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11 15:20

邬贺铨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邬贺铨在节目开讲啦上的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邬贺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什么

去年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我们中国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25.6小时,也就意味着每星期7天里头差不多有一天时间在上网,平均每天上网3.7个小时,我还是位于平均值之上,还算是每天上网还是比较多的。

我觉得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现在有了网络,真的比过去好得多、快得多。我讲一个例子,文革期间我们的单位,被下放到四川眉山,有一次因为有些工作需要出差到上海。当时我们好几个人出差,好不容易买了卧铺票,但是分别在不同的车厢。有一个同事,在车上等厕所等不及了,等车停到宝鸡的时候,他就下到宝鸡上厕所,原来估计火车要在那里停几分钟,结果火车晚点,为了赶时间提前开了。我们那同事一边提着裤子一边跑,终于追不上火车。然而我们并不知道他丢了,因为他所在的车厢的同事认为,他到另一个车厢跟我们聊天了,到吃晚饭的时候也不见他,我们车厢同事说,都是盒饭哪吃不一样?到睡觉的时候还找不到,麻烦了。我们就跟列车员说,我们人丢了。他说在哪丢的,我们说不知道。我们好不容易到了上海,但是没有通讯工具,下火车以后打电话回单位,说丢了一个人。我们领导说在哪丢的?不知道。过了两个钟头,我们那个同事回来了,一个脚有袜子,一个脚没袜子,穿了双拖鞋。因为车站看到他赶车丢了,下一辆车是乌鲁木齐到上海,让他上去了,但是他却没有衣服了,衣服都在(我们)车上,所以冻了一个晚上回到上海,如果当时有通讯工具,那就很容易联系上。

当然中国是在1994年4月20号接入到国际互联网上,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中关村、北大清华和中科院这三家互联的网络里头,利用了一根64K的专线,连到美国一个电信运营商Splint,就是64K而已。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开放了公众的互联网,但是当时只有北京、上海,各一条64K的专线,也是连到美国Splint的网络,但应该说从那个时候,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我呢,了解互联网在这之前。

80年代初到日内瓦,去参加国际电信联盟的会议。这是一个制定通信网标准的会议,这些标准可能跟国家利益有关,因此单纯靠与会代表在那里决策,同意与不同意是不够的,需要请示国内。那么会场是提供了免费的长途电话,我们基本上中国去的代表都是利用这种免费的公用电话,把会场的情况、会场讨论的情况,跟国内的主管部门汇报。但是我看到美国的代表,他用会场提供的计算机和网络抄些东西,并且把会议的一些文档作为附件传回去了,美国人说这叫e-mail(电子邮件)。当时第一次听到,后来过几年开会发现,那些老外干脆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会场,直接在那里跟他们本国联系。加拿大代表团有一个邮电部派去的代表,他是个华人,跟我们也很熟,他就问我:“你们中国有这样的东西吗?”我说:“没有”。他说:“为什么你们没有呢?”我当时也回答不出来。

邬贺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什么

幸好呢,1994年4月20号,中国接入互联网,那么到现在,无论在单位和在家里,都可以使用无线局域网上网,当然出去还是光纤。中国的光纤光缆企业,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当然中国的宽带网络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光纤光缆市场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十年前买一根光纤,按单位长度算,一根光纤多少钱?2000块钱,现在按单位长度算,买一根光纤多少钱?一公里的光纤现在是40块钱。按单位长度算,光纤现在比面条便宜,你买一公里面条也不止40块钱!所以现在光纤到家、光纤到户,发展很快。

当然了未来的互联网,绝对不是现在我们想象这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会更快。互联网整个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后面还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上面,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互联网上面。当然我也接触过一些年轻人,他们抱怨生不逢时,他说要是我生长在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时代多好。现在大树底下不长草,我要办个互联网公司,他们动不动地给我灭掉了,或者给我收购了。确实是这样,互联网成功是不可能靠复制的,你必须要创新,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是比美国晚了25年,可是现在全球的互联网大企业里头,美国有,中国有,欧洲没有,日本没有,韩国没有,这就说明中国的环境,还是很吸引互联网发展的。

马云曾经到一个企业应聘,想当销售员,但是这个企业说,你长得这么瘦这么矮,这个样子还能当售货员吗?我想这个可能对他后来要搞电子商务有很大的动力。但一开始马云到北京找北京发改委,北京发改委觉得,什么企业?太小,不理他。到上海,结果财政厅和税务局说,这玩意偷税漏税,上海又没办成。他到了杭州,杭州觉得这是新事物让他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宽松(的环境)才有了我们这个发展。

像互联网金融一样,中国的金融本身股市不景气,银行利息低,所以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另外老百姓又有存钱的习惯,所以互联网金融出来了,到它出来以后,你再想扼杀就不容易了。所以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你感到什么地方不满意,就是你创新的机会,痛点就是起点。

