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学习有什么策略呢?有什么方法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1.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从头到尾反复学习的方法。即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学习具体的环节,从整体到部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从综合到分析,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按顺序分解来学习的方法。即把学习内容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每次集中学习一个问题,搞通了一个问题再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直到最后全部学完,全部搞通为止。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二者结合便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要深入探究,最后,再把全部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复习一遍,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2.集中学习法与分散学习法
集中学习法又称无间隔学习法,就是不中断学习时间,连续学习。分散学习法又称间隔学习法,就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两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根据每一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来定。一般来讲,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或抽象难懂的材料,应用集中方法较好。但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每次学习的时间不是太短,分散法效果较好。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学习之间都应有一个休息时间,使紧张的大脑有时间得到休息和恢复。
3.集中复习法和经常复习法
集中复习法又称突击复习法,通俗地说就是“临阵磨枪”。经常复习法,就是对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经常复习。
集中复习法只有在平时经常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才是可行和有效的。集中时间和精力在短期内学习较大量的材料,会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应采用经常复习的方法。复习时间不一定长,而要学而时习之。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思、琢磨,这样可以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4.自我复述法
自我复述法又称自我测验法,就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内容的情况。自我复述也可请别人协助进行。
自我复述对记忆的保持具有重大作用。美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盖茨早在1917年对边复述边记忆的时间比例和再现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述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再现量就越多。
5.强化学习法
强化学习法,是指通过一些“强化手段”来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学习效果的增强,是经验和强化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增强联结作用。
“强化手段”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图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很重要,对于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很容易记住,反之则较容易遗忘。学习意图包括应学习什么和为什么要学这两个方面,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对于学习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高涨的学习热情也会强化学习,而学习环境、学习气氛与学习的情绪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激发起高涨的学习热情。
6.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法又可称为“过剩学习法”,就是在全部学会学懂以后再继续地学习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地步后,继续进行学习。如同患某疾病治愈后,再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药剂,可以巩固疗效一样,对于学习效果也可以产生巩固作用。过度学习究竟学习到何种程度就是“适足”了,这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一般讲,从节省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角度出发,50%之前的过度学习对记忆的保持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超过50%,则有渐减的趋势。当然,在学习上不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
7.迁移学习法
迁移学习,就是先前的学习或训练的内容,可以影响到以后相继而来的类似的学习或训练的内容。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分别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的影响。迁移学习人们早已有所知晓,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运用“比喻”等,只是早先尚未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罢了。 实际上,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都受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着迁移,而决定迁移的实现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则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以,同学们为了能在在校期间真正把课程学好,具有扩展知识的根基,将来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深入掌握和领会各门课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8.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法,是指把学习内容编排成符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从而较容易地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法。程序学习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积极反应;二是在积极反应之后应立即予以强化。否则,效果将明显减弱。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于培养习惯和矫正行为更为有效。
9.映象化学习法 映象化学习法,是指要尽量把自己想记住的内容映象化,将需回记的对象摆放在你熟知的事物的映象中,使它占据一定的位置。映象化又称为“头脑中的电视”,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及故事、情节,自己编导成“电视片”,当它重新“播放”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10.背景化学习法
背景化学习法,就是指在学习时要考虑前后背景的关系。因为,再现我们所学的知识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观念所决定的,而是由整个背景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融会贯通,理解全文,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去理解。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倚赖于孩子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如果孩子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目标、过程、方法都由他人包办代替,学习的效果也由他人评价,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学会学习了。因此,在培训中,要向孩子阐明策略教学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领会,同时,要给孩子以充分的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其进行有效的监控。
2. 特定性原则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孩子的类型。同样一个策略,年长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向别人写出阅读提要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幼儿则可能相当困难。一年级的孩子知道某些学习任务比其他学习任务难,三年级的孩子通常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已经不能理解某些事物。尽管如此,这些年幼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毕竟能力有限。直到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时期,孩子才有能力评价某个学习问题、选择一个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评价他们的成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策略对这些年幼的儿童并不重要,这仅仅意味着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发展水平,确定哪些策略是最有用的。同时,家长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策略,不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还要有非常具体的策略。
3. 有效的监控
教孩子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但家长或教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自己能行。如果交待清楚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一个策略,孩子就更有可能记住和应用它。孩子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以及当这些策略正在运作时能将它描述出来。
4. 生成性原则
家长所教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孩子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这需要高度的心理加工。要想使一种学习策略有效,让孩子做这种心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让孩子给别人写内容提要、向别人提问、将笔记列成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伴或家长讲授课的内容要求。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区分的划线,不抓要点的记录,不抓重要信息的肤浅的提要等,这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无益的。
5.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孩子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内化过程是需要孩子将所学的新策略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
6. 个人效能感
即使孩子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孩子相信使用策略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家长或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学习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孩子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家长或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孩子学习某材料时,要不断向孩子提问和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孩子定成绩,如此促进孩子使用学习策略,并感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