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教育的有关论文
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科学创新教育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科学创新教育的有关论文篇一
《科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和理论学习,我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74-02
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一是知识储备能力,即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储备科学知识的能力,这是基础。二是创新能力,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利用有关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这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因此,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新时期科学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科学教学应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作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培养创造的是怎样的“人”,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科学教学的一项最基本任务。学生的思维培养在现代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新时期学生对于知识迫切渴望,还是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的经历,都非常明显地体现这一点。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和理论学习,我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传统的科学实验课,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是否理解某一知识、学会某一技能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忽视了科学态度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做的就是纵览教材的全部内容,找出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探究部分,在教学中将其放在重点位置,同时重视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在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这一核心,制定全面、协调、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要懂得尊重学生
尊重是长久以来师生间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却从来都是单边的尊师重道。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老师的话就是至理名言,不容反抗。在我们老师的心里,这种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延续几千年不可侵犯。然而,正是这种观念,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使其盲目地崇拜相信课本、教参,不图创见,没有新意。这样的老师能够教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吗?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老师在扼杀了自己的创造精神的同时,又将学生推入他自曾经走过的道路。而这种教师的突出表现就是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有一些突发奇想,这些突发奇想往往是学生的创造性精神的体现,教师应及时抓住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经验的同时,能够在创新精神上有所增强。
三、要建立开放性教学氛围
所谓开放性教学氛围,就是实施开放性的任务型教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一改过去严格依据教案上的思路进行,学生少有质疑、问难、思考的余地的情况,缺乏民主气氛,其结果是造成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思维缺乏灵活、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开放性的科学实验教学思想。一是要建立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环境。在实验课上,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建设成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平等的氛围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创造个性得到自由地发展。二是要实现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的开放性。教材中选用实验材料是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明显,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采集多种材料进行实验,虽然实验结果可能不是很典型,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或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法,不强求与教材一致,只要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就是可行的。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可以天马行空,随意而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学生的一些创造性的发现和想法,可能超出教师的备课范围,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去实验、去尝试,把他们的发现和想法讲出来,供大家商讨,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三是要适当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灵活、多向的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变机械模仿为探索创造。科学课程都是从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开始的,目的都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
四、要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目的是通过动手自主的探究,加深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不流于形式,使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便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假设,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先提出启发性问题,再从验证入手,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
五、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需要提高教学中“导”的艺术,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便会多一份收获成功的喜悦。
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科学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科学课的每节课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要多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中文,李其环.自然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教育,2001,(31).
[2]芮海云.生物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3).
[3]陈图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2).
[4]潘景光.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教育,2009,(Z1).
作者简介:王明,任教于辽宁省建平县一所小学,扎根基层工作近40年,桃李满天下,教学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先进教师称号并得到上级嘉奖,执教的科学课多次评为县市级示范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曾获得辽宁省教育课件大赛二等奖,2012年荣获“建平县优秀教师”称号。
科学创新教育的有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