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在全球化发展、经济知识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民主化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对食品从源头阶段到消费者购买到手中这一阶段的全程管控。就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出发,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
1对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评判
政府是整个国民食品安全体系的最重要监管者。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但即便如此,食品安全事件仍频频发生。就现阶段政府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管控而言,一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欠缺经验,另一方面也存在政府多头管制导致权责不明、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维权难等问题,总体表现出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效果不理想。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暴露出来的管理缺失、监控失灵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消费的信心。
2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失败”论
食品不同于桌椅板凳,更不同于电子产品等,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食品的安全、品质会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不断地下降、变质。同时,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着较短的周期性,从而使得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难上加难。所有的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政府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做不到尽善尽美,甚至满足不了公众的要求。
2.1政府的监管做不到时时监控
我国人口众多,是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国民每天所需消耗的巨大份额的食品,从行政成本上来说,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可能做到时时监控,在很多时候,必然出现监控的漏洞。
2.2公众对亚安全食品难以维权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取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人们在摄取很多亚安全的食品时,其本人是很难发现食品存在问题的,而实际上这些摄入的亚安全食品,是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政府的相关检测机构也很难断定这样的食品是否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这类事件的不了了之。2.3多源头导致的政府监管真空从食品的监管源头上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人也多,必然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另外,从更大范围来看,食品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现代高科技方式同时存在。正是由于这种非集中、多点式经营的模式,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难度加大。
3公共管理视角下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公共管理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加强食品安全监控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虽然作者认为存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失败”论,即政府的任何监管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但对于如何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深化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作者主要持有以下几个观点。
3.1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个体户、企业等的检查做法,主要是采取上门巡查的做法,这种面对面的检查方面,容易产生“通融”思想,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出现寻租现象。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创新做法,探索更为客观的检查评价机制,使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再也留不出“法外留情”的空间。
3.2政府要积极推进权责更明晰的责任体系建设
确立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当前我们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权利和责任都要落实到个人。明确的责任主体能够使我们在问题出现以后及时地做出应对和反应,并且严厉的惩罚制度能够加强单位和个人对于安全问题的事前监管,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急需进行健全和完善
在我国,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现行的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这些法律条文都过于原则,没有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造成其中的处罚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因此除了国家立法机关应当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以外,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对自己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管理进行规范和调节,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4政府要重点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客观来说,正是由于公众对食品信息的不了解,才导致了对政府监管和企业生产、农户销售的不信任。首先,企业或个体经营户由于与政府监管的博弈,他们的生产信息,往往是不对外公开的。而政府通过检验、抽查等方式获取来的信息,又缺乏在公众范围内广泛传播的有效渠道。上述2个方面的效应叠加,最终导致了公众对相关信息的缺失。建议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布,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信任度。
3.5政府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公众维权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管理,单单依靠政府机构的8小时运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还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督。第三方主要是市场、公民、群众。要确保第三方监督职能得以正常发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一定的部门机构,第三方的投诉和质疑可以通过多样的收集渠道向政府部门反映,并且这种投诉和质疑应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使之科学、有效地运作起来。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二:公共管理下的信息技术应用
1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起到的作用
1.1信息技术看重了对企业与公众的服务。
公务员一定要做好角色更换,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对企业和公众的领导角色,转变成他们服务的角色,其对应的行政模式也需改动,由被动变主动,将服务创建在用户所急需的项目上。此种转变需要公务员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但最关键的还是也许会让公务员流失一些特权,特别是在中国尤为严重。
1.2信息技术的提升促进了虚拟组织的进步。
虚拟组织仅仅具有普通式的组织实质,不具备公共部门组织结构,是将信息技术看作连接与调整方式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网络上组织的普及对人们参加政治的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伴随信息网络的发展,虚拟组织正以雷人的速度浮出,其根据不同的主题将人群进行细化分类,且经过不同样式的电子模式将这些公民链接在一起。更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近期,很多中国社会事件都是先由网络爆料后,才引得了相关部门关注且对其处理。这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模式使人们参与政治的乐趣获得了提升,更使民众更多地监督政府,但也可能跨越虚拟空间,给与国家政治体系一定冲击。就像中国近些年网络上曾出现的拒绝使用某国商品的迹象,就切实地对中国与该国的贸易甚至双边关系带来了影响。
2在公共管理运用中,信息技术留有的问题
2.1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偏差
总结为:中国政府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管理成效与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可是,现今不少的中国政府部门对此观念的理解仍有偏差,他们将电子信息技术仅看成是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用电脑去仿照老式的政务处理方式,导致许多政府的电脑设施仅是用于处理一些基本问题,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政府信息化被概括成一些章法、条令、政策法规用在网络中就行了。
2.2政府基础信息体系的缺乏
政府的基础信息体系是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原有的基础,是电子信息传送、替换、资源共享的必备方法。所以,就此层面来讲,政府的基础信息体系的完善和运用是政府上网、电子政务的重点工作,它的生命力在于可获得多样的信息资源。可是,中国政府的基础信息体系有很严重的缺失现象,比方说我们进政府官网时,看到的都是一些较零散且过时的信息,一些网站甚至有信息流错乱的迹象,这就直接造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基础设备尤其是数据通信设备的耗损,进而妨碍到政府电子政务的进步。
2.3电子信息体系不安全
体系安全问题是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运用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其大大地决定了政府业务是否可照常发展,权力是否可照常进行等。所以,政府电子信息体系创建的成败不但应有取得技术上的保证,也要有一套与它相匹配的法律条例。如在19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电子签名法案”与“政府文书工作减量法案”,在2001年颁布了“电子政府法案”等。总的来说中国现今在电子信息体系安全层面的了解与采用的行为方案还是较薄弱,仅给出了较简单的行政条例对政府电子信息体系实施管理,而在较关键的信息安全、电子付款和保护层面的法律条例还是存在缺陷。
3使用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几项提议
3.1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
对电子信息体系产生威胁的因素重点有外部不法侵入与内部破坏两点。对黑客、病毒等外部不法侵入,可用防火墙、高效杀毒软件、内外网进行物理隔离等办法得以预防。内部破坏重点是指破坏电脑系统、跨权办理公务、盗取机密资料等,所以,若要较好地预防内部破坏,首先要提高职工计算机水准、信息技术的陪练和使用,其次要健全有关政法的建立,特别是对政府电子信息网络的创建、维护和管理等,让破坏者无空子侵入。实际上,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完好使用是由多个层面因素一同影响的成果,不但要加强公务人员对电子信息技术重点的了解,变革政府工作流程还有强化电子信息体系的安全管理,还应提升管理者的电子信息技术涵养,拟定切实可用的电子政务进步方案和组织机构等,从而确保公共行政管理中信息技术体系创建的顺利开展。
3.2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
政府老式的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完善是要把提升管理成效与服务质量当成核心,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不但要创建前台政府业务演示和信息交流平台,也应创建后台信息采集和管理平台,对所有业务实施重新的优化融合。在公共行政管理使用当中,它是信息技术的重点环节,应将事物看作核心,跨越职能部门,按照电子政务的特征有目标、有组织的重建,最终获得信息共享,加强管理成效与服务质量。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获得现代化有着关键性地影响,可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的本质目标还是要改善老式的公共管理方式,让公共管理组织可以给公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浅析公共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管理论文选题指导
2.公共管理专业论文
3.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
4.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综述
5.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公共管理学论文
7.浅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浅析公共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