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6 16:12

随着我国各级医院医学检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新检验方法及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医学检验技术运用与发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范文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讨

摘要

为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必须从建设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愈后判断、疾病防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如何培养一批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服务,是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巨大任务。对于高校而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以湖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2]。学校及院、系要始终坚持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作为提高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标准严格的师资培训,制订多层次、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师引进标准,大力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比例,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历史因素影响,检验专业课教师以附属医院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大多数为本科学历,学校可制订《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暂行规定》《高层次人才来院工作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采取“内培外引”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结合本学科专业发展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成了素质全面、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扩展学术视野,锻炼学术思维,对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在听课评教活动中,学生、专家、管理干部和同行积极参与其中,主动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有效推动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包括学生全员评教、教学督导组听课评教、各级领导听课评教、教师评学、示范观摩教学和优秀教学奖评选等活动。系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听课须填写听课记录,各单位于每季度最后一周上交听课记录和听课统计表。学生全员评教可在校园网进行,每名学生均参加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网上评教反馈的信息,做到校领导掌握全貌,院系领导了解教师情况,教师知晓被评结果。对学生评教结果中较差的教师由校级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作为重点听课对象,再次进行考查,对没有及时改进教学、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采取停上理论课、调离教学岗位等处置措施。对学生评教结果中较好的教师定期进行示范观摩教学和优秀教学奖评选,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和在教学中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3]。

2.2有效实施教学检查

实行学期初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期中教学专项检查、期末考试检查制度,将检查贯穿于学期教学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检查、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新教材讨论、新教师试预讲等教学法活动。期中教学专项检查包括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情况,教学任务落实情况,临床实习实行核心教学过程情况等。期末考试检查是否注重发挥考试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引导作用,形成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兼顾形成性评价为辅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有效检查促进教学基本建设,确保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2.3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学校和院系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到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会、师生座谈会等活动的开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中,青年教师可提出教学上的困惑、疑义,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可分享总结教学经验、心得体会,新老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在师生座谈会上,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学生代表三方面对面交流,增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2.4确保质控信息反馈渠道畅通

建立健全反馈机制,确保质控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一是课堂反馈,编制现场反馈评价表,方便各类听课人员在听课后立即反馈给授课教师;二是随时反馈,急需处理的问题随时反馈给教务处及相关部门及时处理;三是定期反馈,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团和教学信息员会议,通过《教学督导简报》的形式反馈给相关单位;四是网络反馈,利用“教学管理信息网”定期发布和反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通过上述管理措施,使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景,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多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创立新理论。我校目前100%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还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把课程录像、课件、讲义、参考资料、习题集及实验内容等教学相关材料公布于网上,帮助同学们课余自学与预习,既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除了以讲授型为主外,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实验课由以前的验证性实验逐渐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转变。尽量拉近基础课堂与学科前沿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国际上学科的发展同步合拍。教师在课堂上应全身心投入情感,广泛应用紧跟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料,充分体现先进新颖的讲授内容,让专业素养穿透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加强训练系统的教学方法,积累科学研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4完善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制订实验教学方案,精选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实验,优化各类实验比例,严格落实实验教学任务;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构建由入学教育、实验教学、见习实习、技能考核、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4.1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热爱检验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观念,可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大一时,参观检验实验室和附属医院检验部,讲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形式、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大二时通过基础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大三时聘请知名的博士、教授等名师,用其人格魅力影响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大四时通过就业指导课、假期社会实践、优秀校友回校讲体会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本专业在国家医疗卫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经过各个阶段的教育,学生的专业思想极其稳定,毕业生在各级医疗单位均能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部分考取了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

4.2有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实验组织设计能力[4]。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路人,推荐指导用书,确定实验方向,鼓励学生开拓新思路,定期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提交实验报告[5]。比如综合性实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是由标本接种、革兰染色、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几部分组成,该综合实验所覆盖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是多样性的,包括细菌形态学检查、球菌的鉴定方法、肠杆菌科的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内容。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接种技术、细菌涂片制备、革兰染色、生物化学鉴定方法、药敏试验方法等基本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加强指导和提示,促进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4.3全面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专业基础实验室、检验专业实验室、附属医院临床检验室等均对学生实行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检验专业实验课内容多以动手操作为主,在课堂中的操作时间十分有限,只有课后加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比如显微镜在血细胞计数、寄生虫检验、革兰染色、骨髓象观察等内容中使用频繁,一次观察,记忆不深,个别学生油镜使用错误,造成当堂课程内容无法消化吸收。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后,学生可有充分的时间,既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也可选择老师给定的内容,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直到全部熟练掌握。

4.4开展见习实习教学活动

学校成立实践教学管理科,制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选定审核和统一调配使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制订详尽的见习、实习大纲和工作计划,严肃见习、实习纪律,指定专人管理见习与实习工作,目标明确;制订评选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优秀单位和个人办法并组织实施,督促并检查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的贯彻与落实。每学期组织校级专家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进行巡回教学1-2次。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坚持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特色协调发展之路,才能推动医学检验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冯文莉,尹一兵,翁亚光,等.建立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67-869.

