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光摄影的艺术性
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风光摄影的艺术性讨论,供大家参阅。
光影艺术在风光摄影中的隐藏魅力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光影是照片的灵魂,构图角度和用光是风光摄影的两大要素。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光影的艺术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季节不同,太阳位置不同,光线强弱也不同。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光线强弱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间段的色温是不同的。在不同光线照射下,风景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要根据表现意图利用适合的光线,如秋天和冬天利用逆光和侧光拍摄车辆等,被摄体一侧会出现阴影,可以表现其力度;春天和夏天利用逆光的透过光和侧光拍摄花卉,可以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早、晚利用柔和光线则可以表现充满清静气氛的风景。
1、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亮、清朗的感觉。但是,顺光照射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显,这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融合,画面缺乏立体感。但是顺光的利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摄影者只要使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2、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 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 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
3、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逆光是指阳光从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景物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主体与背景得以明显的分开。逆光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感和良好的透视效果。拍摄逆光景物时,画面往往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轮廓而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摄影者在拍摄逆光景物时,最好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来确定曝光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如果摄影者想得到剪影的效果,那么拍摄时以亮部为准即可。
4、在摄影过程中,光与影是同时存在的。但在摄影创作中,尤其是风景摄影中,阴影的作用常常被忽略,甚至有些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刻意回避阴影。然而它仍是很多优秀摄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摄影者只要恰当地把握好画面的明暗对比,就能得到很好的画面效果。阴影的性质决定于光线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漫射光是很难形成强烈的阴影的。画面中如果存在极其明显的明暗对比效果,那么此时的光线大多数情况下为直射光。对于风景摄影,如果是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拍摄,还会得到很长的影子的效果,并且阳光越强,影子就越暗。此时,选择一个至高点拍摄,就会得到非常棒的光影作品。
风光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之辩
在网上摄影论坛中,一直以来对于风光摄影的评论都存在着是否“真实自然”的争论,这在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在专业的摄影评论中这种鉴定标准早已不存在了。因为,现代摄影早已经远远突破自然写实的阶段,摄影者完全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追求多种形式多种元素的视觉效果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审美情趣。就我个人而言,也有不同的喜好,根据我对环境的理解以及当时创作的情绪,有时追求国画般的淡雅空灵,以求得心灵的疏放宁静;有时候又追求油画般的浓烈厚重,以寄托跌宕起伏的心情。
我始终认为风光摄影不是纪实摄影,更不是地质勘探和现场勘查,摄影者只需要把心中最强烈的感觉传递给读者,而不需要把最真实的原貌还原给读者。在摄影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在一个地方拍摄,不同的个性的摄影者就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个“创作”就是指的前期摄影和后期制作两个方面。有责任感的摄影家绝对不会把一张随手拍来不经任何处理的照片拿来示人,更不可能进入商业图片流通领域,为了作品的生命和价值,摄影家都会以认真的态度对作品进行后期加工,即二度创作,使作品的构图、影调、层次和色彩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最佳状态,或者达到市场的最佳卖点。
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的作品都是经过二度创作的,在PS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型摄影展非常强调后期制作功夫,并单独设立“数码创作奖”, 即使夸张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也不是失误,荒诞到令人费解的地步还是艺术,这也是一种另类追求。如果评论者再用什么“真实自然”的词语去评判他,那显然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土得掉渣了。其实,说白了,PS技术就是摄影技术的延伸,如同原始的暗房技术一样,都属于摄影创作的有机组成。请记住残剑余辉的个人观点:再好的镜头也就是光学仪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它无法看到人类肉眼所看到的真实,更无法看到人类内心所希望看到的真实,所以需要依靠后期制作的弥补和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PS技术不等同于PS艺术,光学会使用PS工具还远远不够,必须学会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学会对摄影价值的定位,学会对诸多元素的取舍,学会对色彩明暗的调配,一片在手,就能判断出好在哪里,缺陷在哪里,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即独具慧眼,像由心生,这样PS技术才能为摄影艺术服务。一个伟大的摄影师,他可以不懂PS技术,但他必须有一个不一定懂摄影艺术的PS高手做助理,珠联璧合才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
所以对于风光摄影作品的评论再停留在真实自然的层面上,显然已经不适时宜。就像我们不能用生活的真实要求国画艺术和舞台艺术一样,否则就会刻舟求剑按图索骥了。同样,如果我们冥顽不化地死死守着“真实自然”的概念,而不肯学习PS技术,那么我们的摄影水平永远突破不了初级阶段,永远达不到应有的境界。随手一拍就叫作品,那么,照相与摄影就没有区别了,照相人与摄影师也就殊途同归了。请记住残剑余辉的至理名言:“没有美感的真实,是不会引起心灵震撼的;而具有真实的美感,才能冲击人的灵魂。”
诚然,PS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PS与效果有关,与真实无关。效果与艺术修养有关,与PS手段无关。所以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主要是看有没有美感,有没有未被读者发现的潜意识(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一样,留下永远解读不完的密码),而不是有没有PS。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就像画师手中的笔,第一要义在于创造美,至于中间经不经过处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观念上的把握,既不能以真实的PS来否定PS的真实,也不能以失度的PS来掩盖PS的失度,这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去对待。当然,我们都不是行家里手,PS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也许会失败,但是不要紧,只要大胆地去尝试,大胆地去追求,总会有成功的。
无论如何,摄影终归是一种没有止境的自我劳动,是一种没有恒定的精神产品,你只管生产出来,允许别人喜欢,也允许别人不喜欢,允许别人这样评论,也允许别人那样评论。引导是需要的,但是自由更重要;争论是可贵的,但是快乐更伟大;残剑余辉的伟大理论仅是一家之言个人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是摄影天地的春天。来吧,各路朋友,我们大家一起耕耘,一起快乐吧!
论风光摄影的艺术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