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散文_以除夕之夜为题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5-08 14:02

除夕之夜,夜已深沉,欢乐的喜气却久久回荡,激动的人们无法入眠,心里总是装满了新年的期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除夕之夜散文,供大家阅读!

除夕之夜散文篇1

夜幕渐渐降临,大地被一种和谐的气氛而笼罩。漆黑的天空中,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贪婪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

咦,今天是什么日子?原来,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为辉煌,大街小巷,爆竹声声。

下午,我们全家来到奶奶家共度除夕之夜。晚上,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便放起了烟花爆竹。

“小心!”,调皮的弟弟率先放了个“星光闪烁。”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绽放,随后又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光缓缓落下。我点燃了一个“地转”,它像飞转的小花盘,不时向四周放射火花,接着,便组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光环,好似两姐妹在跳舞。哥哥更有意思,鞭炮,烟花“双管齐下”。天上,烟花一簇簇,一朵朵争先恐后地冲上天。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地下,更是热闹,这边噼噼,那边啪啪,远处砰砰,近处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春节交响曲。

进了屋,桌子上早已摆好了香甜可口的年夜饭,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吃饱喝足后,我们聚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吃零食,从都沉浸在了过年的喜悦之中。

突然,爷爷问我们几个孩子:“你们想听听我小时候过年的事吗?”“yes, sir”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小的时候家里不富裕,生活拮据。三十日晚上,没有肉吃,只能炸些油饼。”“爷爷,那您总能看上电视吧?”年幼的妹妹插了一句,大家哄笑一片。爷爷边笑边说:“孩子,哪儿来的电视机?连收音机都没有!你看看,你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吃的是大鱼大肉,喝的是可乐饮料,还能看电视。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呀做梦都想不到!”爷爷停了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有这样好的条件,都归功于党,是党的政策好呀!我希望你们新年新气象,不要辜负了祖国的期望。”

“当——当——”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乒乒乓乓的鞭炮声把时间推向了2008年,整个中国沸腾起来!

除夕,像一杯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除夕,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逐颜开;除夕,又像一首催人奋进的乐曲,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

除夕之夜散文篇2

一连忙了几天了,吃过年夜饭我想出去走走,信步来到了马路上,可清冷冷的马路上不见人影,路灯将我孤单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桂花树上银白色的彩灯如同萤火虫般地眨着眼睛。“火树银花不夜天”,今天是除夕,可除了连绵不绝的烟花爆竹声让人感受到年的氛围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人气了,人们都躲在家里看电视吧,沉溺于虚拟的世里。我顿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现在的除夕之夜似乎缺少了什么。对!是灯笼!是打着灯笼的孩子们!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除夕之夜。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我有几个哥哥和姐姐,所以没有受过什么委屈,即便这样,每到春节,我仍然是期盼着年的到来。记得妈把买来的苹果、瓜子、花生等放在一个包里,然后高高地挂在墙上,说等过年再吃,于是我和姐姐扳着指头数呀,盼呀,那种期待的心情既焦急又幸福。妈还会为我们做好新衣服,最让我兴奋的是妈会早早地给我买来灯笼:竹篾扎的框架,外面湖了一层透明的纸,上面简单地勾勒几笔花草等图案,爸爸用铁丝和小木板为灯笼做了底盘和拉勾,底座上放上蜡烛,拉勾上系了根棍子,可以用手挑着,于是精巧、朴素、简单、美观的灯笼就做好了。我们天天看着,抚摸着,盼望着年快快来到,心里乐开了花。

终于盼到吃过年夜饭,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有一群小朋友打着灯笼在我家门口等着,我和姐姐哪里还有心事吃点心,迫不急待地点上蜡烛,打着灯笼随同伴们而去。那时,还没有电,外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灯笼除了是玩具,还成了照明的工具,映衬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煞是好看。我们的队伍随着小朋友的加入越来越大,我们还一边走一边喊:“打灯笼喽!打灯笼喽!”最后,我们来到叔叔家的大院子里,把灯笼一排排地挂在绳子上,然后,我们就做游戏。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几个比我大些的男孩子们,演起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经过篡改的闹剧更让人捧腹,我们都笑得透不过气来,一些大人们也被我们的笑声吸引了过来,驻足观望,也笑得前仰后和,顿时,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除夕之夜响彻云霄。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更幸福了,有了现代化的娱乐活动:看看电视,上上网,不再需要那种庸俗低级的游戏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损失吧。父母是上班族,孩子就成了“沙发土豆”,整天与电视为伍,与网络为伴,沉溺于虚拟的世界里,被动地接受污七八糟的信息,不分好坏,这也是现代的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吧。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缺少的是在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与沟通,缺少的是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友爱;,缺少的是对外界真实的感受。。。

在虚幻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寻求解脱的又何止是孩子们呢?这岂不是现代人的悲哀吗?

