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网络创业案例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网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之网购也渐渐火了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靠谱的网络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农村开网店要创意,“孕妇鸡”一只300不够卖
22日,秋收之后。记者来到沛县杨屯镇欢口村,看望村民常看看一家。常看看家里40亩地,种有小米、玉米等杂粮,今年收了近4万斤粮食。今年3月,26岁的小常开起网店。小常每天从早上8点,“盯”到夜里12点。“每个月大概能卖4千斤,赚3000多元。”不过,他并不满意,“淘宝上光是卖粮食的就有3000多家,要想在里面脱颖而出,太难了!”
缺创意,赔本也没赚到吆喝
常看看的感慨,说出了如今很多农民的苦闷。据最新统计,目前江苏农村网民规模达991.95万人,农民网站、网店超过9000家。而全国仅在淘宝和天猫上的农村网店,就超过200万家。
网络,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一扇窗。农民“触网”,势头虽然挺猛,然而,有的大赚,有的赔本,个中原因令人深思。要想真正分享电商盛宴,农民面临诸多困难。
在宿迁农村,记者遇到农民桃雕师云守阳。“桃雕是当地农民传统工艺,也是个细活。”云师傅说:“一枚"八仙过海",要在核上刻出人物、坐骑等十多项内容,打60多个孔,一刀失误就前功尽弃。”他干了几十年,手艺很好,但作品卖价并不高。“有一个城里来的徒弟,才学了三两年,把作品在网上挂出来,卖出几千元的高价。”师傅很感慨:“怪就怪咱不懂网,落伍喽。”
在徐州铜山八段村玻璃厂干了多年的农民李月新,情况好一些。两年前,在淘宝开店卖特色玻璃罐。“一个月赚个两三千块吧,不过,想做得更好便力不从心了。”和很多农民一样,李月新没读过几年书,网店物品的图片,是用普通傻瓜相机拍的。“这还算好的,村里不少人还是手机拍的简易图,不论从光线、视角、修图等各方面都不专业。”推荐介绍商品时,语言也简单粗浅,大大影响了产品形象。“村里有的人搞电商,忙了几个月,一件也没卖出去。赔了本,也没赚到吆喝!”
创意好,“孕妇”鸡不够卖
对农民而言,农村开网店除了基本的网络及电商技能,更难的是营销策划。在靖江,瓜农孙明贤在别人帮助下,今年开始上网卖瓜。别人上网销售量翻番,自己的瓜质量不错,销量却怎么也上不去。问题在哪?孙明贤告诉记者:“我都是有啥卖啥,城里人的那些好点子,农民真想不出来啊!”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同是农民,养鸡专业户尤高农村开网店赚了大钱。刚开始在网上卖鸡,他一天也卖不了几只。有一位记者朋友听说后,给他想出个“孕妇特供”的创意,并建议他按鸡龄分成不同价位出售。“最高的三年多老母鸡,卖到近300块。第一周,就一下子来了几百个订单,栏里的都不够卖了!”
即使有了好的产品、策划,由于网上各种商铺数以千万,仅靠农民个人“吆喝”也还是不够的。泰州市泰供润德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嵩认为,从长远看,各地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要想凸显优势,需要抱团发展。而这背后,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
不久前在淘宝上线的“特色中国·泰州馆”是很好的案例。借助梅兰芳家乡的名气,泰州市在这里集中开设120多家特色网店,“打包”了黄桥烧饼、溱湖八鲜、靖江肉脯等56类近千种泰州各区县知名农副产品。上线第一天,点击量就超过2000人次。这在浩如烟海的网店中,可谓一炮打红。
农民当电商,政府培训不可少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认为,农民电商未来的发展,除取决于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同时取决于农民的现代化程度。“农民能不能快速跟上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节奏,能不能突破乡村信息化等条件的制约,是农民发展电商成败的关键。”他呼吁,地方政府部门在软件、硬件包括平台等多方面,都需要有所作为。
记者了解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统筹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民用网培训,进行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等一系列举措。
“这对农民来说,都是好消息。电子商务可为农民增收立功,农民迫切需要各地实实在在的帮助。”铜山马坡镇副镇长徐守军告诉记者,他们已和区里研究帮扶计划,比如对农民上网的技能培训、官方推广平台的建设、物流集中区的打造、对接产品研发团队等。而在泰州,以“无忧开店、网店美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免费电商培训,每隔两周举办一次,目前已经举办到了第九期。作为培训师,江苏歌德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赵勇很感慨:“每期培训名额,一发布就被抢光。很多人已提前预约明年的培训。农民对电商新知识的渴求令人惊叹!”
