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17-05-19 09:33

中国绘画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丰富和完善,在观点理念、内容形式、风格技法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确定的中国画艺术体系。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1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2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3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4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5

看了“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后,小编分享“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文章!

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应该是因果关系的。学习借鉴还是为创造。师法前人最终还是为不雷同于前人,要悟象化境,独树一帜。齐白石老人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里不但看出他的见解卓越,而且气度超群。而现实,就有那一些人往往却是继承与创新脱节,顾“继承”而忘“创新”。或只顾一味创新,而无继承。如:有些人学某老画家的山水,多年浸渍,刻苦研习,“登堂入室”面目毕具,可谓肖唉,但始终不能再努力突破一步。从更广泛的学习古人中,师法自然中开辟新的蹊径,越雷池一步,像一只蝴蝶,最终从茧儿中脱身飞舞。当然,从一种多年学来,业已习惯的完整一套的语言风格中开创一个风格,突破一步固然需要有巨大毅力和气概,但首先还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我”意识。遗憾的是有的人不但无此种意识,还强使前来求学者或是自己的学生、追随者也如他一般亦步亦趋地株守前人,依傍门户。这就无异于将艺术创造退演成工匠手艺的摹仿了。

只注重“创新”的人也是存在的,实际上则丢弃了民族传统的美感习惯和意识。传统的气韵、意境美的理论、章法布局、取舍中的虚实、疏密、黑白的处理、笔墨的力与韵等等,都是历千年积累的结果。常在报刊看见一些人画,横涂竖抹,满纸恶黑,丢掉了虚实浓淡,更不讲究意境气韵,可谓是“创”疤,恐怕作者都不知道去表现什么,“意”在何处。问题在于他虽然并无笔墨美感可言,却大谈“笔墨当随时代”。这种创新,十足令人瞠目不知所云了。

由此而想,师法古人能不能把路子拓宽一点?能不能把触角伸的更远一点?当前中国山水画主要继承的是元、明、清以来形成的范本。而这阶段的山水画,乃是在封建社会晚期,以文人画艺术思想为主导,强调脱俗超尘的意境,追求笔墨情趣而形成的。历久百余年,由于封闭型社会而未变化高大。这样一来,路子实际上已经相当窄了。近代画家曾经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以毕生的精力,去研习、探讨,不断继承、创新,集前人于大成者有黄宾虹先生,融合古今、吸收外来营养、追随个人面目者有傅抱石先生。学习、追随他们的更多了,但突破起来,也就更难了。

山水画不是到元以后才达到高峰的,让我们把眼光放到比郭熙、范宽、荆诰、董源,再远一点,让我们探讨一下唐代的大师们,把眼光放到大、小李将军,放到展子虔、顾恺之的身上,或者干脆把我们的学习、探索放到古代石窟艺术中去。郭煌艺术中的风景画,越古远,越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味道。似乎稚拙些,但仍是完美的。自成体系的艺术,从这种工笔(也有意笔)重彩,天趣天成的艺术中能否得到借鉴,能否都可一试?经过用今天的美感改造,创造多种新的趣味、新的意境、新的风格的山水画,是否可能?山水画的材料范围也可以多方扩大。中国山水画的振兴,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吸收外来营养,自然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借鉴并为我所用,吸取里面的精华,补缺中国山水画的不足,也就是说借鉴得恰到好处,无损于中国画之根基。

中国写意山水画横幅作品欣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