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浅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09:49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就必须得到重视。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绿色营销难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浅析论文篇一

《浅析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发掘市场机会,适时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就必须得到重视。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绿色营销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绿色营销难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营销 企业 政府 原因 对策

绿色营销概念是199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的。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发掘市场机会,适时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绿色营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就必须得到重视。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绿色营销难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

(一)绿色消费尚未成为社会消费时尚

首先,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发达国家消费者重视产品价格和实用,更重视产品是否环保和健康,消费者愿意掏高价钱去买那些对环境无破坏,对身体更健康的产品――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已经在发达国家成为了一种社会消费时尚。而我国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价格和实用作为首要标准,绿色产品相对较高的价格让多数消费者不愿购买。

其次,消费者可选择的绿色产品品种单调,种类不全。与欧美超市中琳琅满目的绿色产品相比,我国企业没有及时设计开发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绿色产品。

最后,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绿色产品知识的不足,宣传力度的滞后,致使其对有潜在危害的商品(如:含量过高的防腐剂和色素的食品,劣质化学物品等)认识不够深刻。这就给一些不法商贩以可趁之机,以次充好谎称绿色产品谋取暴利的现象司空见惯,使绿色产品推广的难度加大。

(二)企业绿色营销意识淡薄,仍未建立绿色营销理念

产品销售过程中,我国企业仍然把重点放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上,忽视环境问题以及自身责任。一方面,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开发绿色产品,对国际上领先的绿色技术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引进、借鉴和吸收。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是否绿色环保则在企业的责任范围之外。绿色营销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通过提高质量来减少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数量。大多数企业在产品销售中为了增加销量,称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但绿色产品的滥用使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企业产品销量,更破坏了绿色产品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三)传统营销策略还是市场主流

首先,产品开发未考虑绿色环保。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没有将绿色环保考虑进去。产品包装追求豪华、精美、坚固,对包装是否环保考虑不周,造成不必要的生活垃圾,不但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支出,而且造成环境的污染。

其次,销售中未制定绿色价格。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过高,一方面,企业为了开发绿色产品,资金投入增加,为了收回成本,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原因是企业把大量资金投入绿色炒作,利用绿色产品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提高绿色产品价格,导致绿色产品市场不景气。

再次,营销渠道绿色环保要求不够。由于绿色产品具有环保特性,对产品的分销渠道的选择要求比较高,但我国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对产品的二次污染视而不见。

最后,促销方式陈旧落后。产品需要强大的宣传才能被消费者注意到并产生兴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完成购买。依靠人员推销和发送传单已不能满足促销需求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仍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四)绿色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和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营销是一种可持续的营销模式。其作用的积极发挥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一方面,对因环境破坏产生的民事纠纷缺乏完善的法律仲裁和调节机制,某些重点环保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状况。缺少像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建筑废材再资源化法》、《食品循环资源再循环利用促进法》和《废弃物处理及清除法》这些跨行业和跨部门的法律[1],以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整治。另一方面,我国在制定法律时,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考虑不周,导致执法的标准和力度出现偏差,同时,环保监察部门人力不足,致使一些企业有了可趁之机,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监察人员职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又使监察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政策指导,环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大大折扣。最后,环保投入不足。环境保护经费一直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科目,没建立起有利于财政环保投资稳定增长的政策法规体系,以确保政府对环保的刚性投入,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

二、解决绿色营销难的对策

(一)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时尚

近年来,各种社会疾病的流行,特别是像疯牛病,手足口病,禽流感等疾病的肆虐,使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绿色和环保。政府可以通过开辟专栏制作专题、宣传绿色新举措、及时报道披露各种绿色营销事件和绿色营销行为。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形式让消费者了解全面详实的绿色知识。民间环保团体要与企业合作,通过环保型产品宣传和绿色设计,促进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研发环保产品。如:日本的“再利用运动市民之会”为了减少造纸引起的森林资源消耗,与日本企业联合开发用废蔗糖渣制成的非木材纸,并以此项产品的销售收入的1%建立基金,用于国内企业开发新技术来满足绿色环保产品的要求[2]。只有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共同努力,才能扩大绿色产品的影响力,创造出更多的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培养绿色企业文化,推进清洁生产

