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湖自驾游

发布时间:2016-11-19 11:29

海珠湖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端,东临新光快速路,西邻广州大道南,北靠新滘南路,南临环城高速路、南洲路,处于5条公路围成的“井”字型中间。

犹如被珠江前后航道这双温柔的双臂环抱的一颗明珠,海珠岛是承载着一段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的历史,海珠与水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天,作为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海珠湖的修建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这座古老的水城。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海珠湖即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第一期湖区建设,石榴岗河等六条河涌将可引海珠湖水进行补水,而广州新中轴线南段上将增添一颗真正的“绿心”。

广州海珠湖自驾游

主要功能

既然不是湿地公园,又绝不是死水一潭,那么海珠湖的功能定位就显而易见了。首先,它不同于广州现有的流花湖、东山湖,这两个湖只作为景观湖,水体是死的,而海珠湖有独立的水网系统,可对周边的河涌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具有雨洪调蓄、引水、生态、湿地、休闲旅游等功能。海珠湖规划用地面积2248.3亩,其中湖心区1422.6亩(水面面积795亩,陆地面积627.6亩),绿化配套用地825.7亩。根据雨洪调蓄初步分析计算结果,海珠湖调蓄范围为7.78平方公里。结合周边几条河涌本身的涌容,当海珠区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降低周边河涌的内涝水位约0.10米。可以对处在枯水期的河涌起到补水的作用,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和水质黑臭的问题。

“平常这个人工湖作为景观湖,周边打造成公园的模式,供市民休闲娱乐;雨水充足时,人工湖周边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将起到集纳雨水作用;气候干旱时,可以通过管道将人工湖的水抽调到上游河涌,进行补水。”海珠区有关负责人说。近期实施雨洪调蓄、生态保护项目,将对海珠区生态补水、纳潮、蓄潮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湖还将对其东边的万亩果林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不少河涌淤泥沉积,河床升高,万亩果林的部分树木根部常年被淤泥浸泡,且河水污染严重,对果树生长很不利,等海珠湖建成后,整个生态环境会变好,果树生长状况也将大大改善。

建设设计

在中心城区开辟雨洪调蓄区必须慎之又慎,光为了论证海珠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关部门就多次组织去杭州、南京、东莞、佛山等城市调研取经,结果由于海珠区内河涌多为宽敞型,如黄埔涌和石榴岗河的平均水面宽度都达到100米左右,不适合建湿地公园,因此最终决定兴建一个人工湖。

从初步选址规划上可以看出,海珠湖四周与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共6条河涌相交汇,形成“一湖六脉”的格局。打开海珠区水系地图不难看出,海珠湖大可利 用淋沙涌和后滘涌围成的区域,湖岸从杨湾涌与后滘涌交汇处开始,沿淋沙涌的右岸往东至淋沙涌与石榴岗河交汇处,再沿后滘涌的右岸往西至杨湾涌,形成一个圆形状的湖区。其中的要素构成必须体现和弘扬岭南水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市民提供亲水、娱乐空间。

根据海珠区有关负责人的要求,海珠湖的建设要尽量保护好原有生态,做到景观、生态、人工建设的有机结合。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最快将在今年6月动工,力争明年6月底前主体框架成形,建成后水面面积约有1500亩,将是广州第二大人工湖。

广州海珠湖自驾游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