行回來有一段時日了,工作也已步入正軌,一切都恢復到了以前的樣子,依舊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工作以外的時間,除了用來吃喝拉撒睡,剩餘的,我便不知該怎麼去打發。

    我本性喜好安靜,不喜歡聚會,不喜歡逛夜店,不喜歡shoping,亦不喜歡人潮湧動的街市。換而言之,與其說是本性使然,倒不如說是能力所限。生

  • 我知道這時候寫這些東西並不合適,可我總覺得應該這樣做。因為有些話即便今天不寫,也早晚會寫。與其到時候再來個“群起而攻之”,倒不如趁現在讓不理解我的人一次“攻”個夠。

    我下定決心寫這篇日誌的目的,並不是想藉助昨天的聲勢再“火”一把。我只是覺得有些事,由我起,也應當由我來結束。我知道下面將要寫的東西

  • 在去杭州的火車上,我通過空間分別給兩個在杭州工作的大學同學留言,告訴她們我將抵達杭州,想約她們出來吃個飯見個面。

    在火車即將到站的時候,我收到了其中一個朋友的回覆,說很不巧,剛好趕上她辭職要回哈爾濱,忙的真心抽不出時間來。

    我一看,心凉了一半。

    不過轉念一想,還好,還有一半尚有希望。{p

  • 两年前的春天,我写了一篇日志,名叫《春天里》,那时我还在学校念书。

    两年后的春天,我依然想写这样一篇日志,于是就叫《依然春天里》,而此时我已离开校园将近一年(如果把实习期也算上,那就不止了)。

    回首看看这两年来,除了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积累,好像也无太多变化。两年前的我,勉强算是贫穷吧,因为那

  • 我有话要说……

    去年初春,我在西安逗留了几日,有幸在华山上遇见一位老人。而他,应该算是个乞讨者。

    老人身着一套旧式蓝色中山装,头顶系一条白色毛巾,更加凸显了他那黝黑的脸。老人站在甬道的一侧,紧贴着山壁,以便不挡到行人的路。

    身旁放着一支挑着四个蛇皮袋的扁担,袋里面装着老人在山上捡来的游人

  • 在很多人的反对声中,我们牵着手走过了两个月的历程。虽也幸福,却也艰难。爱情,在别人身上是如此的简单,而在我们身上竟成了奢侈。

    当你的父母第一次公然反对我们时,你傻傻的不知所措。那晚,你流着泪,紧紧抓住我的手,一句话也没有。看着你难过的样子,我只是用力将你搂在怀里,任泪水在我肩上横流。

    我明白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