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茶艺操作流程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茶文化茶艺操作流程是指喝茶的一个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之茶艺操作流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之茶艺操作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六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一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二道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文化之茶艺分类
湖北
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成书后,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
湖北天门是茶圣故里,至今还有不少与陆羽有关的遗迹。相传,陆羽出生不久就被遗弃,被一群大雁所庇护,后来被一位名叫智积的和尚收养。智积喜欢喝茶,陆羽经常为他煮茶。经过长期的煮茶、品茶实践,陆羽终于煮出了好茶,以至于非陆羽所煮茶智积不喝。现天门市保存有一座“古雁桥”,传说是当年大雁庇护陆羽的地方。镇北门有一座 “三眼井”,曾是陆羽煮茶取水处。井台旁边有一块后人立的石碑“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上刻着陆羽坐着品茶的情景,颇有韵味。陆羽亭建于清朝,后毁于兵燹。解放后重建为双层木质结构,呈六角形,精巧典雅。置身其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十分令人流连陶醉。位于竟陵西湖之滨的陆羽纪念馆,包括陆羽故居、纪念陆羽的古迹、陆羽茶事活动等建筑群,游览该馆,可以获得陆羽事迹和传说的许多信息。
武夷岩茶文化
武夷岩茶,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地钟气和,天独垂青,育成香肌,产为灵芽。大自然的钟爱,造就武夷岩茶高尚的品德。它与国际无我茶会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发为世人所瞩目、所向往。
武夷岩茶独有的“活、甘、清、香”的岩韵,饮后齿颊留香,香高而悠远;喉底回甘味,味醇而益清;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令人心旷神怡。它的高贵品质和美 德,集中表现在:一是能给人以解渴、疗疾、健身物质上的享受;二是能给人以愉悦身心精神上的享受。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对于武夷茶德,历代文人名士有精辟的论述。范仲俺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 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由此而引用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申明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尤其是在范仲淹看来,什么茹芝延寿,采薇养生,都不如到武夷山去喝武夷茶,一啜仙山灵芽,就会轻身换骨,飘然欲仙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写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他接着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以不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 中,也谈到武夷茶德:“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他把武夷茶德称赞为: “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 人)。而且他提出,要通过饮茶方式(茶道茶艺),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
总之,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
福建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蕴。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福建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莲花茶襟太远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三百余年。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及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福建省中国产茶的重要地区,而且盛产名茶,各具特色,蜚声中外。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争奇斗艳。单在乌龙茶中,铁观音、大红袍、本山、梅占、佛手、黄金桂、白芽奇兰等等,品种繁多。
如此,安溪铁观音声名鹊起,在振兴安溪经济、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百强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观音铁韵,韵味深长。其超凡之品质,永续之发展,毋庸置疑。
对铁观音的最准确、简洁的表诉,是“不冷不热铁观音,一人一年20斤”。红茶性热,绿茶性凉,铁观音属半发酵茶,不冷不热,其性温和,四季咸宜。
北京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以及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为了使来宾能品饮到自己喜爱的花茶,表演时特备有四种不同的花茶,以供来宾选择。
表演用具有:印有茶德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装有四种茶叶的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
茶文化之茶艺操作流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