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红线逼近了!外地人落户上海将更难?
近日,国务院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之后,上海市委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下称“上海2040”)进行审议,明确了“国际文化大都市”定位的上海,对人口的控制也更加严厉。
规划中就提到:
“要强化底线约束,严格落实中央严控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明确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自加压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把生态环境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红线,牢牢守住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底线。”
而土地方面,在市委全会闭幕前的讲话中韩正特别提到,需“自加压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并把生态环境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红线。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2301.92万(什么概念?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为18平米,全国平均水平是35平米,就这么紧张!)。
而根据要求,上海2020年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截至去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415.27万人,已逼近红线了。
上海落户政策背景:
此次,是上海第五次修订大跨度的城市总体规划了,而且这次审议(对象是“上海2040”),比对“上海2020”的审议,提前了两年启动。
这么紧迫,因为面对每年6.5%以上的GDP增速,上海的人、地、产问题要解决。随之,一次又一次的审议,我们发现,在上海落户更难了。在上述,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中,上海首次将“建设五大中心”写进“上海2040”规划。
但有业内人就直言,在人口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今天,控制大城市人口是极为困难和不现实的。即使纽约、东京这样的城市,人口也还在增长,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是世界性趋势。
上海“严”控制人口
在上海人口还没顶到“天花板”的时候,上海已经在做了这些事:
让部分产业外迁,限制外来人口流向上海,并对已在上海安家的外地户籍人口进行结构性的置换。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腾笼换鸟,在有限空间的资源里,把可利用率和效率做到大。
将低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搬出,这样就能有更多空间吸纳新能源、生物医药、IT、金融等新型产业,以及它们带来的中高端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近1000万外来人口中,老人和小孩的占比仅为11%左右,剩余89%的外来人口都是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近年上海的GDP增速,要达到“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5%以上的目标,不能不“大换血”。因而为了让人口价值大化、产业价值和经济效益升级,上海控制人口,政策执行将更“严”。
上海控制人口,怎么做呢?
首先,在落户制度上,未来的上海或许就会越来越谨慎。此外,很可能税收、各种资格的审批等,要求都会升级,还有一大杀手锏是地价和房价——落后企业买不起、赚不多,自动撤走;技能知识偏低的人群,消费不起,不得不朝外搬。
而这一切,都是导向上海的人口结构和素质的进一步优化。所以,如果你还抱着“在北上广随便找一份工作,干个几年再说”的心理,那么,你可能就真的留不下来了。
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建议,留不下就不留,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镇同样不差。的确,通过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连接中小城镇,形成都市圈,是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用周边中小城镇的土地置换上海的人口,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竞争力城市赢得腾笼换鸟的空间,这个选项其实不错。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也很划算,毕竟大城市的生产效率更高、资源使用效率更高、经济产出更高。
无论如何,在“上海2040”的总体规划下,外乡人要么提升自己、搬去周边、彻底离开,终究会要做一个后抉择。
上海户籍红线逼近了!外地人落户上海将更难?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