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6-11-08 11:28

保险是千千万万个经济单位和个人横向的结合,大家共同对付风险和损失的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险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保险的文章:保险是怎么骗人的

“谁能保证自己不生大病啊?所以一定要买大病保险。”

管疾病的保险可以解决疾病发生后的费用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多人都很想有一个管疾病的保险。但是,人们向推销员了解保险时对方首先介绍的却总是大病保险,然后才是其他的险种。原本自己并不想买什么大病保险,但对方说的人人都有可能生大病也很有道理,谁能保证自己不生一次大病呢。于是匆忙之中,许多人就将大病保险买回了家。

最初许多人买大病保险时以为是关于一般的肝炎和肺炎一类的大病保险,可日后当谁得了肝炎、肺炎想依照保险合同去领取保险金时才发现:此大病非彼大病也。这大病保险里的“肝炎”不是一般人说的“肝炎”,是特指必须同时出现肝脏急剧缩小、肝细胞严重损坏、肝功能急剧退化和肝性脑病四种情况的“肝炎”,而至于肺炎,则通常连个影子都没有。此时回想当初,对方确也未曾说大病保险保一般的肝炎、肺炎。闹了半天原来是自己粗心造成的。

实际上,消费者误以为大病保险保一般的大病,往往不是由于消费者粗心所造成的,常常是因个别推销员有意误导造成的。个别推销员在介绍大病保险时,往往有意使人们误以为大病就是一般人说的大病。

“两倍赔的保险比一倍赔的保险好。”

不怕唯物论,就怕辩证法。

有个别推销员声称他们公司的保险是按两倍的保险金额给付,比其他公司一倍给付的保险高一倍,所以他们的保险好。

猛一听这个保险就是好,两倍给当然比一倍给好。但是所谓两倍给付的保险,一般来说交费也要贵到两倍,如果保险推销员不说清这一点,就让人进了圈套。

类似的还有个别推销员声称,他的一种保险在功能上可以顶替买别的公司的两种保险。虽然最后交钱一样多,但他这里只要买一个保险就可以了,不必买两个保险。

当然,反过来则又有人会说:虽然能得到同样的给付,也花同样的钱,但终究两个比一个好。我这里可是等于买了两个保险,他那里才只是买一个保险。肯定是买我的好。但就保险的最终结果来说,其实质是一样的,不外乎是两个一元钱和一个两元钱的关系。

“保险总会涨价。”

个别推销员在向消费者推销保险时,常会有意无意地从两个方面告诉人们“保险会涨价”,督促人们赶紧买保险。

保险迟早会总体涨价吗?实际是不会的。

首先,保险的保障是日后以钱这种特殊的东西来兑现的,因此保险是现在交钱买将来的钱,而不是买将来的物。物价普遍上涨了,钱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将来的物贵,实际是因为将来的钱便宜。由于保险是用现在可能相对将来值钱的钱买将来相对现在不值钱的钱,所以,保险的价格变化不能以一般物的价格变化来推断。

其次,保险公司制定保险价格是在考虑了自己预测风险的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对风险的预测来进行的。在保险业发展的早期,保险公司经验不足,资金实力不强,消费者不多,所以根据大数法则,保险价格应当相对较高,如果不高则是失误。当保险发展了一定时间后,保险公司预测风险的精度会有所提高,买保险的人数增多,平均成本越来越低,拥有资金量越来越大,运营效率也越来越高。所以此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保险价格则会下调,即所谓的保险总体降价。当然,基于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一年期等时间短的保险降价会非常明显,但对于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保险,降价后的便宜恐怕就不容易直接反映在价格的变化上了,例如可能会反映在推出新结构的产品和多分红上。

“你买的是保障啊!”

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少儿保险,重点就是买教育金,为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并不考虑少儿保险所包含的孩子死亡和家长死亡风险的保障。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将少儿保险的教育金同银行储蓄进行对比。

在对比开始的时候,个别保险销售人员会大谈教育金如何领取得多,并提到某些少儿保险不但能给孩子存一笔钱,捎带还能有孩子死亡或父母死亡后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保障功能,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但清楚了解利息滚存原理(复利计算)的人很快就发现,只要少儿保险含有孩子死亡或父母死亡能得到保险金的保障功能,在家庭正常情况下,这些少儿教育保险的教育金,就不见得比同期银行储蓄回报高。而且,如果没有较高的分红或干脆没有分红,假如日后储蓄利率上调,领取的所谓教育金就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权衡利弊,最后他们只得放弃该保险。

“这个保险真是很不错,你买了它绝不会后悔的!”

人们在日常消费中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就是商家用一副“厚道”的面孔对你无比真诚地说:我真是没赚你的钱,这已经是批发价了;要不是为交你这个朋友,我才不会给你这个赔本的价钱呢,如此这般。在人们买保险的时候,也总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过不是在价钱方面,而是在其他方面,因为一般而言保险的价钱如同银行的利率一样——是“法定”的,除少数情况外没人能拿到批发价。卖保险的人经常会将真诚放在你买完保险后的感受上,他们会真诚地对你说:这个保险真是很不错,你买了它绝对不会后悔的,等等。

此招的诀窍是要有一张“厚道”有时甚至是“木讷”或带点“纯真”的脸,说话时目光中要充满着友善,语气要坚定并自信。这样,即使是那些根本还没有搞懂保险是什么的推销员,也能把保险卖得很好。所以说,人们有时甚至是因“相信”保险推销员才“相信”保险,才买保险,并非因“相信”保险才买保险。