当初为什么有互联网?就是美国人担心冷战了,原子弹炸了他的网络,所以他提出这个命题。大家知道YouTube(视频网站)的创始人,他实际上是参加朋友的一个搞笑的晚会,拍了很多视频,想在网上把视频给其他朋友分享,视频的容量很大传起来很慢,他就想着能不能开发一种方式,让这个视频能够更好地分享。不一定要(把视频)传过去,让人家来点就行,所以YouTube就这样产生了。

我觉得所有的互联网的发展,都并不是你事先想的,而是看到了它的问题。搜索引擎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网络信息爆炸,你要找它,那必须有搜索引擎。为什么后来微博出现了,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太快了,它是可以传140个字的,这也适应了碎片化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大家现在上网,有没有感到互联网上,还有不如意的地方,这些就是创新的地方。如果说你盲目地,跟着别人成功的(项目)去做,那你肯定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前景。所以我觉得有大把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我们现在用手机,正常人是没问题的,可是我们需要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比如说我是老花眼,我手机要靠近看短信,那么现在手机上就自动把字变大,重新编排不会跑出屏幕。还有盲人,他上不了网。盲人阅读的是凹凸不平的书,那我们的计算机屏幕凹凸不平吗?不可能。那现在怎么办?有个指环,这上面有摄像头,你戴着指环,看着书上面,摄像头对着字录下来了,上传到云端一搜索,然后给你翻译出来,讲给你听,那你就可以看见了。苹果开发的手机是什么?触摸翻屏,大家觉得不错吧。现在有公司觉得,我不能跟着苹果走,我不能侵犯它的专利。隔空翻屏,不摸。为什么?这里有摄像头。还有人说干吗动作这么大,眨一下左眼翻左页,眨一下右眼翻右页,点一下下巴双击。

人机结构可以有很大变化。前不久微软收购了诺基亚,微软要做手机吗?它凭什么跟苹果竞争、跟谷歌竞争?微软说我有语音翻译技术,利用云端翻译,它在手机上面假如你讲中文,你的朋友是英国人,你按一下语言键,你讲中文他听英文,他讲英文你听中文,26种语言,学外语没太多用处。

所以这是什么呢?将来可穿戴终端人工智能,实际上把人的感知延伸了,把人的认知能力提升了。未来的互联网怎么样?现在是没法想象的。在座的你们想想十年前,你们能想到现在互联网的样子吗?你想不到的。所以未来怎么样?不知道。互联网有句名言叫什么呢,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现在都提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平台,实际上你只要有好的创新思维,互联网什么都可以帮你实现。曾经有公司想开发什么呢,以前有一段时间,我们南方有H7N9(禽流感),手机可以测试H7N9(禽流感),拿舌头舔一下,看一看有没有H7N9(禽流感)。现在有人说,手机上要测雾霾,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得成本低,所以互联网,它有个很好的开放架构,可以在上面不断地生长,不断地增加很多东西,而且它不拒绝全世界任何人,互联网是老少皆宜的,手机基本上是没门槛的。

我们手机上这个操作系统,有一百万行的软件,而当年阿波罗登月飞行器才四千行软件。我们现在比它复杂得多,但是很便宜,现在大家都会用,所以包容性非常好。像雷军说,他说我每周要更新版本。意思是什么?我的手机不是完成品,很多网民说你完善不了我帮你完善,要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雷军说我有一百万个不拿工资的开发者。

美国《纽约时报》,它有130年的历史了,它现在要把报纸数字化,近期的报纸没问题,老报纸都发黄了,拿计算机扫描这个字,印不出来,它怎么办。大家现在上网经常遇到网站跳出几个验证码,扭来扭去歪七歪八的字。当然了美国还没有像我们现在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那么复杂。《纽约时报》就把它的报纸上的词拿照相机拍下来,贴在验证码的后边,当你验证的时候,你以为后边那个也要验,你一并验了。所以《纽约时报》一百三十年,存档的数字化报纸的工作有几个月时间由网民不知不觉地帮它完成了。

美国有个医生,拍了很多大脑的CT扫描图,他要看脑袋长不长瘤子,当然这个病灶是很难看(出来),他一天看几百张上百张图,很麻烦很不好看。他灵机一动把它贴到网上,他说哪个网民帮我看出,这里边有几张跟其它大多数不一样的有奖,这些网民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但为了显示自己能干,不睡觉不吃饭也给他找出有几张跟其它不一样。互联网就是利用了众包群智的这种功能,利用了广大网民的潜力,当然这种思维并不只能用在互联网,可以用在各行各业,关键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应用这种思维,利用互联网来发展。所以我们经常说有困难找警察,实际上我觉得后面应该加一句话,有困难找网络。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我有几个想法就是说,互联网之路永远是什么?挑战机会同存,风光风险同在;未知多于已知,永远都有故事;颠覆不是新闻,一切皆有可能;成功不靠复制,唯有创新永恒;英雄不问出处,希望寄托草根;大智云移之峰,网络强国圆梦。

邬贺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什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