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抹阳光的温柔,半壁青苔的清幽,一弯冷月的清辉,能够让你看清多少岁月里的清愁?

    曾经阅读叔本华,朋友说,你那么悲观,还看这么悲观的书。其实,他不知道,我读出的不是悲观,而是力量。内心没有能量,你怎么悲观?剩下的只有抱怨罢了。

    不要怪这世界的残酷,是它逼着你成长。

    喜忧参半的时光,青春的岁

  • 在儿时的印象里,元旦不叫过年。农村人总说,阳历年是公家才过的,和我们农人没有什么关系,因而,那时的元旦连一顿好吃的都吃不着,都攒着过我们心目中那一个真正的年。

    直到现在,元旦对我来说都没有过年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元旦的来临也就预示着年关将近,前段时间,母亲就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车票买了吗,坐

  • 以前总是在这样的子夜时分唠叨两句,现在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了。尽管生活每天都有雷同之处,却也总有变化。习惯一种生活,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做什么非分之想,也许没有什么出息,但活着反而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不与别人比长短,不与自己叫是非,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状态,我却偏偏有这样的想法。{p

  •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捻一朵情花问情长,品一口词香不寻常,在最清澈的小令长调里书写着儿女情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只此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写出了多少人内心的沧桑,又道出多少人难以

  • 时光如梭,“居士杂谈”也被我一意孤行地改成了“秋水长天居士的小窝”,或许也只是一时冲动,或许早已酝酿许久,但终究还是改了。

    是的,自己该有一个“窝”,还要有一扇向南的“窗”。能够在每一天的夕阳里看见你的背影,能够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里听见你的私语。有些流年,尽管依旧多情,却多了一些淡然与从容。{

  • 在金秀最美好的经历可能就是在风雨之中攀登圣堂山了。

    记得小时候总是喜欢在下雨天往外边乱跑,例如,去打坝挡住洪水的去路,去勾水道以防洪水淹了自己的小菜园,宁愿在风雨中嬉戏玩耍,也不愿意像大人一样呆在屋子里睡闷觉。

    可是,越是长大越是远离风雨,每每遇着下雨天总是躲在屋檐下,躲在雨伞里,唯恐自己被

  • 在西大时,最看不厌的就是那一方浅浅的荷塘。无论是在荷开满塘的炎炎夏日,还是在枯枝败叶的秋冬时节,荷塘都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相比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似乎更喜欢“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枯枝败叶,尽管没有了花开时的摇曳身姿,但却多了几分温婉安静的诗意。

    曾几何时,读到《红

  • 最先关注龙应台老师还是从她演讲开始的。说实话,龙应台的老师的演讲并不算是精彩,但是仔细倾听,细细咀嚼,能够带给听者不少的启发。

    之后才看到龙应台老师的《野火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等,在这诸多作品之中,我却唯独对《野火集》爱不释手。

    在我的心目中,一本好书的样子就是

  • 一说到自由,记得最清楚的几个句子便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而且,在涉及法的价值冲突的问题的时候,一般而言,自由>正义>秩序。

    生命可贵,爱情价高,但却抵不过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那几句诗之所以被我们记忆而不朽,或许正是因为它激起了我们内心对于自由的温暖的期盼。每一

  •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由个人公众号“秋水长天居士的小窝”推送。

    我在西大读研期间,研一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古汉语》,课程的内容就是选择性地背诵《古文观止》。这让我想起,在政法读本科时,有一门选修课叫《法律与文学》。只是前者基于背诵,后者则基于赏析。不过,我从中也理解到法律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学习法律,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