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政策会计政策相关资料

发布时间:2017-04-08 19:54

会计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政策会计政策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政策基本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这种状况,肯定难以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因此,从现在起,我们有必要大力宣传会计政策,以期引起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重视。

如何判断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判断:

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构成了会计政策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考虑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出发,根据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

(1)在资产方面:存货的取得、发出和期末计价的处理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及后续计量中的成本法或权益法;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模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金融资产的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等,属于资产要素的会计政策。

(2)在负债方面: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债务重组的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应付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负债的分类等,属于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

(3)在所有者权益方面: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混合金融工具的分拆等,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会计政策。

(4)在收入方面: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建造合同的确认与计量方法等,属于收入要素的会计政策。

(5)在费用方面: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期间费用的划分等,属于费用要素的会计政策。

(6)除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财务报表列报方面所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研究

一、会计政策和纳税筹划理论概述

(一)会计政策理论概述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那些被报告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从而被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英国标准会计惯例认为会计政策是企业所选定的、并一贯遵循的、特定的会计基础。在2006年2月25日正式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中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

(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2.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当,容易使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国民经济秩序。(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会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利益。(4)会计政策选择对特殊行业的影响。

(二)纳税筹划理论概述

1.纳税筹划的概念

对于“纳税筹划”的概念,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纳税筹划的理解也有相当大的差异,笔者将纳税筹划概括定义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种和现行税法,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

2.纳税筹划活动的理论基础

(1)筹划政策是利益各方,在博弈约束下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的结果。(2)纳税筹划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为筹划途径。纳税人通过将应该缴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以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纳税筹划目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三)会计政策选择中纳税筹划理论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中纳税筹划前提假设

根据博弈理论,企业中各相关方的利益不一致,在纳税筹划中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可能会出现矛盾。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是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首先,政府相关法令制定的影响。纳税筹划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必须在政府制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否则是无效的。其次,是管理者的管理动机。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是否纳税筹划,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

2.会计政策选择中纳税筹划原则

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既要遵循纳税筹划的原则又要遵循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些原则。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各异,所以每个企业应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会计政策。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合法性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等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2)一贯性原则。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不得随意变更。(3)计划性原则。因为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该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税务机关备案,所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税法的变动情况和预测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4)适用性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5)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只有在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纳税筹划才可行,否则,应当放弃。(6)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纳税筹划之所以有风险是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如果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可预测、可量化,那么就无风险可言。(7)专业性原则。纳税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应由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从事此项工作。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纳税筹划现状与分析

我国纳税筹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近几年纳税筹划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相应在税收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但在这一可喜局面的背后,纳税筹划也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

(一)对纳税筹划含义认识上的误区

在我国,许多人不了解纳税筹划,一提起纳税筹划就联想到偷税,甚至一些人以纳税筹划为名行偷税之实。而实际上,纳税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违法行为,与纳税筹划的合法前提相悖。在目前的理论探讨和企业涉税实践中,存在着广泛地混用纳税筹划和避税概念,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避税策划被堂而皇之地披上纳税筹划的外衣。

(二)漠视纳税筹划风险

从当前我国纳税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其实,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这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判断的正确与错误就必然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的成功与失败,失败的纳税筹划对于纳税人来说就意味着风险。

其次,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应当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

最后,纳税人在纳税筹划中忽视反避税措施。由于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一种减税行为,国家只能通过立法采取反避税措施来完善和调整原税收法规或增加反避税条款。

(三)缺乏整体筹划观念

在纳税筹划目标上,企业目前所进行的纳税筹划通常是单纯地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并没有着眼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战略性的纳税筹划必须立足于一定的企业经营期间,必须着眼于企业全局,考虑企业长远、整体税负的下降。

三、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纳税筹划

(一)物资采购中的纳税筹划

1.购进材料的纳税筹划

纳税人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购货价格、购货费用和税金。进项税额作为销项税额的可抵扣部分,对于纳税人实际纳税多少就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纳税人支付的所有进项税额都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般情况下,材料在购进和领用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就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获得颇为可观的经济利益。

2.物资采购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采购结算方式筹划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尽量推迟付款时间,为企业赢得尽可能长的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以采取赊购和分期付款方式,使出货方先垫付税款,而自身获得足够的资金调度时间。另外,尽可能少用现金支付等都是企业常用的结算筹划方式。

(二)生产管理中的纳税筹划

1.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作为企业内部核算的具体方式,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来达到节税的目的。

存货的计价与纳税筹划关系较大的是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供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总额以及当期应缴税款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及所得税也将产生较大影响。在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进行征收。在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是市场物价变化因素。当物价呈持续上涨趋势时,企业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当物价呈下降趋势时,则采用先进先出法较有利。可见,纳税人选择计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判断本企业主要材料的价格趋势。

其次是企业税负期。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选择先进先出法核算;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或高税负期,宜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使当期的成本摊入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因此,我们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在会计年度的末期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的状况做出正确判断,按照以上的原则选择下一年度对企业节税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

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为纳税人选择折旧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打开了空间。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这样,企业便可利用折旧方法上存在差异,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法律规定。其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税制因素的影响。再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最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折旧年限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中的纳税筹划

1.收入确认的纳税筹划

收入的确认将直接影响到流转税以及所得税税基的计算,因而,收入的纳税筹划策略是纳税筹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收入的纳税筹划策略,其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对取得收入的方式、确认时间加以选择、控制,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1)通过销售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按照货款结算方式的不同,将销售业务划分为:①直接收款方式;②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③赊销和分期收款;④预收货款方式;⑤委托他人代销;⑥视同销售。在以上的这些销售方式中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就可以控制收入的确认时间,合理归属所得的年度,以达到减税或是延缓纳税的目的。(2)通过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企业应该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业务收入确认时间的筹划,企业可以通过推迟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来获得延迟纳税的税收利益。

2.费用分摊的纳税筹划

在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下,其每期应分摊的费用额不同,对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详细的分析论证及大量实践表明,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最大限度抵销利润、减少纳税的最佳选择。

3.坏账准备计提的纳税筹划

从财务管理的层面讲,新准则的出现为企业新一轮的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运用新准则的潜在因素,使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得益彰,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是财务高管们要应对的问题。做好坏账准备的纳税筹划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也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对于会计政策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企业应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全面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财务政策会计政策相关资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