1、积极推进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3]。”建设绿色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生产力,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反映在企业的直接利益上,就是绿色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4]。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考虑环保因素,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增加企业生产负担,而是降低能耗,拓展市场,树立绿色形象,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举措。企业可以发动广大员工,让他们投入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行动中来,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牢固树立环保意识[5]。这些行为有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所以加深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2、减能增效实施绿色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以资源反复有效利用为核心,依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环境与人协调发展的运行状态[5]。其实质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我国企业应该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管理生产领导小组,健全管理网络,确保节能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依靠科技求真务实降能耗。企业领导和员工应该认识到,实施清洁生产对降低消耗,增加收益,减轻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树立绿色营销创新意识,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1、设计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是绿色营销的开始,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对材料的选购,产品的结构、功能、设计理念和制造过程层层把关,特别是绿色包装,要尽可能采用可分解、无毒性的材料,要能够体现健康,安全和环保,避免过度包装带来大量生活垃圾。

2、制定绿色价格。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和环保设施,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但绿色产品从健康,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来讲具有普通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消费者一般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但绿色价格应该遵循一般产品定价策略,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生产成本,需求情况,政府干预等因素,其价格上扬幅度不宜过大。

3、开辟绿色营销渠道。绿色营销渠道的畅通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试运作,也就是常说的“倒过来作渠道”,即厂家选派几个精兵强将,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由数家有意向的批发商同时铺货,但初期不承诺经销权,也可由厂家直接铺货。开辟绿色渠道时应合理设置物流中心和平时配送中心,选择绿色信誉好的经销商,建立全面的绿色营销网络,尽量减少绿色产品的二次污染。

4、积极进行绿色促销。对于一个现代化绿色企业来说,促销中更多应用绿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促销过程中对广告、包装要多采用环保质地的材料。展销会、购买现场陈列、销售辅助物等应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尽量朴素简洁。一种优良的产品能否有好的销路,绿色促销起关键的作用。

(四)企业要重视绿色环保标志申请认证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将环保付诸于行动,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了“环保标志”。绿色标志的出现为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可能,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环保标志产品来减少环境破坏,同时也告诉企业一个明确的信号,“环保标志”决定企业未来走向。企业开发的绿色产品只有通过环保认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将环保标志的申请当成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来抓,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环保标志认证工作的进展,适时做出调整,只有各部门都重视,申请工作才能事半功倍。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了环境标志图形,它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图片的确定,为环境商标保护提供了可能。环境标志对市场上的绿色认证,绿色声明,绿色信息进行了规范[7]。同时我国企业应申请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持有绿色标志认证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法律的不断完善。为了推进企业有效的实施绿色营销,政府需适时制定合乎市场运行机制的法律法规,对立法体系中的空白要尽快填补。要适时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循环经济三“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8]。目前,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让我们有法可依,但不能放松执法力度,对于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破坏性大、污染性强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坚决令其停产或限期整改。完善绿色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生产标准,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资源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的发展模式,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9]。

(六)政府加大相关产业投入,促进绿色行业良性发展

我国企业大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发展绿色营销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国家或地方科技部门评估确属绿色产业类型的,应给予一定补贴,激励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对切实落实“三废”综合治理,进行绿色产品开发,在行业内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税或免税政策;为发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建立相关绿色营销的网站和专门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对于优势项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同时,政府采购时可以适当的政策倾斜[10]。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设计开发出绿色产品,让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协调起来,绿色营销难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21世纪,随着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可以预见,企业绿色营销研究正进一步深化,作为一门有光辉前景的学科,绿色营销将更趋成熟,企业绿色营销实践也将更为活跃。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工作将进一步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营销模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李江华.日本在循环社会和生态城市建设上的实践[J].自然资源学报,2003.

[2]李冬.日本的环境NGO[J].北亚论坛,2002(3):81-83.

[3]徐建中,邱尔卫.浅析绿色企业文化[J].商业研究,2006(10).

[4]吴殿信.论品牌培育与企业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6(5):77-78.

[5]彭攀,唐花英,郭国化.略论绿色销售极其实施政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5).

[6]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12-15.

[7]管仲连,涂方祥,杨琳.打赢绿色战争――介绍国际上重要的绿色认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3-50.

[8]杨雨.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模式及路径[J].经济导刊.2007(9):67-69.

[9]汤天滋.中日环境法制建设比较述评[J].现代日本经济.2006(7):32-36.

[10]叶南客,匡强.论循环型社会发展的执行体制与制度创新――以江苏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

(何永辉,延安大学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浅析论文

企业绿色营销难的原因浅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