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腿长,学骑车毫不费劲,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能骑着车满街飞跑。但那时候自己家没车,每当为学校、班里的活动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办事,比如到少年宫借幻灯片啦,到部队借军装啦,就要找同学借车。那时班里同学有车的也不多,有一个家里是华侨,还有一位是高干家的小姐。好在那时候人们都很大公无私,学雷锋、
2011-07-18 12:23我童年早孤,不满十岁时父亲便撒手人寰,撇下我和母亲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那时母亲在大跃进时成立的街道生产组做工,每月30元工资,平均生活费每人15元,在当时我的同学中,还算“中等收入家庭”。记得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带我到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和平路上散心。走到百货大楼附近的一家冷饮店,那里卖天津有名的起
2011-07-18 12:15天津地处海河冲积平原,素无山峦之险,自然亦无登山之乐。小时候游水上公园,那里有挖湖堆土形成的土丘,在我们看来,就是“爬山”了。以后“文革”中蓟县划归天津,随当时的“工农兵学员”军训“拉练”登盘山,算是看到了真山。但那是在远郊县,毕竟不是天津城里的山。再以后,或出差,或旅游,到过泰山、华山、黄山、
2011-07-17 17:09我出生于1948年,可谓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的就是共产党的教育,热爱党,以入党为光荣,自然不成问题。记得我在初中二年级入团之后不久,就有了要求入党的愿望。还从自己当时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零钱订阅中共天津市委的机关刊物《支部生活》。刚上高中,就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1-07-16 20:15- 2011-07-15 12:56
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人在旅途中的感觉。许多人把旅游的目标定在险峰绝顶、古刹幽境,或是海角天涯、远古遗迹。一路上直眉瞪眼地冲刺、攀爬,而忽略了身边倏忽而过的道道风景。其实,到达最终目标后往往会有“不过如此”之感,而朝着既定目标一路走来的历程,往往最有趣、最惊险、最温馨、最令人回味。
2011-07-15 12:54圣彼得堡是我曾经两度留学的地方,第一次是1988—1989年,在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当时叫列宁格勒师范学院);第二次是1999—2000年,在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对那里,我是地熟、人熟,很有点“第二故乡”的感觉。这次借出席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与我国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纪念
2011-07-15 12:27我的履历表上填写的籍贯是广东,但那只是我父亲的故乡。我自己,出生在天津,一句广东话也不会说,也不习惯广东的水土和风俗。要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发达,我个人的腰包也日渐充实,一年一次跑趟广东去凭吊父母坟茔和看望兄长,或坐火车,或乘飞机,都负担得起,按过去的收入和路途的艰辛,恐怕自己早把这“故乡”淡忘
2011-07-15 12:21没钱的时候,钱真的是好东西。小时候我九岁就没了父亲,母亲带着我,娘儿俩靠母亲在街道生产组打工挣的每月30元钱过日子。偏赶上1960年“度荒”时我因营养不良得了湿疹,头顶生疮,脚上流脓,一副面黄肌瘦的可怜相。母亲给我求医问药吃营养,把父亲去世时厂里给的800多元抚恤金全部花光,总算保住了我的一条命
2011-07-15 12:13-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