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文章

发布时间:2017-01-13 19:21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孝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孝文化文章

孝文化文章:孝文化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我国的圣哲先贤对孝的论述有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称为孝文化。

上面提到的是古代的孝,我认为今天的孝是要与古代有所区别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我们要尊重父母,报答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在他们年老需要的时候守护在他们身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要自尊自爱。孝是感恩,孝不是盲从。

孝作为道德规范,它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孝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成为道德伦理的高尚人格和人际义务的重要精神源头,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因此,我们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应该以人民性和科学性的标准把握传统孝文化的伦理精神本质,挖掘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因素和普遍价值,赋予其现代伦理精神。

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则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洗脚水,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无独有偶,2011年母亲节前夕,江西某小学100名学生在操场上给妈妈洗脚以示孝心。下跪洗脚的光荣事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至此,“洗脚模式”成了推行孝道伦理的样板。上海某中学甚至给学生颁发洗脚日历卡,每洗一次脚,父母就在上面签字,而该卡将在期末成为评定学生道德分数的主要依据。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父母死后大办丧事以示孝道,而其生前则往往百般虐待与摧残。洗脚不过是一场孝道作秀而已,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孝即爱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环境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愚孝,这个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青年人的枷锁,曾经戕害过多少年轻的心灵,又诱发出多少人生悲剧。

愚孝的概念不断的演绎扩大,进而上升为对国家的愚忠。作为国家的一员,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忠于自己的政府和领袖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现有的政权不能维护国家利益,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还有必要誓死捍卫吗?这样的信念是值得尊敬的,但这样的行为却注定是悲哀的,这样的垂死挣扎是毫无意义的,最后自己也只能做没落王朝的殉葬品。我们的民族性格深处有弱弱的一面,所以我们的国家向来崇拜悲剧英雄,这在间接上成为愚忠愚孝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使这种不合理的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得以延续数千年之久。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文化的壁垒,启蒙了年青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振臂高呼,与旧时代做坚决斗争。孝道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父权族权遭到了严重挑战,从那时起,旧的孝道观念便在新文化的影响和浸润下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对其更是当头一棒,婚姻由原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青年男女自己的事,这是新孝道战胜旧孝道的重要表现。

如今,在市场经济和拜物主义的影响下,不管是新孝道还是旧孝道走向了穷途末路,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绚丽的舞台,经济基础的独立使得他们不再把父母的权威放在眼里,于是就在翅膀硬了之后挟私报复。还有一点是,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在农村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十分落后野蛮的,很多人在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十分残酷的,所以一旦长大成人,一旦飞出牢笼,他们便对父母施以同样的态度。这其实是教育的失败,“烧火棍下出孝子”这等错误观念应从百姓心中彻底清除。

新成长起来的青年,由于家庭教育失当、学校孝德教育缺失等原因,大多养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孝德情感单薄。许多人认为,父母生养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义务,自己受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在家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索取,全然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劳累,缺乏感激之心和报恩意识。有些人甚至盲目攀比,享乐至上,很少顾及家庭经济条件,还时常因为自己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抱怨父母没本事。一些人不尊重父母,不知道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意见,稍有不如意就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给父母带来心灵上的伤痛。

学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加强孝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

的道德自觉与自律。我国传统孝文化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体了由近及远、由易而难、由家而国、由个人到社会的循序渐进的演绎和逐层递进,从家庭生活中日常的“洒扫应对”、“晨省昏定”、“冬温夏清”开始,在日常生活礼仪的具体细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实践习惯。因此,对学生的孝道教育,仅有孝德的理论宣传只是空洞的说教,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应重视日常养成教育和训练。孝道的道德实践活动要从细微处人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细节中,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自觉感恩和回馈父母。如在家庭中关心尊敬父母、体贴照顾父母、学习之余多陪护父母,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做饭、洗衣、拖地,给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等;平时经常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交流思想,在一种充满尊重又洋溢着平等的融洽氛围中化解代际隔阂与矛盾,设身处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在学校中生活节俭,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早13学会自立、自强;珍爱生命,珍惜光荫,自觉树立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增光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尊师爱生,诚信做人,善待他人,关爱社会,砥砺品行,在学业与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自觉立身行道,建功立业,使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荣耀,以切实行动加强孝道行为习惯的锤炼。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的是信任理解,沟通交流,而不是针锋相对,我行我素。只有让爱在两者之间充分涌动,才能消除阴霾,让真情洒满人间。