[3]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和方法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86.

[4]饶洪德.对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9-111.

[5]王战勇,张晶,韩秋菊,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J].化工高等教育,2011,6(122):42-44.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范文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

伴随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对于患者病情的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需通过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帮助。当前医学检验已经成为医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判断。临床中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点在于质量控制,综合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患者的样本进行全面控制,由此来保证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旨为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率。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0引言

临床医学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正确判断,同时也是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医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息息相关。质量控制作为医学诊断准确性提升的重要手段,临床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由此来保障患者的利益,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发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医学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1影响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1.1非疾病干扰因素。

1.1.1个体差异因素;陈凤羽指出,临床患者的生理差异因素包含年龄、性别、种族和患者的体质等,均会对部分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新生儿的RBC、Hb、WBC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成人。患者的应急生理反应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孕妇孕期受到孕激素和胎盘激素的影响,会出现适应性的生理反应,造成体内部分指标上升。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长期饮酒患者的ACT、Uri等高于常人[1]。

1.1.2标本采集因素;武海洲,雷树红等研究证实,患者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和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K+在下午14:00~16:00达到最高,而在凌晨0:00最低。患者平躺测出的血浆总量较于患者直立采集结果会升高12.00%[2]。

1.1.3药物因素;王清华指出,药物因素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检验结果,例如,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后进行血液微生物的培养发现,患者血循环中的药物会抑制细菌的滋生,影响到细菌的阳性检出率。维生素C的大量服用会降低患者的GLU、TG等[3]。

1.1.4医护人员因素;柴晓俊认为,医护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讲解标本检测的重要性,如果出现告知不到位的状况,患者的某些行为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例如,空腹采血患者需要禁食12h之后进行,且早上不宜运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准确告知会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1.2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2.1技术人员因素;孟娟指出,医学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合格性和规范性是保障检验结果质量的重要一环,而且检验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设备的规范操作和评价能力等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2.2标本时效性;肖进经研究证实,离体的标本稳定性有时间限制,时间过长会使检验结果失效,例如,活体病原生物、滴虫等的检查,标本放置过久会使病原生物死亡,造成漏诊。

1.2.3设备和试剂的影响;林律初,江炎章指出,检验设备性能的稳定和试剂的稳定性是检验结果重复性和特异性的重要保障。

1.2.4检验分析后的影响因素;邓泽凯认为,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复查是检验的最后一道防线,诸多检验人员过于依赖仪器设备造成报告的错误,例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的结果未按照人工复查程序进行复查,直接出报告。

2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2.1保证标本质量。

张亚提指出,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将检查的相关影响因素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检验依从性,使其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进行检验,保障标本质量。

2.2保证样品的合格性。

刘一俞认为,标本采集过程需要严格按照三查七对进行,核实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的采集严格按照时间、体位、部位等方面的要求。基于标本的时效性,应该将标本及时送检,保证样品的有效性。

3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3.1维护仪器。

赵一铭认为,临床检验仪器的运行状况会影响检验结果,有关人员须做好检验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同时需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避免人为失误造检验结果的错误。

3.2准备检验试剂。

李也易指出,检验中需使用的检验试剂需要经过严格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还需保证检验试剂的有效性,使用前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需建立完整的检验试剂使用和保管制度,确保试剂的安全有效。

3.3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

陈玉荣经研究证实,临床检验设备的高度专业性和检测原理的差异,要求检验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性具有必要性,使其熟悉仪器的检测原理、操作程序和干扰因素。同时检验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心,能够耐心为患者解答疑惑,同时还需积极和各个科室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4.1审查检验结果。

赵谷义认为,当前临床中的检验设备愈加趋向自动化,但检验过程中的患者资料、采样标号、仪器的校准和报告单的填写均是人为完成,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操作并担负起责任,对检验结果仔细审查,保障其准确性。

4.2复查检验结果。

李玉翠认为,一旦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检验人员需首先按照国标、国内实验室的复查标准进行复检。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查找异常原因,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检验结果中患者的K+过高或过低时,需要通过科室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高钾或者低钾血症。

4.3加强临床信息反馈。

孙小牧指出,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其与患者的临床诊断是否相符,终会接受临床的真实评价,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循证医学的相关原则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临床的正确诊断来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及时改正结果的偏差,由此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凤羽.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03(02):104-105.

[2]武海洲,雷树红,郭爱琳.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08):201-204.

[3]王清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22(08):108-110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2.大学生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3.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

4.关于医学检验论文

5.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书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