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习俗 中国各地冬至习俗

发布时间:2017-02-18 17:19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冬至日有哪些习俗呢?在生活、饮食上有哪些习俗?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冬至节气习俗,仅供参考。

冬至节气习俗 中国各地冬至习俗

冬至共同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冬至饮食习俗

冬至中医养生食谱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补冬”常用的药膳处方: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冬季吃萝卜赛过小人参

萝卜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尼克酸,以及无素钙、磷、铁等。萝卜内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原因是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反充分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所充公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辣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萝卜的这种功能使它赢得了“小人参”的美称。

萝卜除了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大众化蔬菜外,其药用丛价值更令人刮目相看。

萝卜味甘辛、性凉,有下气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患有急慢性气管炎或咳嗽痰多气喘者,用白萝卜洗净切片或丝,加饴糖腌后食用,有降气化痰平喘的作用。呕吐时,可将萝卜捣碎,加密水煎煮,细细咽嚼,有和胃、止吐、消食作用。

萝卜还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这是因为萝卜内含有纤维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菌、异物以及坏死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人体抗癌的能力。这种抗癌作用以生食萝卜为最好。另外,萝卜含有的糖化酵素还能分解致癌物亚硝胺,起防癌作用。生萝卜汁有缓慢的降压作用。生萝卜汁加蜂蜜可作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很好的辅助食疗品。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冬季进补有四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1是气虚症,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此症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

2是血虚症,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此症可选用补血露、十全大补丸、归脾丸、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3是阴虚症,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此症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

4是阳虚症,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此症常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服用补药还须注意脾胃运化功能,如脾胃虚弱、胃纳呆滞、胸脘满闷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药物,如陈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类,以健脾助运。

三忌慕名进补。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因为鸡汤中这一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几种病人就不宜喝鸡汤:

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胃酸过多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

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其肝肾对蛋白质分解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鸡汤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四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冬令进补”中医膏方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进补能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令进补”适应人群:

1. 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心脏病、风湿等)的老人

2. 公司文员、中高级管理人员等长期处于高压下的亚健康人群

3. 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后的虚弱人群

4. 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的女性

5. 癌症康复期的病人

进补前中医体检不可少:

冬令进补不可盲目,应该遵循“虚啥补啥,对症用药”的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还可能事与愿违!一般来说,需要进补的人,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几种类型,因此最好至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

中医体检,是专业医师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加上经“中医经络诊测仪”检测的体质报告,从而指导您对症用药、科学进补!

冬令进补首选中医膏方

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调味。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

服用时,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一天两次,十分方便,一般需连续服用五十天。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膏药配置需要一周时间,因此打算在今年冬至进补的人群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延误最佳进补时机。

冬日正确食用蔬菜

很多人认为冬天是养人的季节,物美质丰,蔬菜就在其中之列。聪明的“煮妇”也会给家人献上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佳肴。

胡萝卜:胡萝卜玉米猪骨汤是喜欢喝汤的佛山人的家常汤,因为胡萝卜的营养丰富,而且它不怕高温,在高温下煮,其营养价值也不会受到损坏。所以胡萝卜煲靓汤,其鲜美可口的汤汁不知道锁住多少“汤王”的胃口。

另外,胡萝卜也可以切条炒菜,或者剁碎作为包子馅和饺子馅。因为胡萝卜在高温下营养价值不会流失,所以很多食客都选用煎鲜肉胡萝卜包子或者饺子,香脆的外皮,甜美的馅料,吃了不会油腻。

番茄:多数人认为吃番茄好处多,甚至对这种可以抗癌的食物情有独钟,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番茄怎么吃最能保住它的营养价值以及特有的功效。

有些市民将番茄洗净后直接食用,有些市民则将番茄切成片撒上白糖食用,其实,这种生吃并不一定能够将番茄本身的价值都体现出来,而有饮食专家推荐,番茄中有一种物质叫番茄素,和蛋白质结合后周围被纤维素包裹,生吃是很难吃到番茄素的,最好的办法是将番茄煮熟后再食用,比如说,番茄炒蛋、番茄蛋汤等都是不错的搭配。

