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QQ空间里发了一组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КНУ)汉语教师亚拉斯拉娃·舍克拉暑假旅行的照片,不禁想写几句介绍她的话。
我是2008年6月在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召开的“远东文学问题”国际研讨会上认识这位金发碧眼的乌克兰姑娘的。那次会议,主办方安排我做俄语发言组的会议主持人,大约因为我是中国人
2013-04-07 16:52农家说: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读书学艺、锻炼身体,仿佛春天的播种。三十岁以后,成家立业、辛苦劳作,仿佛夏日的耕耘。五十多岁,到了知命之年,从政的身居高位,治学的著述颇丰,搞技术的成了专家师傅,搞实业的当了股东老总……即便平常草民,也不必自惭形秽,你
2013-03-22 12:54“活在旧的世界”?在电脑上敲出这几个字,连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唱“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砸烂万恶的旧世界”,我竟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要是在“文革”时期,凭这几个字就可以立马把我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现在虽说不会那样了,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潮流,似乎也容不得我这样的守“旧”派
2013-01-10 20:10- 2012-12-31 22:51
大凡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目标,或是当博士教授,或是搏一官半职,靠它支撑自己熬过穷书生的艰苦岁月。我本俗人,自然不能免俗。前半生的读书,大多是用作敲门砖,目标很明确:为考研、为出国、为写论文评职称。心中有美好的憧憬,有不甘屈居人下的压力,再苦再累,也不以为然。如今当上了教授,又从工作岗位上平安
2012-12-01 18:18有人说,当一个人
2012-08-02 14:38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又因这一天有赏灯观焰火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古人在每月的月圆日(古称“望日”)祭祀传说中至尊的“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由此演化为正月十五的夜游观灯。这一风俗到隋唐时已蔚为壮观。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北史》上说,隋朝时“京邑爰
2012-01-17 17:31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中国农历的十二月),母亲就爱叨咕一句北京童谣:“老太太老太太您别馋,过了腊八就到年。”腊月八日那天,她用各种米、豆、干果熬出香甜黏糯的腊八粥,喝起来热热乎乎,回味无穷。喝上腊八粥,即意味着快过年了,于是我就天天翻着日历数日子,盼望着“年”的到来。
2012-01-17 17:29诗文贵有“警句”。读过高尔基散文诗《海燕》的人,有谁能忘怀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的呼喊;鲁迅的《无题》诗,即或人们不知道或记不清这首诗的全文,但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名言,却成为一代又一代革命人民处世的准则。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作品,就是因为创造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2011-07-19 16:03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曾指出创作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作家们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有的人仿佛漫不经心却能写得恰到好处(“率而造极”);有的人用尽心思却仍相差甚远(“精思愈疏”)。于是他提出:“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意思说,虽然四时景色变化纷繁,但要引起诗人的感兴,却贵在内心的闲静。这
2011-07-19 15:53-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