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4-08 19:55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地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小学生心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当前来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学习兴趣减退和焦虑情绪严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发展的缓慢,也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还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咨询室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地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设立等都对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三亿多青少年中,徘徊、游荡在普通孩子和犯罪少年之间的是难计其数、五花八门的‘问题孩子’,有的已经表现出行为偏差,而更多的需要心理矫正……”。因此,在新时期还是要正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便无法承受,哭闹、逃学、出走,有的甚至服药或割腕自杀。媒体经常报道这样一些事实,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批评,或者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批评,就选择离家出走。还有的小学生因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选择跳楼自杀等等。这些事情让人扼腕叹息,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完成得不好,这些可能造成一时的情绪低落,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导致小学生的过激行为。但小学生过激行为的明显增多显示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隐患。

2.人际交往能力差

部分小学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差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护着,小学生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和心理。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里那么多同学,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中宝,这就容易形成谁也不让谁的局面。小学生在家庭中长期形成的长辈都让着自己的情形被打破了,而是要面对一群同龄人,而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同龄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差成为困扰着部分小学生的重要问题,如果任由其发展则可能造成小学生的自闭症等严重后果。

3.学习兴趣减退 焦虑情绪严重

一些小学生还存在着学习兴趣减退、课堂上焦虑情绪严重等问题。一些小学生搞不清楚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白学习的方向,他们对学习兴趣不高,有的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不愿意去上学,上学之前和家长大哭大闹等。到了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导致情绪焦虑,这又助长了厌学情绪。学生到学校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一旦学生学习兴趣减退,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问题。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部分归因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从当前来看,父母们一般都要外出工作,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应酬,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就是尽可能地改善孩子的物质条件。但是,父母的时间是有限的,父母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心理方面的微小变化父母也注意不到,等到发现时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了。还有些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只盼着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些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2.学校教育发展缓慢

曾有小学生抱怨,学校里作业太多,回家父母期望提高,自己生活的环境都快让自己喘不过来气了。小小年纪看起来却是心事重重,这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不够是高度相关的。客观地评价,现在学校迫于各种压力,也着手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一方面又囿于出成绩的冲动,还是希望能够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回家还有家庭作业。本来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却被埋在高高的作业堆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为方法不当、缺乏针对性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教师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也使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失去最佳矫正时间,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的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新事物既充满渴望与好奇,又缺乏理性的判断力。当前因为网络的普及,一方面小学生有更便捷的途径了解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小学生也更容易接触到充斥着暴力、凶杀等内容的网络游戏,形成一种膜拜心理,扭曲了正常的心理。而且当前城市的钢筋水泥结构、绿地的稀少、邻里关系的淡漠等也都使孩子没有情感释放的空间,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三、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1.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要紧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制造紧张气氛。家长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心理方面的变化。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全面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仅仅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率等,就失去了教育本来的意义。同时,要建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双方及时交流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立并发挥心理健康咨询室作用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桂林市胜利小学在这方面表现优秀,该校因为心理健康咨询课程成效好、心理健康咨询室、心语广播等作用发挥充分而被评为桂林市心理示范校。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都开设了,但成效差别很大。这就要求加大对教师的辅导力度,使教师能够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室也要运转起来,一些学校的咨询室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此,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高质量的、有亲和力的工作人员,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的治理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控制和减少小学生解除暴力、性、凶杀等内容的途径。

小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向其传递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教会小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如何更好地处理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等。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从保证小学生健康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时刻留意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需要三方的共同配合,特别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通过常规的沟通机制,来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87

[2]赵霞.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3):163

[3]余学军,陈望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微[J].新课程,2013(4):168

关于小学生心理的论文篇二

《试论关于排除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障碍 小学生 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经常被教师所忽略。笔者对小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化解问题的方法。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竞争激烈,来自各方的压力沉重,以及荣辱沉浮等各种诱惑与冲击,是造成现代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虽然小学生们个个天真、活泼,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 发展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普遍重视的,而学生的心理状态却往往被忽略。小学生中心理素质差,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在笔者执教多年的工作中发现,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表现出这样几种类型:

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听不进半点意见,懒惰,爱嫉妒;

②固执,倔强,多疑,爱冲动,破罐子破摔,厌学:

③胆小爱哭,遇事无自信心,不勇敢;

④自卑,怕受冷落,怕被遗弃。

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在赞美声中长大的优等生,长期的优越感导致其产生心理障碍:经常的失败、斥责、打击使一些后进生产生逆反性的心理障碍;由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对环境教育等的不适应造成的应激性心理障碍;此外,意外事故的伤害致残、家庭组成的突变等原因,容易使学生受到伤害,从而产生环境型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现实告诉我们,孩子是未来生活的主休,他们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将来他们学习和工作质量的高低。作为教师应该明察秋毫,为学生分忧。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驾起师生之间友谊桥梁,在学生面前树立亲和形象。沟通,对排除小学生心理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氛围,是和学生交流的基础,是深入小学生内心的桥梁。在交往中,我和他们谈理想,说兴趣,用丰富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与他们进行交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努力带着饱满的情绪,关切的目光来面对我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胆怯的还是调皮的、活泼的还是内向的。这样做,消除了师生之问固有的思想隔阂,使师生能够抱成一团,打成一片。

2.细心观察,“对症下药”。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日常行为表现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较少数部分学生有心理障碍。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针对其特点区别对待,如对骄傲蛮横、只管别人、从不认错的学生要晓之以理,明确日标和任务,恰当的施加压力;对胆小、遇事就哭、手足无措的学生,从正面教育入手,从关心他做起,辅之以不同的方法,如鼓励、壮胆、锻炼其意志品质等方法;对动辄就摄紧拳头的学生,则不急于求成,而是先采取迂回的方法,多给他吃小锅饭,消除其心理隔阂,然后循循善诱,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于机灵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把他们置于老师的特别关注之中,让他们觉得特别被看重,觉得自己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员。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巩固教育成果。 3.利用活动,树立榜样,发挥自我 教育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利用节假日等有利时间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例如,举行春季游园活动;召开“露一手”主题队会;举办智力折纸游戏和“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的心胸和视野,增强集体观念,使他们觉着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大家庭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注意树立班上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作榜样,把他们遇到困难和处理问题时的良好表现及时“展示”给大家,鼓励大家遇事同他们商量,向他们学习。通过这些学生的参与,教育效果也更好了。

4.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气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学生一旦成为学业不良者,其在班集体中便会逐渐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同伴和教师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而屡次的失败致使学生焦虑、自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甚至逃避学习以致降低学习的效果。因此,对这些学习的失败者,首要的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对他们的细微进步和成绩,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班同学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当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就会觉得自己有成为好学生的希望和可能,便会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奋发图强。

5.言传身教,加强持续教育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而又伟大的,是能排除万难的圣人。老师的以身为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和导向作用。人们常说:一个有自信心、遇事沉着、办事干脆、果断的老师,他的学生们大都具有老师的性格特点,很少有拖拖拉拉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为学生做好表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所必须的永恒动力,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活泼地生活,都能自主、顽强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出人才一,快出人才”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于小学生心理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