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建筑类论文例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23:26

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是一件放大了的自由空间所构成的立体艺术品。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建筑类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建筑类论文例文篇1

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设计的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在得到极大的满足后,开始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实用性与功能性,开始追求建筑的美观性,很多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了创意与美术,使美术与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研究美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从构图设计、建筑绘画等方面入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论述了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几点应用。

【关键词】美术;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的美观性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建筑设计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既体现了设计师的水平,也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新精神,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建筑在满足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能增加美观性,所以,建筑单位对设计方案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必须将美术应用在建筑设计当中,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从建筑的发展形势来看那,实用、安全、美观的建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建筑设计师必须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使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

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的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改变,人们的审美在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国的科技信息技术发展的很快,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建筑行业利用科技技术,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因为利用科技技术可以将美术更好的应用中设计中,而且还能开拓眼界,参考国内外各种优秀的建筑设计。优秀的设计方案一般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其会考虑到各个细节,不但重视建筑的实用性,增加其功能,而且还注重建筑的美观性,把很多的美术信息应用在设计中。

1.1建筑设计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的前提,没有健全的建筑设计,就无法建设出优质的建筑,而好的建筑设计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理念与底蕴。好的建筑可以美化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能感染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建筑设计不但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而且还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建筑设计的水平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建筑施工前需要先对设计进行审核与筛选,只有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才能投入使用。

1.2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需要把握各个要点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也逐渐成熟,而且其在建筑工程中也越来越重要,是施工过程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施工完成后审核的主要参照。建筑设计是在施工前做出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所以,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而且建筑设计必须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如果一味追求个性不注重实际的话,会给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另外,现代施工设计还需要具有独特性与美观性,这样才能达到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求的要求。

2、美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要点

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而且建筑设计比较统一,很少出现变化,所以城市中的建筑比较雷同,缺乏辨识度。而现代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很多因素,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美术作为目前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一项备受人们重视的环节,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些几个方面。

2.1构图设计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会涉及到各种设备的安装、布局的环节,这种安装和布局之间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也决定着建筑物美观性的存在。在设计中要结合房间的住户需求、形状、颜色以及居民生活习惯为基础进行全面推敲和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组织处科学的空间构思图,并针对这些构思图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

构图是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现。

学习作画自始至终都应贯穿构图意识,练习如何组织各种物体的关系,深刻理解主次、聚散、平衡关系等美的法则及用法,处理好装饰设计中的各种关系。这些美的法则都是在学习美术时需要掌握的内容。

2.2透视在建筑绘画上的应用

在目前的建筑绘画结构的应用中,通过将轮廓和线条色彩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构图之中存在的各个环节,针对绘画措施和要求确定性及时分析,对个中大型的物体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指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和措施要求。建筑绘画的透视要求严格,确保画面主体形象不断的准确判定,使得绘画的过程中对各个基本环节控制严肃处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控制流程和措施。在画面的处理之中要尽量确保画面的准确和清晰,对各个线条比例要严格的控制。

2.3建筑绘画色彩的特点

室内、外设计均属于环境艺术。在色彩的处理之中尽量避免各种特殊色彩的应用,这样能够有助于它在处理的过程中保持人们心情的舒畅,避免由于特殊的色彩而造成人们心里和心情的变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人们比较注重对室内的各种色彩搭配要求,对室内物品的陈设和色彩搭配要求都不断的进行处理,使得在工作中形成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环节要求。

2.4各个环节一体化布局

环境、建筑、文化三者的关系,很微妙,很“有机”,很“辩证”。说到底,是环境决定文化,但环境必须通过建筑,才能决定文化。相对于文化而言,环境是建筑的载体和母体,已建成的建筑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相对于环境而言,建筑就是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文化的主体;相对于建筑而言,环境与文化的结合,能让建筑更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环境、建筑、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特色树”,即“环境之土,文化之根”,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建筑之枝叶”才能繁茂,“城市树”才会有茁壮的活力和由茁壮焕发出来的魅力。

结论

综上所述,将美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使建筑越来越具有艺术性,而且也会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美术感较强的建筑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的形象,而且还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人们的压力与视觉疲劳。将美术更多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建筑更具特色,甚至可以作为城市的名片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美术在建筑设计的色彩方面其中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的建筑,使城市更加缤纷,也更具艺术感,提高建筑质量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能力与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很好的把控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军.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色彩及其应用[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李宁.21世纪建筑装饰设计呼唤精品―――迎接新的千年挑战[J]广东建筑装饰,1999(4).

