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6 08:23

教育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新时代的抉择。教育创新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范文一:浅析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育创新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民族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教育义不容辞担起重任。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尽管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注入式教学在现实中仍占主要地位。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普遍的课堂状态,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独占课堂,学生在后面被动接受、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彻底打压,本应愉快的探究课堂沉闷枯燥,课堂研究变成了单向输出、被动输入,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朝气!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动性退化,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萎缩,严重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造就!

2.打压抑制式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棍棒底下出人才”,教育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学生成为被管束的木头人。但“严”师未必出高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苛严管束下,本应快乐的孩子沉默了,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创新的萌芽就这样被抹杀了。那种只信强制、只讲约束,只讲严格不讲宽容的方式,使教育气氛紧张、沉闷、压抑;那种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的陈旧方式,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自主性都遭受严格限制,学习积极性受到过分的抑制,要使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谈何容易啊!

3.教条主义式

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质疑。书本至上、权威至上。如在教材编写上一味追求体系的完整,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忽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时,固守教材的编排顺序,丝毫不敢造次,也丝毫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与其它知识、其它学科的链接。教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公式、结论的巩固应用,而对产生的过程轻描淡写;在问题解答上,苛求整齐划一,恪守条条框框,谨遵标准答案,若稍有创新,稍越雷池,必遭“扣分”厄运。教条式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只顾模仿范例,不敢畅所欲言,不敢有丝毫的独创之处,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和厌烦,销蚀探究新知的激情,失去培育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让人空余恨,不禁扼腕叹息!

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表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不尽合理,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亟待创新,致使不能彻底清除阻碍教育改革创新的障碍,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二、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绝不是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养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培育创新精神为宗旨,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民族创造力!

1.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新的领域的开拓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编进教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滞后的客观世界的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但同时,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探究新知;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新的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教学方法的创新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行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而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斯多惠说:“有的教师奉送真理,有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3.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育、纯知识记忆性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维的僵化,畏首畏尾,失去追求知识的激情。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思维,鼓动创造发明。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的没有标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发明创造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速度,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深深依赖于这个国家的创新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动力支撑,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相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下,创新教育一定能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民族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2]学会生存.

[3]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4]斯宾塞.教育论.

[5]江苏教育研究

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范文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教育创新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述的各类综合都体现了思维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因此加强学科综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发挥主体作用

我县“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的主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质疑、求索。为此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全体学生参与全程教学,以张扬个性,展示风采。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灵活地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如引用名言警句、分析时政热点、精心编演小品、课堂辩论大赛等,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情景之中,促使学生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留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例如:讲授“改革开放”内容时,我播放了中国入世的录像资料并设置了一些相关问题,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社会热点的讨论学习中

思维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讲授“艰苦创业”内容时我设置了正反辩论题目:新时期还要不要艰苦奋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也随着激烈地辩论达到了高潮。

2、精心设问质疑导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设计问题时:一要注意针对性,即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有浅入深、思路清晰的问题链。二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梯度,既能锻炼思维,又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三要发挥主体性,让学生也来参与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培养其发现问题、组织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给同学们出示了一组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设问并解答,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直接,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最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我的问题设计,并给予引导点拨,学生在比较综合中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发现了收获,找到了不足。

3、利用教材启动学生

细看我们的教材,有许多可供我们参考利用的东西。(1)辅助文中详实的数字材料和深奥理论的诠释,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一手材料。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可以结合文中的辅助材料加以印证说明,化难为易。(2)教材中的插图特别是漫画,如果巧妙利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由漫画“跷跷板游戏”,我引导学生讨论认识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由漫画“看谁跑的快”中脚和鞋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3)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如果充分利用,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例如:P22议一议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P76说一说所在的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P120议一议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我们利用的栏目。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为新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教育创新,需要我们面对现实,进行富有实际意义的创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2.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4.创新教育文章

5.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6.有关个性化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