孝文化文章:我仁孝我幸福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题记

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前我总以为仁孝离我们很远。但自从我读了《孝心无价》这篇文章后,我才懂得:仁孝,不在乎其年龄,也不在乎做了多大的事,哪怕是送给父母一束鲜花,一句温暖的问候。正如毕淑敏所说的:“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其实,仁孝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在尽自己一份孝心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记得有一次,爸爸到外面应酬,妈妈加班,说是八点才回来。此时,太阳已经下山,我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了。平时很少下厨的我,只会炒饭,可是翻遍了整个厨房,却一无所获我真的是回天乏术了。忽然我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做饭,自己炒菜来填饱肚子。可是,妈妈辛苦工作了一天,回来是不是要吃点什么呢?再三考虑,我决定为妈妈和自己做一份丰富的晚餐。但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该做什么呢?怎么做才好呢?

根据现有的食材,决定把冰箱里的所有东西放到过了炒,然后再做饭。我努力地回想妈妈以前做菜时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总是不停地拿着锅铲,不停地翻炒。看似简单的动作,实践起来确实困难重重。我把很多东西放到锅里面后,炒了几分钟后,猛地发现:没加油!我赶紧把油倒进去,只见油在锅里欢快地跳着舞,我赶紧拿起锅铲,上去就是一顿乱炒。虽然心里没底,但是却美滋滋的,毕竟能为妈妈做饭,尽自己一份孝心,是多么地幸福啊!经过我的一番努力,那堆食材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了。心里别提多有高兴了。

大功告成,我把菜端到餐桌上,等待妈妈的到来。时针指向8点,我终于听到了那熟悉的脚步声,我迫不及待地去开门迎接。我拉着妈妈的手来到餐桌旁,妈妈面对这盘稀奇古怪的菜肴,脸上充满了疑惑和惊奇。洗完手后,我打开电饭煲,里面不知道是粥还是饭的东西。即便如此,我为妈妈做的晚饭,妈妈吃起来显得很是幸福,吃着我精心烹调的菜肴,妈妈笑得像是吃了蜜糖般甜,笑得合不拢嘴了。看着妈妈的笑容,我也觉得很幸福!

此时,收音机里响起了《真的爱你》,唱出了我的心声:“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尽管我做的饭菜一般,但那毕竟是我的一份孝心。我仁孝,我幸福!

孝文化文章:人要孝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最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的意向!

——题记

人要孝。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人要孝。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谁都懂,但又真正有几个人去做呢?蓦然回首,自己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父母默默的支持;也有过许多的失败,失败的背后是父母关心的安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木匠人家,儿子和儿媳对其父亲特别不好,家里也算富裕,只给父亲做了一个小木碗让自己的亲生父亲去讨饭。木匠五岁的儿子见了,便找出木匠做活的工具,拿出一个木块在一边敲打起来。他妈妈见了问他在干什么,小男孩天真地看着妈妈说:“等你和爸爸老了我也给你一个小木碗去要饭!”木匠一家顿时醒悟,开始全心全意的对他的父亲好。

人要孝。那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在看戏。我虽然听不懂,但我看出来了大致意思:儿子受儿媳妇的诱导,要杀了他的母亲。儿子先将他的母亲拖到麦地里暴打一顿,毕竟是他的母亲,正义与邪恶在斗争,结果纠缠了一会儿,正义输了。就在准备杀死他母亲的时候,晴天霹雳把他给劈死了。这虽然有点不现实,但反映的道理令人深思。

人要孝。这一星期的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筷子兄弟的《父亲》,我觉得这首歌写的很不错,回到寝室后还在“自我陶醉”,却遭到室友的讽刺:“你还听这歌?难听死了!”我无语,我也没有反驳。我想,他应该是指旋律方面的,如果是指歌词内容和蕴涵的意义,那么,我发自内心的鄙视他。回到家后,与发小谈论这首歌曲,我问他认为这首歌最好的是哪几句?他很快的回答说,当然是“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我问他觉得好的原因是旋律还是想要表达的内容方面,他想了想说都包括。我微微一笑,朋友问我笑啥?我说在旋律上这首歌的每一句话都差不多,但在内容方面,你说的太远大,太不现实。所以我认为“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我说完以后,朋友也对我的看法表示同意。

现在我们很多人和我一样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逆反情绪高涨。想要孝敬父母却因那不可逾越的代沟有气无力。但是,你一定要切记:那是你的爸爸妈妈,生你养你的人。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不蒸馒头争口气,用自己的生命来创造价值。

时光时光快些吧,不要再让你受苦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幸福生活……

孝文化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