美术建筑类论文例文篇2

高校建筑美术之素描教学浅议

摘要:在高校的建筑美术的教学中,素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素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但是在建筑美术的素描教学中应该加大学生对造型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要对教学进行不同的层次的划分,使教学的理论更加的系统和具体,为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思路的实现就要进行有目标、计划性、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浅议建筑美术素描教学高校

高校进行建筑美术的素描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起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以及写生的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建筑专业的素描教学不仅仅为学生们进一步的进行专业学习来解决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建筑专业的造型设计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高校建筑美术的素描教学的现状

素描的学习是美术以及所有造型艺术学习的基础,米开朗基罗就曾经说过:雕塑、绘画、建筑的最高点就是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种类的灵魂和源泉。素描除了色彩以外几乎包含了一切,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素描的学习对他们形成一定的视觉造型的观念是非常有效的。这也说明了高校对于素描课程的开设的设置必须是特别谨慎的。在很多年的传统的建筑学美术教育中,在教学的表现方法上主要是已再现和写实为主要的表现语言。在教学的课堂上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学生们只是对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建筑美术素描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有其深刻的矛盾的。

(一)现如今高校建筑美术素描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

美术基础的课程较短、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分散以及缺乏阶段性的训练是很多的院校在美术课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一个普通的院校为例:学校的美术的基础课仅仅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其中大一主要是素描的教学,大二是色彩的教学,课程的学时安排都是90,实习都是安排在该学期的最后两周。就拿素描来说,在短短的90个学时里要学习基本的素描绘画的方法和技巧;要树立一些基本的写生以及素描的观察的方法,而后一点更加艰难的在90学时中分散的实现。在建筑风景的素描学习中,半个学期45学时的时间还被分为建筑风景速写和素描两部分。学生们在通过短短的24学时的临摹之后就要开始进行速写和写生,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们真正的学到知识,因为速写要在大量的素描的基础上才可以学好的,而素描能力的养成也是需要大量的临摹才能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规律,在这种课程的安排下学生们根本就学不到什么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一些国外的建筑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就是很科学的,他们在每个学期都会安排素描课,使素描的学习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在艺术修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以及实际的绘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建筑专业的生源状况

建筑学院在我国属于理工类的学院,面向的生源也一般都是理工类的学生,这些理工类的学生几乎从小就没有接触过美术的教育,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对于学生们的艺术修养的教育不重视。许多的院校在对建筑类的学生招收的时候并没有对其进行艺术类的加试,只是以文化课为主要的标准,这样招收上来的学生是没有一点美术功底的,这样的学生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只能从最基础美术知识开始教起,在教学的方式上也不得不采用临摹为主进行教学,对于写生来说就成了教学的调剂,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再现和写实为主,这种教学的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们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对于高校建筑美术的素描教学的现状的改革方案

经过上面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美术素描教学的现状说明,这种现象是亟需改变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才能使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形象思维得到很大的改变,使学生们在学习上可以由被动变主动,可以逐步的培养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一)建筑来专业的院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应该有专业方面的加试,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更加紧密一点,在专业课程的课时量上也应该再增加一些,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经过加试的同学一般在专业上都有一定的功底,所以再入学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深入的学习,大大的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对于教师在进行美术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就可以适当的压缩一些时间,使其更具紧凑和阶段性。许多的建筑学院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对于课程的安排不紧凑,对于学到的理论知识没有一个阶段性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来进行训练,使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适当的安排美术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量的积累。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一定提高。

对于传统的写实性的教育内容要积极地改变,能够使其适应建筑类的专业的教学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受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创造性的发展的认为只是适合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来进行,认为只有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积累才可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好基础,对于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要熟练地掌握。这种思想其实是严重错误的,这样的做法严重的压制了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使他们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使学生们的个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在素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思想,把被动的写实再现性的素描变成主动的具有表现力和设计性的素描。

建筑类的专业是跨学科的,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相应的技术,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感觉,建筑的专业应该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建筑的本身没有直接可以模仿的对象,是人的创造性的思维的主要体现,著名的前苏联的美学家就曾经说过,建筑是具有表义性的意识,它不是直接刻画性的,也不是直接的客观现实的再现,而主要是体现人的创造性的思维。

所以在建筑人才的培养上,最注重的就是对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把这一点当做教学的重点,而在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上,素描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主动,使学生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得到改变。他更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表现力,学生们运用点和面的元素构成新的视觉的语言,根据不同材料的肌理结构的不同进行转移和拼贴,可以把抽象的形式从具体的形象中抽离开来,从而使自己的主观感受得以表现。

因为基础的素描具有写实性,所以对于其在视觉上的艺术效果是比较注重的,是比较偏感性的,所以说对于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是比较适合的。设计性的素描就比较注重对于内部结构的剖析,比如三维空间的观念、透视规律、比例尺度、等等的为重点,它主要是表达学生们的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的学科,重点就是对于学生们对于预想图的设计和绘制的训练,是进行设计素材的收集、对设计方案的进行交流的主要的手段。

是对于现代的设计绘画训练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形象的思维以及良好的表现力的重要方法,是认识以及良好的创新形态形成的重要的途径。能够使学生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其想象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对素描进行设计性的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阶段性的教学的措施,而且在每个阶段都应该设定相应的目标,使学生们在进行每一步的训练的时候都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以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筑类的专业来说,就可以把教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基础阶段,一个是创新阶段,基础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素描的结构性和表现性。而创新的阶段就是培养他们对于素描的意象和联想性的形成,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艺术的敏感性,使造型和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语:

素描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的课程,对于它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素描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的过程,是建筑设计进行造型的基础课程,学校要以务实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积极的想办法来完善素描的基础性的教学,使学生们素描知识和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美术建筑类论文例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