蒜头:在佛山人的筵席上频频可见蒜头的身影,如蒜茸炒生菜、蒜茸炒菜心、蒜茸炒油麦菜、蒜茸配海鲜等等,虽然蒜头看似简单,实际上吃起来还颇为讲究。

将蒜头切成片状,让氧气充分接触蒜的表面,这样的蒜片除了有杀菌的作用外,据称还可以帮助抗癌。

冬季合理进补水果

俗话说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寒冷的冬天给自己适合的进补是十分必要的,除了饮食的进补还有从吃水果来补。在这个冬天把自己的生理机能调整到最好,同时也能吃出一份健康吃出一份美丽来。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

梨:吃秋梨解“秋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人们易出现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秋燥″现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对秋燥症有其独特的疗效。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选,它含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果糖、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梨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缓解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症较为适宜。除此以外,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为梨性寒冷,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适合的量:一天吃1个梨是营养最易被吸收的。

适合时段:饭后2-3个小时是最适合的。

吃法:可以洗净直接吃,或者用冰糖和梨切成块煮冰糖梨水可以润肺止渴,还可以榨梨汁喝。

猕猴桃:早晨吃猕猴桃治便秘——秋冬季是便秘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容易在人体内诱发燥邪,耗伤人体津液,便秘就是这一现象的主要体现。临床上总是建议得了便秘的人采取食疗的方法,不仅效果好,而且没有副作用。多吃水果就是食疗中最有效的一种。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包括丰富的钙、磷、铁,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猕猴桃对保持人体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多食用猕猴桃可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防治动脉硬化,还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脏病等,也能对抗癌起到一点儿作用。多食用猕猴桃,还能阻止体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缓人体衰老。冬天常吃猕猴桃可以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

适合的量:1-2个是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的量。

适合时段:不能空腹吃,饭前饭后1-3个小时吃都比较合适。

吃法:可去皮后直接食用;也可在猕猴桃汁中加适量水、白糖和香蕉丁、苹果丁一起煮沸后,用水调淀粉勾芡食用。

甘蔗:冬季吃水果首选甘蔗和梨——入冬后,很多人常感到皮肤干燥、头晕嗜睡,反应能力降低,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那么,冬季吃什么水果好呢?冬天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甘蔗是含水分很高的水果,它的水分含量占甘蔗的84%,在干燥的冬天补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甘蔗的含铁量在众多水果中可是名列前茅的。它拥有滋补清热的作用,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治疗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不过,由于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适合的量:甘蔗的量是最需要控制的。

适合时段:睡觉前不宜吃糖分太多的水果。

吃法:除了削皮直接吃外还可以切成20~30厘米的段,放入锅里煮十来分钟后捞起趁热削皮吃,这样会更甜。

柚子:柚子香味让女性年轻6岁——每位女性都希望自己年轻漂亮,很多人甚至采用各种办法来让自己青春常驻。虽然年龄的增长任何人无法改变,但一些适当的方法确实可以让别人觉得你更年轻!——身上有适当的柚子香味就是一个不错的妙招哦!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女性身上如果飘着柚子味的香水,男性会觉得你比实际上年轻6岁呢。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这样寒冷的冬季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除了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冬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

适合的量:一个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

适合时段:柚子味微酸因此不适宜空腹食用,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

吃法:鲜柚留皮去核,配以正北杏、贝母、未经漂染雪耳各50克,加数瓶蜜糖,炖后食用。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生命的疾病,其中冠心病连同中风、肿瘤,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三大死因。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寒冷的气温作用于机体时,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和加剧提供了条件。现代医学也认为,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症。冬季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其他季节为高,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节气习俗 中国各地冬至习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