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6:2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失范状况表明,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篇一

《试论网络道德问题》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既有深远的积极作用,也不可进免地引起一系列道德问题,针对当前网络对大中专学生的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妥充分运用常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学校也应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时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道德,网络道德教育;片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网络不仅在对人类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启动一场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万面的深刻变化。

一、网络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网络增长了人的知识和韧能.由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特征,容纳的信息量极广,能随时为网民提供快捷,先进的信息,有助于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智能的增长。

2.网络发挥了人的创造性。网络营造的是一个自由、民主的虚拟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有发言权,都有自主选择权,每个人想看什么想做什么完全由自己作主,他人无法也无权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个体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个体的潜能、创造性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网络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模式。网络设计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或空间,在这种氛围中,网络中人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着人际间的交往,当然,这种交往可能是以某种欺骗的方式进行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时空、民族、阶级的限制与束缚,达到了知识、情感、心灵的激励、宣泄及抚慰,有助于人的自尊、自信的培养及人际间信任感的产生。

4。网络改变着原有的价值观念。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全球化意识即将孕生。全球化带来的将是一个趋于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抛开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真正站在地球村的角度商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间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禁毒间题、反对暴力恐怖问题等。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化、技能化的信息媒介,其本身是没有道德人格的。但网络技术一旦进人大众传播过程,就会涉及网络道德。目前由于我国的网络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仅停留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层面,基本不涉及网络道德教育等原因,使得网络必然对伦理道德,对大中专学校道德教育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据统计,我国网络总用户中年龄在16----24岁的占网络总用户的一半以上,且绝大多数是大中专青年学生。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危机.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黄色毒素、歪理邪说、“黑客”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网络交流的负面影响;等等.

二、网络对大中专学生的负面影响

1.自我中心主义滋长。网络是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绝对自由的场所,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逻辑进行有悖道德准则的网上游戏。网民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千什么及怎样干,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流行的“网络聊天”室里,许多网民及部分青年学生是随心所欲地“无聊聊天”或“低级趣味”聊天;有的青年学生隐匿身份,迷恋“性别倒错”,“交友欺诈”等有失道德规范的游戏.这必然导致人际情感资源的枯竭及人际文往的障碍,陷人自我满足的自我中心主义、

2.道德情感冷澳。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具有直接性、现实性。信息网络技术将交往主体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物理空间环境。随着网络的逐渐平民化、大众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现实直接的交往的机会将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

3.杜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任何政府、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统治占有它,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彻底的控制,在这里有的只是电子化的信息交流,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任何事,而不必负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且现实中对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即使有制裁,也因网民的匿名使之有逃离惩罚的可能。因而,网络道德有赖于上网者的道德自律。而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酒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使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抬头,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4.道德价值取阿的错位。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它将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联系起来,进行彼此的文化交流、信息沟通,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地球村。在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一时间很难令人进行清醒的判断。而且,互联网的大多数信息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布的,它们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发展中国家。由于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这种信息的吸引,贪恋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产生民族虚无主义,迷失生活理想。可以肯定,网络异质文化的强势渗透必然加剧中西方伦理传统,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对广大的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大中专学校道德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部分青年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错位,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价值选择的迷失。

此外,网上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网上垃圾(色情,暴力信息),而青年学生缺乏相应的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容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

5.网络犯罪滋生。网络具有不安全性,网上的信息极易受到不明身份者的破坏、盗窃及篡改。由于网上操作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网上缺乏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施及青年心理上的不成熟性,道德责任意识、自律性不强,他们极易滋生破坏欲望、犯罪意识。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有些人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篡改他人网上信息,甚至以传播病毒为乐事,为了贪图利益,他们窃取其他网络用户及某公司、企业的账户,以期从中渔利,给他人、社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揭人隐私,毁人形象,甚至于恶意中伤他人。

这些现象说明,大中专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项利用网络信息做好引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为此,笔者认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常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使他们清醒地了解现实,了解自我,懂得网络社会毕竟是一个虚拟社会而非现实社会,网上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不是真实的自我满足及实现。而且,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将会枯竭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等道德情感,淡化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走出封闭的虚幻社会,抛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于为社会多作贡献。

其次,提高青年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中有很多是垃圾信息,色情及暴力信息在网上畅通无阻的散播无疑会引诱青年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动机。而且,不同文化价值观在网上的交织、冲突无疑会使青年学生丧失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和能力,以至走向非道德主义,因此,必须在网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主动出击,占据网上的主导地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并能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于乐的信息引导青年学生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再次,正确处理好正常人际交往和网上虚拟交往的关系。网上交友是当今的时尚之一,它具有广泛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是人际交往模式的新形式。然而,网上交友毕竟不能取代正常的、现实的人际交往,它缺乏一种真实感、真诚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欺骗性.不仅如此,这种交往方式也不会像在现实交往中那样对交往对象投射过多的情感、精力,也不必顾忌他人的感受,久而久之会使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应引导青少年适度控制对网络的依恋,既要扩大网上交际面,又要重视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往,将网上网下的朋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加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之所以存在着网络犯罪行为,除了形形色色的网上信息诱惑,网络道德规范不完备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之外,最关键的是青年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以往我们的道德,思想教育多是以灌输的式进行的,只是让青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面对西方文化、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强大攻势,青年学生很难坚定立场.此外,社会中的不良社会风气也让青年学生产生道德困惑,以至于对道德的崇高性产生置疑,在网上实施犯罪行为。因此,除了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外还应以充分的、有理有据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走向健康的 发展道路。

2.学校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传播无论从技术,还是从道德上都有人为的可控性.为保护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有效抵御西方网络异质伦理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正导向的功能。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浏览中文信息丰富、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网站,如“人民日报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站”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而且能有效抵制西方网络伦理文化的侵袭。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开发校园网的德育资源,如积极下载网络道德教育信息作为德育资料,或将德育资源编制成道德教育软件,通过校园网开展网上道德教育。可以肯定,如能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正向功能,无疑会大大拓展大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途径,这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的作用。

浅议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