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

发布时间:2016-12-02 06:19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歌剧院幽灵)是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勒鲁的同名歌德式爱情小说。今天小编为您介绍一下《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全剧歌曲

1.Overture(前奏曲)- 乐器

2.Think of me(想想我)- 卡尔洛塔、克里斯提娜、拉乌尔

3.Angel of music(音乐天使)- 梅格、克里斯提娜

4.Little Lotte/The Mirror(小洛蒂/镜子)-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

5.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 克里斯提娜、魅影

6.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的音乐)- 魅影

7.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我记得/梦中的陌生人)- 克里斯提娜、魅影

8.Magical Lasso(魔法套锁)- 布盖、吉莉夫人、梅格

9.Notes/Prima Donna(信件/首席女高音) -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拉乌尔、卡尔洛塔、梅格、魅影

10.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可怜的傻瓜/他真搞笑) - 卡尔洛塔、皮尔吉

11.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I've Been There(为何带我到此?/我曾去过)-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

12.All I Ask of You(别无所求)-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

13.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别无所求-回响) - 魅影

14.Masquerade(假面舞会)-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

15.Notes/Twisted Every Way(信件/诸事不顺)- 安德烈、费尔明、吉莉夫人、魅影、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

16.Rehearsal (彩排)- 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吉莉夫人、克里斯提娜

17.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真希望你还在这里)- 克里斯提娜

18.Wandering Child/Bravo, Bravo(迷惘的孩子/万岁,万岁)- 克里斯提娜、拉乌尔、魅影

19.Don Juan Triumphant (凯旋的唐璜)- 卡尔洛塔、皮尔吉、帕萨里诺

20.The point of no return(覆水难收)- 克里斯提娜、魅影

21.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再探地穴/找到凶手)- 费尔明、安德烈、帕萨里诺、梅格、雷耶尔、吉莉夫人

22.The point of no return reprise / All I Ask of You Reprise(覆水难收-回响/别无所求-回响)-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

《歌剧魅影》创作背景

据说,当年韦伯向制作人麦金托什提出要将勒鲁原著的《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时,麦金托什正在自家的浴盆中洗澡。韦伯大量采用古典音乐的背景,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这样的形式可以实现他早年的梦想--如《平步青云》、《第42街》等以剧团后台为素材的音乐剧。韦伯将《歌剧院的幽灵》改写成音乐剧,玛利亚设计了巴黎歌剧院的高大楼梯、梦幻般的地下湖以及形形色色的豪华服饰。

在这部音乐剧中,韦伯运用了超现实手法和异化声音的处理,是他在《猫》剧之后,在突破传统审美标准方面的又一尝试。这位音乐剧大师的名字足以刻入二十世纪的音乐史册,他的音乐剧中的一些名曲经典程度不亚于最出色的古典音乐,旋律优美典雅却像流行歌曲一样广为大众所接受。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与韦伯曾有过一段戏剧性的姻缘,韦伯当年的一些杰作几乎都是为她度身定做,Brightman凭借演出《歌剧院幽灵》,使她戏里戏外成了永恒的克里斯汀(Christine,剧中女主人公),被誉为"首席红伶"。她的声音很特别,古典女高音中尽显流行风格,越高音处越响亮,近几年推出的《Time To Say Goodbye》和《Eden》两张专辑由展示出她富于变化的一面。

此外,由Michael Crawford饰演的男主人公几乎使人相信在巴黎歌剧院里的确存在这样一个带着面具的幽灵。同Brightman一样,Crawford的幽灵一角也是其它演员所无法替代的。

《歌剧魅影》作品评价

在韦伯创作《歌剧魅影》之前,Ken Hill曾以相同的题材创作了同名的音乐剧,1984年韦伯在Royal Stratford East剧院观看了这个版本的演出时获得了灵感,此后他开始创作了这部音乐剧,许多唱段都是按他当时的妻子莎拉·布莱曼的嗓音量身定做的。音乐剧的制作团队由著名的音乐剧制作人柯迈隆·麦金塔担任,与韦伯的真正好戏剧公司(Really Useful Group)共同完成。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因为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隔壁的包厢,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也着实令气氛紧张刺激到极点,前排观众的惊叫与台上演员的呼声连成一片,在这方面,舞台设计玛莉亚·布琼森自然功不可没。

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女主角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歌剧魅影》音乐分析

《歌剧魅影》是根据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事件而创作的。《歌剧魅影》大量采用古典音乐背景,又加上音乐剧,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就创作出一部音乐剧力作。

舞台争拍卖一个八音盒,音乐响起时,一只机械的小猴便随之而动,一位老者叫价(拉乌尔),回到从前(年轻的时代)这是起到一个牵线的作用,展开故事。

《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导演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莉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克莉斯汀(女主人公)第一次真正的踏上自己的舞台,女主角崭露头角美丽朦胧,《think of me》的音乐则轻柔悦耳;歌声开始,也展开的故事的发展。导演利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塑造了这一角色(克莉斯汀),让影片伴随欧洲巴黎歌剧院所演出的歌剧而进行故事的展开。

克莉斯汀的第一部歌剧成功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点上蜡烛听到了音乐天使(幽灵)的鼓励。

