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22 16:53

导语:《范进中举》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怎么写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怎么写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一、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当深钻文本,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切入点的独到和主问题的设计上下大功夫。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面对这样一篇传统篇目,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怎样教学这篇小说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主问题才能实现创造性地教学,实现不落俗套,高屋建瓴的教学。为此,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本课教学方面的资料,并查找阅读了许多有关鉴赏《范进中举》的文章,获得了很多启发,对文本做到了非常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教学本课的基本方案,为成功教学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

这是对话的关键。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和一个亮点探究活动:初读,解决小说故事情节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细读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活在科举时代的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深入分析描写人物的语句,从而把握人物形象,得出小说的主题,认知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阅读反思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时代的读书人的命运,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调整自己的读书心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珍惜拥有的学习机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再教育。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

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补充都有较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怎么写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作为传统篇目,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对于初二的学生,怎样教学这篇小说才能实现用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主要问题才能使课堂有效甚至高效?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拓展。

三个问题:

1、范进中举,为何会疯?(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之大。)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并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危害。)

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特色,找出喜欢的语段加以赏析。(我用范进赠钱、屠户拿钱做为范例。)一个拓展:古代像范进这样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富贵、光宗耀祖,而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就不同了,谈谈你读书的目的和你的理想打算。(引导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

反思课堂,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心情并未完全放松。

第一,课堂上自己讲、说的还是太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充分。尤其是第三问题时,夸张的文字和强烈的对比很多,可读性很强,课上安排读的训练太少,学生理解不够深。范进中举后发疯的特殊意义,是我讲,学生被动接受地。

第二,拓展环节,我只让学生在嘴上说一说,能说的、敢说的就几个同学,我想不是学生没有答案,而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准备好,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如果能学生拿笔来写,那么呈现出来的应该会更丰富、更丰满的想法。

第三,小组学习无疑是有着很强的优势,但如果没有实际的任务去引领小组活动,小组就只剩下形式了。在本节课上,小组成员只在寻找对比手法使用时有过一次简单的碰头,似乎热闹,而实际上意义不大,学生并没有在小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合作上快乐,更谈不上互助过程中能力上的提供。

怎么写范进中举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