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毕业之后,就很少再翻看《格言》、《读着》之类的杂志了,甚至连杂志也很少看了。前几日,在一个书摊前看到一本《格言》,随便一翻,就翻到了一篇《罗曼先生,你好》的影评。其中副标题是:“让我们为不公正而愤怒,但不要被怒火所摧毁。”

    这部电影依然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式的反思,我们这里不会产生这样的电影。

  • 断断续续读完《蒙田随笔》、《培根随笔》、《爱默生随笔》,三本书是合在一起的,我没有跳跃着读,而是慢慢地,按部就班的读完这三本随笔集。这三位写随笔算是写到经典的巅峰状态了。恣意汪洋,行如流水,人情练达之处,皆可成文;世事洞明之间,俱有妙思。这些随笔文章之所以能够留传于今世,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

  • 一个王朝背后到底潜藏了多少肮脏,因为那里有许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一个男人的软弱,却需要女人为他的软弱付出一生的代价,这个男人因而显得更加的软弱。尽管他可能拥有人间至高无上的权利,可那有怎么样?

    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就像这冷冷的冬雨,还夹着丝丝的雪花,消融这雨中,在还未着地的时候······

  • 直到上高中的时候,才在语文课本里读到郑愁予的那一首美丽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

  • 昨天下午给15级的同学上完《民法原理与实务》,在走出教学楼时恰好遇见14级的同学在拍照,他们就拉我过去也一起拍几张。晚上又参加了他们的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他们喊我“军哥”,我就坐在他们中间,他们热烈的掌声,我面露羞涩的和他们打了一个照面。

    今年初来乍到,我就给14上两门专业选修课,《物权法》和《公

  • 曾几何时,看到西游记中《趣经女儿国》的片段,听到那一首美妙缠绵的《女儿情》,再看女儿国国王转眼顾盼之间,已对唐僧暗生情愫,深植情根。当时不懂得,只是觉得怪肉麻的。

    经年之后,再听《女儿情》,再看途径女儿国这一段,已然失却了童年时的青涩。想想,儿时岂能懂得这样缠绵的情愫?那时,除了对美猴王心生膜拜

  • 就像鲜花总是插在牛粪上,当我们还在为鲜花而可惜的时候,当我们还在嫉妒牛粪的狗屎运的时候,我们何曾知道,那是因为鲜花懂得牛粪的心,明白他善良,甘愿做花下的营养,所以鲜花才会绽放得更加明艳。

    因而,就算你觉得自己是一坨臭牛屎,你也要相信,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心地善良的屎壳郎,而且它会不远万里找到你,然后

  • “居士杂谈”与你们一次次迎来了日出,又一次次送走了晚霞。又一次历经三十个日日夜夜繁华与孤寂。而在岁月停留的每一寸光阴里,都有你们的身影。

    感谢有你,感谢有我,正是因为我们的守候与你们的陪伴,我们的生命才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明媚和灿烂。

    “居士杂谈”的每一天都因为你们支持而现实的存在着。有人为它点

  •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温暖人心的情书,爱的字迹,爱的剪影,历经荒老,洗涤人心。

    这本是一桩旧式婚姻,却也是一段崭新的爱情,一切因为一个女人的名字——“霓君”而起。

    诗人负笈海外,遥远的距离把这段旧式婚姻扯成千丝万缕的眷恋,化成一百多封的情书,封封编号,句句叮咛,字字真情。

    可是,摇荡的太平洋,

  • 窄长的雨巷,

    是谁从薄雾中轻轻地来

    你可曾听得

    足下的跫音

    为谁而来

    是谁持着泼墨的纸伞?

    走过你的眼前

    让你的红尘

    再度飘零

    是谁携着丁香的愁浓?

    飘过你的红尘

    那条掩上经纬的路径

    早已结了青藤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