克莉斯汀的好朋友来找拉乌尔,两人以歌唱的形式开始了一段对话。

但克莉斯汀和拉乌尔的相爱让藏在镜子后的剧院幽灵十分气愤,便从镜子后现身,女主人公和幽灵第一次接触,在幽灵的充满诱惑的歌声的指引下,在黑暗的密道里,克莉斯汀步步紧随,两人乘着小船,来到位于歌剧院地下暗湖中心的密室里。在这充满梦幻色彩的地下室 ,幽灵用温柔而温柔又有力的歌声《The Music Of The Night》让克莉斯汀抛开世俗的羁绊,加入到黑暗王国,吟唱他谱写的黑暗,歌声旋律悠扬婉转。歌声和音乐也是优美圆润。当女主角前往地下王国时,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音乐高亢,激昂,神秘又略带紧迫;众人争论不休时,音乐轻快滑稽;女主角身处墓地时,音乐哀婉凄迷; 电影除了使用乐剧表演外,画面人物和音乐的使用也是别具风味,拉克被杀时,音乐的急促和拉克逃命的心跳,逃跑汇成一体,充分的将惶恐表现的淋漓尽致。

演出魅影的歌剧《唐璜的胜利》时,幽灵故伎重演,不知不觉绞死了扮演唐璜的皮儿吉,亲自披挂上阵,与格里斯丁一起演唱了一段优美的咏叹调《覆水难收》(The Point Of No Return)音乐低沉狂野,符合魅影的性格;整部电影也随着《唐璜》的胜利,将克莉斯汀要挟到地下室,让克莉斯汀做出选择,背景音乐危急激烈,这个地下王国则显得黑暗恐怖,克莉斯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平静的一吻唤起幽灵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八音盒清脆的声音伴随着主人哀婉的歌声,为这段传奇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的结尾。

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

《歌剧魅影》相关花絮

★ 《歌剧魅影》至今已经在全世界20个国家的110个城市上演了超过65000场,有超过五千八百万的观众观看,总收入超过16亿英镑。

★ 获得超过50个的主要戏剧奖项,包括三项奥立弗奖,2002年奥立弗观众最受欢迎剧目奖,一项伦敦标准晚报奖, 七项托尼奖,其中包括最佳音乐剧奖,七项戏剧艺术奖和三项外界评论圈奖。

★ 该剧的原声录音成为英国音乐剧历史上首次名列唱片排行榜榜首的唱片,并在英国和美国获得了黄金和白金销量,共售出超过百万张的唱片。

★ 《歌剧魅影》1986年10月9日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首演,由迈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该剧在全世界已经有16制作版本。

想当年,在莎拉·布莱曼还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妻子的时候,她优美的女高音给了韦伯诸多的灵感,莎拉·布莱曼也凭借其演出的《歌剧魅影》,使她戏里戏外成了永恒的Christine,被誉为"首席红伶"。

那么,这一版电影的《歌剧魅影》要想在音乐上取得成功,最重要就是这些音乐背后的主唱者。导演乔·舒马赫认为这个故事讲的应该是爱情与性的启蒙,担纲演出的演员应该要越年轻越有说服力。最后,由年仅16岁的艾米·罗森演出克里斯汀一角,而杰拉德·巴特勒则出任魅影的角色,Raoul一角由百老汇明星Patrick·Wilson饰演。

韦伯很聪明,他把导演一职留给乔·舒马赫,自己还是全程监制并重新安排了电影管弦配乐,还新作了一曲《Learn To Be Lonely》来暗喻"魅影"仍要孤独一生的悲伤。在音乐创作中,韦伯运用了超现实手法和异化声音的处理,把一个黑暗与神秘的巴黎歌剧院表现得声色无常,这样华丽刺激的听觉享受,不光是Christine,也许是很多人在心底隐藏的小小幻想。

韦伯找来他的老搭档奈·杰莱特与音乐总监赛门一起制作电影版《歌剧魅影》的歌曲,并以28人的管弦乐团演奏电影音乐部分。为了灌录本片最后的配乐版本,甚至在伦敦亲自挑选管弦乐团成员。而克里斯汀的纯真特质在艾米·罗森演来甜美诱人,她清新美妙的嗓音更是动人心弦。艾米·罗森7岁起就在大都会歌剧院受训,她把从青梅竹马的纯爱到对音乐的感激,以及迷惑于魅影的神秘而后憎恨魅影的残暴,乃至到看到魅影的真面目所产生的怜悯心情,表现得自然而又深刻。而杰拉德·巴特勒是一个具有摇滚男高音的演员,帕德里克·威尔逊又是红透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首席小生,他们和女主角的音乐魔力,成为这张原声大碟成功的厚重筹码。

因为资金的关系,电影版的配乐是在韦伯看过乔·舒马赫第一次剪接的样片之后,再与配乐团评估是否该重新演奏、重新录制音乐,甚至重谱配乐。韦伯在原声大碟里加上15分钟的新曲,用来描述魅影的童年、克里斯汀坐马车去父亲坟前以及劳尔重返公墓的主题。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舞台剧音乐的风貌,这种改变中,时而灵光乍现,时而兼收并蓄。

就是这样,韦伯使用新老融合的音符或许是恰当的,他在流萤与碎影中寻回了失传已久的彩虹,2004年的这一版电影似乎又回到了声音时代的开始。一种音色、一种人声都似乎成了一个词语,它们以相对独立而散发出来的信息,成就了这张原声大碟的华丽篇章,也共同支撑起百老汇歌舞剧叙事方式的复活。严格来说,《剧院魅影》代表了爱情的自由和选择,这或许也是技术上的考虑,因为它自由、简单而且多样。

音乐剧歌剧魅影赏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