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平饭店导游词3篇
和平饭店往南,原来是汇中饭店;再往南,是江海关,从清末到民国都由洋员控制,掌握着上海的经济命脉;旁边的友邦保险大厦,下面是带来的上海和平饭店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上海和平饭店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和平饭店导游词!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2006年3月8日,上海外滩19号的和平饭店迎来100周年庆典。和平饭店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饭店拥有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套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和酒吧、屋顶观光花园等。和平饭店是中国首家被评为世界著名饭店,2005年的营业额达到1。88亿元,创利6668万元,接待宾客101468人次。
上海南京东路口的两幢大楼都称为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1929年,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了名为“华懋饭店(Cathay Hotel)”的酒店,这就是后来的和平饭店。
2007年4月1日起和平饭店暂停客房预订业务,为上半年即将开 始的全面停业改造做准备。作为外滩万国建筑群及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张重要名片,一时间,这座百年饭店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并且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酒店文化怀旧热。历经三年的大规模修缮后,饭店的外立面、大理石地面、雕花屋顶、大厅中的古铜镂花吊灯等有"和平文化"的经典元素都被悉数保留,而服务质量则进一步升级,成为无可厚非的"世界经典酒店"。
2010年7月28日,历经三年修缮,耗资5亿港元,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滩标志性建筑、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和平饭店正式恢复营业。翻新后的饭店虽然中文名称保留了"和平饭店",但英文名称却更改为"Fairmont Peace Hotel"(费尔蒙和平饭店)。装潢典雅的客房及套房将现代化科技和最为奢华舒适的住宿设施相结合,为您呈现无与伦比的酒店之旅。奢华套房或极品套房可尽览黄浦江及外滩万国建筑美景;闻名遐迩的九国特色套房记录了旧和平饭店的不朽传奇;另外,位于顶楼的沙逊总统套房,曾经是饭店原创始人Victor Sassoon居住过的地方。
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如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剧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饭店写成的。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
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焕然一新,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使下榻于此的宾客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在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中浮想万千。
和平厅,典型的巴洛克式宫廷建筑风格。爵士吧,典型的英国乡村式酒吧,以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出而闻名。和平老年爵士乐队里的这六位乐手平均年龄都在七十五岁以上,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成为和平饭店的保留节目。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希腊、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芬兰、西班牙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中外来宾都曾莅临。沙逊阁,系饭店建造者英籍犹太人爱丽斯·维克多·沙逊先生的私人套房,现为饭店高级宴会厅。龙风厅电话亭,此处建筑为圆穹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声波回音原理。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篇二:上海和平饭店的故事导游词