保险的文章:人生保险

现代人都热衷为自己办保险,这个险,那个险,恨不得把自己装进“保险箱”才心安。殊不知保险的最高境界不是获赔,而是一辈子没有获赔的机会。譬如人寿保险、疾病保险,健康长寿是根本,获赔了,其实等于健康已经透支了,是否得不偿失鬼知道,偏偏鬼不告诉人,人就只好哄自己了。譬如重大疾病保险,谁爱为了获赔寻着得那个重大疾病呀?宁愿让保费打水漂。或曰:一辈子健康,起码儿女受益。这话不无道理,我也就不批驳了。

保险的文章

以我的见解,人生最大的保险是真诚,是信任,是关心,是帮助,是友爱,是和睦,是与人为善,是雪中送炭,是滴水之恩泉涌相报。这是真正的福报,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报。譬如指路,举手之劳而已,却使路人避免走错路、弯路、歧路。人在旅途,谁没有迷路的时候?为他人指路,就是为自己修桥补路。譬如帮老,不能因为被老讹过,就有了放弃帮老的理由;不能因为世上有遭遇讹老的事例,就见死不救而心安理得。显而易见的是人都会老,人谁眼里无老,漠视老,等于是漠视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清白、自己健康、自己家里条件优越,就坚信自己永远都不会有需要他人扶一把的时候。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高校甲、乙两个教师住一个单元,门对门。甲、乙不在一个系,不教一个专业,也无利益瓜葛,也许都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人生哲学,互不往来,更井水不犯河水。一日,甲家忽然来了两个人,带着切割机拆卸大门。乙家恰好有人却不管不顾,结果是甲家被盗,损失惨重。最窝囊的是大白天,对门有人,却让人用切割机割卸了门。如果乙多事一下,打个电话,报个警,甲家岂会蒙受如此损失?两家若因此吸取教训,从此修好而互相照应该多好?可甲家反而记恨乙家。某年,乙家小孩跑出门外,攀爬公共阳台栏杆,恰好甲下班回家,眼见孩子有危险,却视而不见,刚回到家,就听楼下人喊,有小孩掉下去了。乙家小孩不治身亡。人间这样的例子有多少呢?极端的例子,说明一个极端的道理: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别说“离开你地球还不转了”,离开谁地球照样转,但换了人就未必了。禅宗有一说,礼佛是礼自己,这话有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敬人者人恒敬之;厚待人必受人厚待。滴水之恩,泉涌相报。之所以叫个“恩”,是因为在我微不足道,在你却是雪中送炭。顺水人情也是情,一句良言三冬暖。不能因为被骗过,就不再行善,有人行骗,恰恰说明人世间有善。沃土里长庄稼,也长稗,不能因为稗就宁愿沃土被撂荒。

在此我有言在先:我不反对买保险,反而觉得买保险多多益善。有钱放那儿闲着也是闲着,买保险起码是一种投资吧?我是想借助保险说明一个道理:要像理解保险那样理解人生的善报、福报。向伪装的乞丐施舍不是上当受骗,少了那几个钱,算得了什么?但自己收获了善念,心安理得就是善报。帮助街头跌倒的老人可能有担责的风险,却可能使一位老人的生命逃离危险。善是大爱,大爱如阳光,照耀好人,也照耀坏蛋;信任是人生的通行证,拥有信任,人在旅途才畅通无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余香就是自我回报。

只有人生的“保险”才能真正免除人的后顾之忧。人生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但至少可以排除导致意外的各种遗憾。

保险的文章:保险这档子事儿

弟媳来京旅游,他们公司抠门儿,报的是低价团,住在了四环外,每天起早摸黑地奔赴各个景点,前两天她游完了一天的景点向领队告了假,相约在某个地点下车,我们去接了她来一起吃晚饭。

弟媳在保险公司工作,聊起工作感慨现在的保险不及前些年,越来越难做,今年定的任务是两百万,而她至今只完成了一百三十万。我对保险公司不了解,只觉得一百三十万已然是个很可观的数目,一个人为公司拿来一百三十万的业绩是挺了不起的了,她入行也就三两年的事。我说的怕都是外行话了,在保险这一行做顺手的一年创千万也是大有人在,前段时间沸沸腾腾的财险,一个单子下来就是四五百万。

走在大街上,常能看到一些年轻的面孔,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挎着公文包,一脸谦逊微笑着向你走来,不用问准是推销保险的,遇到他们我总是尽量保持笑容三言两语婉拒,各走各的路。很不愿意与他们遭遇,一是耽误时间,再一个是不想去伤害他们,人谁没点儿自尊,每天这样堆着笑卑微地对待着众多的陌生人,遭到的多是白眼和不耐烦,心里的滋味定是不好受。做爹妈的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游街走巷,风吹日晒,在寒风中瑟瑟,失望多于希望地工作,该多么心痛。

感慨生活不易,工作不易。保险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是可歌可叹。

总觉得保险是有钱人至少是有闲钱的人的游戏,说白了就是用多数人的钱去保少数人的险。保险人下保单时都不期望着出险,一但出了险想再续保,门儿都没有,门槛要比门楣高。那些字儿印得芝麻般大密密麻麻好几页长的保险合同,能仔细看完看明白看懂的人更是寥寥。LG说,能看懂保险合同的人一定是个法学专家。弟媳戏称,拿起保险合同对着光亮照,能看到有个水印,是两个字:不赔!其它什么字也没有……我们嘻哈笑做一团。

保险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