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命的一年四季。春、夏无需说,就是冬季,虽然草木凋蔽,蛙虫蛰伏,却也有飞雪、雾淞,隔窗可赏“西岭千秋雪”,滑板能作雪地一任飞。我唯独不喜欢秋之深秋,尤其不喜欢深秋的黄昏。多彩欢乐的秋收早过,荒野漠漠,远接着苍黄的天际。天地间不见人迹飞鸟。天光越短,远村就要模糊在昏暗里了
2012-03-04 09:02钱塘观潮不知起于何时,有人说汉魏始有之。我想,最早为大潮所动、所感,听潮、观潮的,当是钱塘江上人,尤其是渔家、梢公。后来,江边有了城镇,观潮人更多,以致“满郭人争江上望”了。古时观潮,可能并不划出什麽景区,也无需花钱买票。“满郭人”争相看潮,当然也有“郭”内外的下层居民。无论贫富,愿看、能看的,
2011-10-01 20:24大约是在一九五四年,一批特殊的新生来到四中,插入各班学习。他们讲粤地普通话,穿牛仔裤、尖儿皮鞋。这些新生即是归国华侨学生,我们称作华侨同学。他们多从南洋来,印尼、菲律宾居多,也有朝鲜、日本来的。插入我们班的陈志强后来对我讲过他的回国:“坐在回国的轮船上,总嫌船走得慢。一想到祖国,心都要跳出来了!大海
2011-07-10 20:12四中的课外小组、社团很活跃,加入者甚众。更有个与众不同的社团叫友谊社,招集人是一高中学生。那时我国与前苏联关系好,俄语即中学的外语课。学校友谊社的社员用俄文与苏联中学生通信,提高了俄文水平,亦可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校园设有“友谊栏”,张贴苏联学生的来信。谁不想一见苏联同令人手书的俄文信,况且还有
2011-07-02 20:42十月一日国庆节当然是最盛大的节日。学校除了放假,还有集会、庆祝、参加市里的游行、娱乐等多种活动由学生参加。学生们从九月初就准备过节了,一到课外活动就热闹起来:练队,吹号敲鼓,准备彩旗、宣传牌和表演用的藤圈、体操棒,而且越近节日越忙,人心越踊动,气分也越热烈:全校大扫除,贴标语,游行队伍整体操练,口号
2011-06-26 22:40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引发了我们班同学的议论。甲说可能如此。乙说也许如彼。丙说,什麽“可能”“也许”,请政治老师给咱们讲讲,不就结了?对呀!于是政治课代表、学习委员、班长决定请政治老师来解难。不过,老师挺忙,又是课外讲;这学生的“三套车”请得来吗?三个班干部先找班主任商量。班主任老师支持我们,建议晚上
2011-06-18 23:16现在,称有益于社会的无偿劳动为公益劳动,从前叫义务劳动,取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之意。
1957年暑假,天津四中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附近的义务劳动。近旁的四十二中也参加了,听说还有其它中学。劳动的地方叫尖山,记得在四中西边偏南,是一片旷野。我们干的是土方活。活儿重,天又热,所以隔夜劳动一次,只
2011-06-16 22:10我的母校天津四中现在是津门名校了。虽然五十年前我就离开了它,但五十年风剥雨蚀、电裂雷击都没有消磨我对它的思念。一些久远的记忆,有时会浮现、闪亮,清晰如在眼前。它们又象童话,幼稚、单纯,现在勾画出来,尽可品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四中,地近郊区,教学区门口朝西。门外空旷操场的西北角,独立着一座二层
2011-06-15 22:32-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