相关: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农民的消费方式
作为全国第一个启动“千县万村”合作的省份,浙江正在勾勒新一轮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就在上月举行的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浙江省商务厅厅长周日星表示,未来几年,浙江将把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列入重点工作。
近日,浙江印发的《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在未来3年,浙江将向农村电商全面发力,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方案称,到2017年,浙江计划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0万个,在全省建成100个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和1万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00亿元。同时,初步建成浙货网络销售体系、居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和青年网络创业机制。
浙江省政府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农业经纪人等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业务,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农村电商发展。以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部分个体经营户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同时,拓展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网上批发渠道, 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业务。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村,总结现有淘宝村形成发展的有益经验,重点推动一批具有特色产品和电商从业人员等条件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进一步鼓励当地村民进行网络创业,促进网商在农村的集聚发展。
就在桐庐,农村淘宝刚刚开设,村民已在利用服务站,把土鸡蛋、土蜂蜜等搬上网络。因为淘宝,桐庐金家村的村书记淘先垚也准备改造村里的枇杷基地,重新筹划村里农产品的商品化。桐庐县富春江镇镇长华良东说,农村电商除了改变农民的卖难买难,也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村人的生活。
案例2:河南小伙汪松涛开网店两年赚了几十万
“个人的梦想,是时代的底色。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相信双手能改变命运,永远都令人感佩。”这是人民日报对24岁的汪松涛的评语。1月14日,人民日报推出“展示100个普通人为梦想奋斗的故事”的《100个人的中国梦·传递基层正能量》栏目,商丘籍在校大学生汪松涛成为该栏目首期报道人物。
汪松涛出生在睢县潮庄镇一个普通农家,现就读于义乌工商学院。如何从一个连电脑都不会开的“菜鸟”变成月销售60万,且拥有自创品牌的网店老板?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汪松涛。
上“淘宝班”,创业梦被激发
“我有一个闯荡的心,一个创业的梦。”昨天,汪松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因家境贫寒,他上中学时就利用寒暑假时间做小生意,挣钱贴补家用。
2010年9月,汪松涛考上义乌工商学院。交了学费后,他的兜里只剩下不到100元。
“当时没想过开网店。因为我对电脑一窍不通。”汪松涛说,当他知道学院在2009年开办了10个电子商务创业班,鼓励学生开网店,这些班被大家称为“淘宝班”,便借来电脑,试着开了第一家淘宝店。
初始时期,汪松涛卖过化妆品,批发过鞋子,销售过保暖内衣。第二年,开始代理的扩音器,生意异常红火,很快销售额就破了百万大关。年终结算,赚了七八万元。这是汪松涛的第一桶金,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和相机。
月销售60万,打算回郑州发展
2011年年底,汪松涛筹备进驻淘宝商城,他吃透了网店的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向同学、父母、兄弟等人东拼西凑了30万元,于去年5月挂牌开张,主营女装。渐渐地,他找到了方向,找准了市场定位,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到去年底,汪松涛的网店已经变成拥有7名员工的公司,月均销售额60余万元。
“保守估计,今年回家过春节时肯定能净挣50万元。”汪松涛透露,今年7月,他准备再开一家淘宝商城专卖店,由零售转向兼营批发。“我还准备把公司搬到郑州发展,并打算在快递行业干出一番事业。”他说。
靠谱的网络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简单网络创业案例
2.90后网络创业案例
3.济南网络创业案例
4.计算机网络创业案例
5.两个创业真实案例
6.淘宝创业成功案例
靠谱的网络创业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