改革开放初期,在和平饭店,俯瞰着外滩。旭日东升早起,推开窗,空气还清新,只见老百姓在黄浦江畔迎着朝阳打太极,浦东沿岸是造船厂和大工厂,居民不多;用过早餐后,已见上班族汇成一条条自行车流,我也西装革履,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中国银行大厦紧靠和平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同一时间、基本上同一套图纸建造的,门口老聚集一些换外汇的贩子;再往北不远,原来是怡和洋行大厦,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了国营外贸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办公场所,每天来接洽业务的人员不少,年深日久,大理石楼梯内侧的石阶也磨蚀成弧形了。外白渡桥西外滩北头与苏州河交汇处前有一大片花园,花园中间,有几栋精致但陈旧的洋房,是上海市外贸局的所在,在垄断外贸的老体制下,外贸局管辖着上海所有的外贸公司,间接控制了所有的出口企业;它原来的主人更厉害,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就是英租界的后台老板。
和平饭店往南,原来是汇中饭店;再往南,是江海关,从清末到民国都由洋员控制,掌握着上海的经济命脉;旁边的友邦保险大厦,是外滩后来唯一物归外国原主的大楼;再往南一座气派雄伟的大楼,就是汇丰银行大厦,当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之所在,汇丰银行一直想要回这座大楼,1984年中英协议交还香港的同时也解决了解放初期两国互相冻结资产的悬案,原则是各自勾销、互不追溯,汇丰银行还不甘心,要买回这大楼,价格没谈拢,赶上了浦东大开发,就移交给浦东开发银行了。
汇丰银行大厦往南,是美国会所,大厅里有一个号称世界最长的酒吧台,往里,有一个1930年代原装的电梯,运转正常,只是关门的时候吱拉吱拉的响。后来我主管的一个部门还在此楼办过公。
再往南的一座楼,据说是我原来工作的洋行解放前之所在,已不可考。再南的气象塔,就是英租界的南端了;文革期间,开通了延安路过江隧道;南侧是过江的轮渡码头,因为两岸的渡口不多,所以经常人[自行]车拥挤。更南的十六铺码头,南北土洋货物都在此集散,到改革初期批发行业还十分兴旺。
上海滩上,西方许多国家都占有租界,其中以英租界、美租界较大,后来除了日租界、法租界都合为一,称万国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英国势力最大,习称还是英租界。也许法国人更懂得生活情趣和品位,但是为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的是英国人。
万国租界由上海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管理,是国中之国,中国官府管不了,最高的权力属于公董局,由各领事和巨商组成。上海工部局不在外滩,而在内街,形如堡垒,不显山不露水。
和平饭店临南京路,是中国最著名的商业街,往西有七重天、永安、先施等名店,一直通到跑马场,跑马场范围包括现在的人民公园、市政府和博物馆。跑马场北端的国际饭店,是上海零地标的所在,从1930年代开始保持了远东第一高楼美誉几十年。
和平饭店原来是沙逊的产业,这犹太人刚来上海时身无分文,后来却拥有小半个上海,上海素有冒险家乐园之称,而他是其中的表表者。和平饭店有个西餐厅,菜式一般,但那原配的银器餐具,个个都刻有和平饭店金字塔尖标记,连系着过去,令我着迷,据说有位日本商人比我还着迷,顺手带走了几件,饭店追到机场追了回来!
和平饭店底楼有一个英式酒吧,当年里面有个老人爵士乐队,据说是解放前就一齐玩音乐的年轻潮人,几十年后竟然又合到了一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还有什么更好的注脚?那古老的曲调、曲折的经历和对音乐的执着感动了各国旅人翩翩起舞,他们还受邀请到过许多国家巡演,凝成了上海滩传奇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的和平饭店,像是老去的绅士,见过大场面,和蔼、从容、却难掩一丝丝的寂寞和困窒……。
篇三:上海和平饭店老板的故事导游词
上海外滩,游人如潮,一波一波的游客涌向有着标志性巨大绿色铜质三角形屋顶的那座最著名的装饰风格的大厦,不停地向门童打听:老板阿平到底死在和平饭店哪座旋转门?有人弄混了《老板的故事》和《上海滩》,就问许文强死在哪扇门。门童无言以对,故事只是故事,但酒店的确有四座旋转门,从任何一扇进入,客人立刻感到旧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鼎盛时期的风范。壮丽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顶让自然天光撒落,几十年来被石膏板尘封的夹层重现,极富装饰艺术感,底层一架古董电梯镶着核桃木板、琥珀镶玻璃天花板,铺着马赛克地板,铁艺花纹,虽然这架电梯早已停止工作,却是和平饭店的著名古董,酒店繁复出现的花纹一道提醒人们关注这里的传奇过往。
