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007论文目录的点怎么打开

发布时间:2017-06-15 21:23

现在很多人都会用word2007这个办公软件,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小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word2007论文目录的点怎么打开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word2007论文目录的点打开方法

1、步骤:设置标题——引用——插入目录——选择“制表符前导符”——确定即可。

关于学习的论文范文

学习数学从学习猜想开始

【关键词】猜想;举例;3的倍数的特征;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61-02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下“因数和倍数”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了研究数的特征的基本经验后进行学习的。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试图体现:

1.学数学,从学习猜想开始。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情推理,通俗地说,就是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出某些结果。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合情推理就是猜想。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2.学数学,要学会寻找例子。

例子,就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例子的好坏、多少影响着规律能否顺利得出和结论的科学性。举例验证时,我都是放手让学生找例子,有时是从百数表中选,有时是自己列举比100大的数。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素材,这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3.学数学,就要学会讲道理。

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角度,为什么3的倍数会有这样“奇怪”的特征?能否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让知识更可信、更有力量?我借鉴9的倍数特征的说理过程,通过小棒图的演示,让学生明白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每一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的原因,努力让学生的思维从“合情”走向“合理”。

【教学过程】

一、类推猜想,检验猜想

1.复习旧知,类推猜想。

复习:我们已经学过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呢?

猜想:今天咱们要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怎么想就怎么说。列出学生所有的猜想。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从百数表入手来研究。

2.对照数据,否定猜想。

(1)学生在百数表上圈出3的倍数,操作后汇报,教师在课件上一一圈出。

(2)对照猜想:请大家观察圈出的这些数,对照开始时的猜想,你有什么要说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当我们圈出这些3的倍数后,就推翻了刚才的一些猜想。可见,猜想未必正确。从个位上看不出3的倍数的特征,该怎么办呢?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咱得换一个思路来研究。

二、再次猜想,举例验证

1.拨珠后操作,再次猜想。

(1)第一次操作:在计数器上用3颗数珠表示一个两位数。汇报:12、21、30。对照百数表上的3的倍数,发现特点。

(2)第二次操作:在计数器上用4颗数珠表示一个两位数。汇报:13、31、22、40。对照百数表上的3的倍数,发现特点。

(3)结合两次操作,你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学生发现摆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所用数珠的颗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与所用数珠的颗数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2.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1)研究100以内的数

A.研究是3的倍数的数:在百数表中任意找几个3的倍数,在计数器上摆一摆,看看各用了几颗数珠。汇报这些数珠的颗数有什么特点。

B.研究不是3的倍数的数:从不是3的倍数的数里任意找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用了几颗数珠。说说发现。

(2)研究比100大的数:任写一个比较大的数,在计算器上用“除以3”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用了几颗数珠。分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两个层面汇报数珠颗数的特点。

(3)引导归纳:通过研究这么多较大数,再次说明了什么?

小结:摆一个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一定是3的倍数。反过来,如果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那摆出来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3.用结论判断,得到特征。

(1)用拨珠后算出数珠颗数的方法判断48、53、102是不是3的倍数。从拨珠过渡到脱离数珠算出每位上数的和。

(2)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各位”的含义。

三、合理解释,学习演绎

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呢?

以12为例,小棒演示:先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分成9根和1根,9肯定是3的倍数,所以要看12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余下的1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以123为例,小棒演示:先把100分成99和1,把2个10分成2个9和2,99、2个9都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只要看余下的1、2、3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四、应用规律,巩固特征

用数字卡片摆数:A.选三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B.统一成456,在此基础上加一张卡片,使摆出的数还是3的倍数。为什么要加3或6?如果再加两张呢?C.最多能用到几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D.十张卡片全用上后,去掉一张卡片,使这个数依然是3的倍数,去掉两张。受去卡片过程的启发,得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简便方法,练习(略)。

五、另类总结,突出猜想

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用呢?我们是怎么来学的?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教后反思】

1.添一次机会来猜想。

教材中只给了学生一次猜想的机会,我通过改变教学流程,给学生提供了两次猜想的机会,增添第二次猜想的环节是为了“定向”,让学生思考的方向直指数珠的颗数,更为了猜想,使得后面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从猜想开始,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猜想验证、归纳概括、解释应用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具科学探究意味。

2.圈一定范围来举例。

研究分两大步走:先是研究100以内的数,再是研究比100大的数,每一大步都研究了“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数珠的颗数,尽可能地涵盖了所有的研究范围。得到:摆一个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反过来,如果摆一个数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从而验证了前面的猜想――“3的倍数和所用数珠的颗数有关”是正确的,方向是对的。

3.凸一个过程来归纳。

如何从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自然、巧妙地过渡到每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是很多教师较难把握的点。这个环节,我通过不断地拨珠求总颗数,到提出“看谁判断得最快”这一要求,使得学生脱离计数器自然就能快速地算出每位上数的和,然后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可谓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4.求一个深度来说理。

课堂上对“判断3的倍数,只要看每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的解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证明,它只是借助操作小棒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入地说明和确认3的倍数的特征,使前面得到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特征”因着“算理”而更令人信服,“算理”引出“特征”更是顺理成章。

word2007论文目录的点怎么打开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