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

发布时间:2017-06-08 17:31

抒情散文的人往往是在平素的生活和见闻中有所触动,将其景、其物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摩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议论风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以供大家参考。

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

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篇一:最美的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光是课堂上的品读,便能体会到西湖的风景绮丽。而真正置身于西湖时,才体会到诗人笔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何而来。

那年春节,父亲带我们一家到杭州去过,那天下起了大雪,却丝毫没有遮挡住杭州的春意——道路两旁的树郁郁葱葱,新枝嫩叶在风中摇曳,甩去落在枝叶上的雪;小草也不甘被雪覆盖,挺直腰板儿,尖尖的头刺透厚厚雪,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

我们站在碧波潋滟的西湖边,看西湖水绿如翡翠;听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寻那空气中小草的清香;清风拂面,使皮肤有黏黏的感觉;远方的雷峰塔被晨雾环绕,有种梦境的朦胧感觉。湖中嬉戏的鸬鹚,林间跳跃的松鼠,我都用相机照个不停;就连墙壁上发现的壁虎我也想抓来瞧瞧。正当我伸手去抓时,却被人叫住了。我回头望去,一个阿姨说着我“听不太懂的中国话”,好像是这里的方言,意思好像是不让我抓小动物。我知趣的走开了。

我将矿泉水瓶里水一饮而尽,随意地丢向垃圾桶,不想水瓶弹到了湖中。只听身后有人在喊,原本不清晰的方言也因加快的语速变得根本听不懂。只见那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衣服宽松,虽然陈旧,但却干净。手中拿着一根两米多长的渔网,身后的特大号的塑料袋鼓鼓囊囊,那是装矿泉水瓶的——因为他将掉入湖中的水瓶捞起放了进去。我愣了一下,他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你不晓得,不能,乱丢垃圾么!”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人拾起空塑料瓶说完便走了。

之后,我们登上了雷峰塔,在雷峰塔的顶层鸟瞰西湖。只见西湖被群山环绕,好似一块文人掌中把玩的美玉。

这时,我忽然想去洗手间,可雷峰塔里哪来的洗手间。等电梯的队伍排满了大厅,我便在那正涌入人海的楼梯上挤了出来。出来我便晕头转向找不到洗手间。问了很多人可都只是游客并不清楚。这时,那个老人一边清理着西湖边的环境,一边缓缓走来。情急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询问。不想那老人笑着说:“小伙子,玩的怎么样啊?”“挺好!那个...请问卫生间在哪呀?”老人伸出苍老的手,毫不犹豫地指明了方向。我向他道谢,他说:“小伙子好好玩,再见!”当时我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回答。

与这位一丝不苟、热情助人的老人相比,我那坏习惯和不礼貌的行为是多么的滑稽可笑。我才知道不论是那淡抹的西湖,还是那浓妆的艳景,都是由这位默默无闻奉献的老人和他一样的人,在“保护”着西湖,为我们这些“外乡人”收拾着“烂摊子”。

若说西湖是杭州最美的景色,那位热情奉献的老人更是最美的风景!

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篇二:这个冬天其实不冷

雪是冬天的象征,整个冬天都是它的世界,它洗尽了天空的铅华,却带来刺骨的寒冷。梧桐冷得沉默,任凭狂风肆虐暴雪狂舞,它依旧挺拔地挺立在风雪中,只是偶尔微微颤动身子。我也是瑟瑟发抖。

“我不吃!”“哐”的一声门重重地关上了,悬挂在门前的风铃轻轻摇晃,那清脆的声音,此刻听来却是极度的刺耳。仅仅只有一门之隔,我却用争吵与发泄的利刃,划开我与母亲之间心的距离。或许正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才格外冷。

“吃一点,就吃一点!”任凭母亲疲惫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回荡在我的耳旁,却依然打不开我心底那一扇无情的石门。她怎么这么啰嗦,一句话总要重复两三遍。我忍不住暴躁,几天来积压的怒火终于在此刻全部发泄出来。我暗自得意:这下没办法说我了吧!想着,便昂首阔步地走向房间。