不管是哪个年代,无论作为华懋饭店还是和平饭店,这里都是外滩最著名的饭店,接待过的客人,包括影星卓别林、英国蒙格马利元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拳王阿里,但似乎只有周润发饰演的阿平的命运,才能激起普通游客如此好奇心。
故事真的只是故事,真实的饭店主人维克多·沙逊爵士和阿平相比,命运更为精彩。
沙逊爵士出生于英国的犹太贵族家庭,中学在哈罗公学,大学是剑桥三一学院,一战参加皇家空军受伤左脚致残。来到东方殖民地,先是孟买,然后上海,接手沙逊家族企业,并在1924年继承并成为了家族公司的掌舵人,最终他在1931年正式搬到上海后设立了企业的根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沙逊家族是上海最知名且最富有的犹太家庭,各种高风险高利润合法不合法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房地产也是主业,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都是沙逊公司所有,如沙逊大厦、河滨大楼、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都城大楼、汉弥尔顿大楼等,除了商业项目外也支持城市建设。可以说沙逊爵士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上海这个城市,特别是加速了外滩的发展。那时的上海,真的是冒险家的乐园。
和平饭店最初在1929年开业成立时名为“华懋饭店”,“华懋饭店”应该说是他毕生最大的成就,在那个时期,几乎最重要的客人到访上海滩 ,或者举行重要活动,都会选择这里。蒋宋订婚礼、卓别林来访、卡活尔写《私人生活》剧本、孙中山在国民党退亲大会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等等史实,莫不与这家饭店相关。
当时的华懋饭店充分体现了贵族出身的维克多对奢华优雅生活方式的热衷,维克多爵士在华懋饭店顶楼设置俯瞰城市全景的私人寓所,由暗色的橡木板镶嵌,其上便是绿色铜制的金字塔屋顶,成为外滩天际线上最具特色的标志建筑。今日,这个顶层套房成沙逊总统套房,俯视整个外滩。其余以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命名的九国套房,装饰极尽奢华,充满异国情调。
他热衷赛马和狩猎,因此将最初的酒吧命名为“马与猎犬”。很快,驻场爵士乐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酒吧因此改名为“爵士酒吧”。当年的老乐手早已逝去,现在这支乐队重组于1980年,由六位从事演奏生涯半个多世纪的老乐手组成,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as time goes byin shanghai》,参加了去年的多伦多国际纪录电影节。西方的观众惊讶于有这样一群音乐人,在没有爵士传统的“远东”,如此忘情地演奏了半个世纪。甚至到访的克林顿,也与老人们同台演奏过萨克斯管。
他还喜欢派对和舞会,引进了欧洲下午茶的传统到上海,一周中除了星期日之外, 整日都有美妙的音乐穿插伴随着。华懋音乐乐队在杰·费德洛夫的领导下,在酒吧演奏着古典音乐与经典歌剧。亨利·内森的全美华懋舞蹈团于每日晚上八时准时上演。直到今日,茉莉大堂吧每天下午茶时,客人们都在乐队的伴奏下身着曳地长裙翩翩起舞,舞蹈教师会辅导爱好者们。
作为一位戏剧爱好者,维克多记录了许多电影和戏剧,特别是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他还记录了所有举行过的聚会,并且留有他和许多宾客的照片。作为一个狂热的摄影师,他使用上海滩第一台禄来福来相机拍下这座城市的照片以及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如帆船,情人和赛马。
由于曾努力安置许多欧洲流亡者,维克多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日本的压力,他决定离开上海。全新的战后政治格局,迫使他搬到了巴哈马群岛。沙逊撤离中国后,他在上海的产业也渐渐收归国有。1956年,华懋饭店改名和平饭店,两年后,他在上海的全部企业被政府以拖欠税款的名义没收,之后,没有子嗣的他与中国再没有任何联系。他1959年和照顾他的护士伊夫林·巴恩斯结婚,那时他已经皈依佛教,直至他在1961年死于心脏衰竭,享年79岁,他一直都称拿骚为他的家。在过世后,他的妻子希望能捐助当地的心脏疾病基金会,却发现当时没有这样的组织存在,因此沙逊心脏病儿童基金会诞生。
维克多·沙逊,这就是和平饭店曾经真正的老板,一位乱世枭雄,而和平饭店这座外滩上最富丽堂皇的酒店,成为他在上海滩最重要的遗产。
上海和平饭店导游词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