除夕之夜散文篇3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转眼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之夜。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人们合家团圆,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到了晚上,全家人又一起聚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当当当……”,午夜十二时刚到整点,新年的钟声就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嗖—啪!”一颗闪亮的“流星”直窜云霄,过了一会,随着“啪—”的一声巨响,夜空中顿时绽放出无数颗五颜六色的花瓣,人们顿时欢呼起来。

“嗖—嗖—嗖”、“啪—啪—啪”烟花四起,人声鼎沸,冬天的夜空顿时亮如白昼。

看,那束娇艳玉滴的“百合”越升越高,终于在夜空中怒放了,美丽的烟花组成百合花状,带着五彩缤纷的流光溢彩扶摇直上,好像一串串闪亮的银片纷纷而落。

接着,半空中似彩蝶飞舞,又像玉龙吐珠;似孔雀开屏,又像雄鹰展翅。

我站在窗口放眼远眺着,天上仿佛是群星在捧月,又分明是天女在散花。

当那些彩色的宫灯摇曳着长长的尾巴坠向地面时,天上地下交相辉映,就像织成无数道美丽的长虹。

看着这绚丽多彩的夜空,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们仰头翘望,说着,笑着,用手指点着,不时地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人人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

是啊,又一个新年到了!

除夕之夜,夜已深沉,欢乐的喜气却久久回荡,激动的人们无法入眠,心里总是装满了新年的期冀。

唐代诗人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云:“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透过范成大的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一群脱去厚重的旧棉袄,换上光鲜的新衣服,高高兴兴过大年的小朋友,欢呼雀跃,尽情嬉戏,奔跑在大街小巷,声声呼唤“卖痴呆也,卖痴呆!”

愚钝病灾卖出去,聪慧睿智留下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的除夕之夜,我回味在过去哪淳朴喜庆的风俗之中。

小时候,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我特别喜欢过年,总是期盼着年的到来。

过年了,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大块的肉,可以穿上平时穿不到的新衣服。

每年,进入农历腊月,我们百官下市头的上空,就相伴炊烟袅袅,已经开始回荡着盈盈的喜气,过年的氛围十分的浓厚。

腊月三十,百官人称为“年三十夜”。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熬夜”的习惯,即通宵不睡觉。

家里的父母为了生计,忙忙碌碌辛勤劳作了一年,平常日子是少有空闲去享受生活,而且我的父亲也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一次回家探亲假。

到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团圆了,就有时间和条件惬意地吃喝,悠闲地聊天。

“年夜饭”上,面对满满一桌的美味佳肴,我们放开肚子吃着、喝着,开怀畅饮,尽情地说笑,把一年来的生活困苦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家人吃了“年夜饭”,酒足饭饱之后,便围坐着火炉烤火,一边讲“大头天话”,一边吃着各种瓜果糖糕,等待新年的到来。

但我每次在“熬夜”中,往往未等到零点就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我的母亲就会摇醒我,而我揉着惺忪的眼睛,继续打起精神烤火熬夜。

那个时候,“熬夜”的火炉,在新的一年零点之前是不能熄灭的,随时要添加一些柴爿和木炭,保持旺旺的、熊熊的炉火。

因为这是百官人祈求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传统习俗。

全家人的“熬夜”,一直要熬到零点的钟声响起。然后,走出屋外,来到道地,开始燃放“炮仗”。

儿时的我,年纪尚小,只能在旁边欢天喜地地蹦跳着,呼喊着。

这个时候,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焰火声已经不绝于耳,连绵不绝地响成了一片,震耳发聋。

驻足观望,夜空中,绽放飞舞的烟花燃起的瞬间美丽,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真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

在万家鞭炮的炸裂声中,我家的鞭炮也激烈地响了起来,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久久不散。

新年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又是一年除夕之夜,人过中年,沧桑岁月,那种充满童趣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对除夕之夜“过年”的感觉也是越来越淡泊了。

现在的除夕之夜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而我也开始喜欢待在家里与电视为伍,与网络为伴,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沉溺于虚拟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年少时那种温馨而欢乐的“过年”往事,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荡漾在我的心底而挥之不去……

除夕之夜散文_以除夕之夜为题的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