“咕噜!”我不由低头摸着瘪瘪的肚子,门缝里略微透来了客厅的一缕灯光,我悄悄开了个缝,迷人的香味立即扑鼻而来。美味的菜肴静静地躺在餐桌上,桌前的母亲泪光闪烁,身边笼罩着一层冬日的疲惫与寒冷。好一会儿,她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盘子,空洞的眼神诉说着她的伤心与无奈。不久她坐上沙发,开始翻阅旧时的相册。很快,她目光停滞在我儿时的相片上,看得入神时便不自觉地扬起了她的嘴角。望着她消瘦的身影,不由回想起小时候和她一起的欢快情景,千言万语换不来我此刻的心潮澎湃。轻掩上房门,我又回到书桌前。

我安静地做着作业,转眼间,已是九点。“叩”房门轻轻地开了。“吃点点心吧!”那沙哑的声音使我呆滞了,她曾经清脆明亮的声音去了哪里?我心不由一惊,放在我面前的是我最爱吃的板栗松饼,我微微抬头,母亲的眼眶红红的,岁月的刻刀不知何时在她光洁的额头上挽出了剑花,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不知该如何言语。

轻轻拿起松饼,我浅浅地尝了一口,虽不如买的那么香,却是那样的酥。这么多年了,味道还是没有变,只是身旁的母亲让时间做了一次魔术。想到这,我的心似被紧紧裹住,生生地疼了起来。母亲放下了饼默默离开,看着她落寞的背影,莫名的情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或许,我错了......

雪,还在肆意的飘落,似洁白的棉絮,却抹不去冬日的严寒。但此刻我想我明白了,并非是这雪寒,是我离母亲越来越远了,远到我看不到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心寒。这个冬天我让她寒冷,我自己却因她而温暖。其实,只要两颗心在一起,严寒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冬天真的不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我懂了......

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篇三:夏江花月夜

“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咙;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笼;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

寂静的夜里不知从哪儿传来这首熟悉的歌。我停下手中的笔,出了门,漫步在微黑的竹林小道上。脚下厚厚的竹片沙沙作响,和着小草丛中的蛐鸣和几声鸟的惊叫,让人更添恬淡,静谧之感。几丝月光挤进林间,点缀其中,就象刚才我胡乱涂写的稿纸;而那微微颤动的竹影,就是我手中晃动的笔。

走出竹林,踏过一条田埂,便来到一条溪边。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一轮弦月悬挂在深邃的苍穹下。几朵莲花般的寒星漂浮在墨蓝色的西空银河上。黝黝青山像两匹伏卧的骏马倚在溪的两旁。溪流由北而南静静地淌着,一座石板小桥横跨其上。站在桥上,上方是一条昏暗的蜿蜒延伸的溪谷,桥下不远处就是一泓很大的湖水。月光倾洒在镜面般的湖面上,熠熠生辉。湖的边上偶尔有几簇荷叶,叶上的一两颗晶光闪闪的“珍珠”和银河中的寒星遥遥相对,默默无语。荷花并不多。我沿着湖边草地寻了很远才看见两三朵。据说荷花也有粉红色的。可这几朵荷花在月光的沐浴下全是雪白的。你看她亭亭玉立,润光盈盈,活脱脱一位刚出天宫瑶池的仙女。古语曰: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我觉得用这句话比拟是最好不过了。

躺在草地上,闭着眼。这下我可体会到朱自清老人在《荷塘月色》中那种“什么事都可以想,什么事都可以不想。”的感受了。可不是吗?白天忙于事,行于路,晚上又执笔到深夜,只有此时此刻才能放松一下濒于绷断的每一根神经。想着、想着,不觉渐入梦乡,梦中看见自己正漫步蟾宫折桂,举履瑶池采莲……

忽然,一阵风从溪谷下边扑来,撵走了我的酣梦。丝丝的风拨开近前的那簇荷叶朴楞楞一直朝我涌过来。顿时湖中月影摇波,馨香拂面,蛙声灌耳。鸣声落到湖边草地上,又压碎了小虫的梦呓。这一切就好象正在举行的一场钢琴演奏会,不仅有美的场景,更有美的旋律。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人工粉饰,这是大自然的韵律。

渐渐地,湖畔又恢复了平静。眼前还是那簇荷叶,湖中依然是淡淡的月光,只是多了几点“残纹”。抬头看看天,月亮已经搁在西山坳了。我又哼着歌顺着那条田埂走进了竹林……

经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