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发布时间:2017-05-17 16:48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一炮能干掉军舰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八号坦克鼠式

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的超重型坦克。恐怕也是最著名的超重型坦克。因此做重点介绍。

研发历史

德国开发超重型坦克的历史从1941年克鲁伯(Krupp)公司以掳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研发蓝本为开端,所以到了隔年克鲁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七号狮式坦克(PzKpfw VII L?we, VK7201)。不过计划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发的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重型坦克做了准备。

1942年3月中旬后,保时捷车厂收到一份合约,要求制作新款100吨重的205型VK10001保时捷坦克(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4月中旬的时候德国陆军补充要求新坦克载弹量应高达100发,5月时在阿道夫·希特勒的亲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时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与克鲁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 Muller)开始合作进行整个计划;希特勒还要求坦克应重达120吨,坚不可摧,并且无坚不摧,搭配高性能的60或者72倍径的坦克炮。研发的结果造就八号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设计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型坦克纪录保持者。鼠式坦克不仅仅是完成设计,并且到达产制完成的阶段,一共有两辆原型车问世。

经过设计后的八号坦克的车身为10.1米长,3.67米宽和3.66米高,重达188吨(最初设想重达100吨),可以容纳5至6个乘员。它的主要武器为1门128毫米KwK 44 L/55大炮、75毫米KwK 44 L/36.5同轴副炮,并且以60-240毫米的装甲护身。保时捷答应在1943年5月时会先生产出原型车辆,并且在交付原型车后每月生产五辆。德国原本预计生产约150至200辆八号坦克,但直至二战结束时一共只生产了9辆,其中只有2辆竣工。

1942年4月时原型车最初被称为“猛犸象”(Mammut),不过1942年底又被更名为“M?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时确定命名为“Maus”(老鼠)。八号坦克的底盘、火炮和炮塔由克鲁伯公司负责制造,而组装则由埃克特公司(Alkett)负责。

武装

八号坦克最初的设计用150毫米40倍径的主炮及20毫米MG151/20同轴机枪作为武器,至于后来所采用的128毫米50倍径主炮当时还并没有被列入考虑。1942年6月23日,保时捷还提供使用150毫米37倍径主炮或者105毫米70倍径主炮的选择。由于八号坦克体积庞大,因此选项纷纷被提出,连海军的12.7cm SK 34/41舰炮,甚至防空塔上的12.8 cm Flak 40防空炮也变成选项。

但是等到1943年1月,希特勒开口了,“我要鼠式坦克搭配128毫米KwK44 55倍径的主炮再搭配75毫米KwK44 36.5倍径的同轴副炮!”;原来要搭配的150毫米KwK44 38倍径的主炮以及170毫米KwK 44主炮反而被取消,连同当初要求的“100发”载弹量。

不管怎么说,八号坦克的KwK44主炮可以从3500米以外的距离,一炮就可以将M4坦克(又称“M4谢尔曼”Sherman)、克伦威尔坦克(Cromwell tank),丘吉尔坦克(Churchill tank),T-34坦克,甚至斯大林系列坦克予以摧毁。

传动系统

八号坦克在研发时最让人感到棘手是找不到出力足够的引擎;1943年圣诞节前夕,第一台经由埃克特公司组装的无炮塔原型车开始展开密集的测试。由于重量/马力比十分低,就算已经搭配了从DB 603军用航空发动机演变而来的MB 509引擎,也只能达到每小时13千米的速度。

通常困扰不会只有一件;扭力棒悬吊系统也出现大问题;还有就是各地没有一座桥梁能够负荷它们的体重。

不知道斐迪南为何对于电动马达传动特别着迷,当初与亨舍尔与嵩恩(Henschel & Son)竞争六号坦克的案子时,就坚持要让虎I坦克使用这样的传动方式。不过自从输了案子之后,原来大量没派上用场的电传底盘就成为象式自行反坦克炮了。鼠式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采用汽油引擎(第二辆采用柴油引擎),不过引擎是用来驱动车上的发电机的,两个看起来像是天作之合的驱动结构就把鼠式坦克庞大的底盘内部空间三分去其二以上,以致于连车身前方的驾驶舱与炮塔的连通空间都被删除(这就是为什么载弹量永远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鼠式的履带概与虎II坦克相同,采用全金属履带,不过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鼠式坦克的履带宽达1100毫米。驱动轮位于车体后方,由电动马达带动。

装甲

能够重达188吨,表示鼠式坦克的装甲相当厚实,车体前方35°倾斜装甲就厚达200毫米(加上倾斜角度后相当于370毫米厚),至于其他部位请见以下数据:

鼠式坦克各部位装甲厚度(毫米/装甲角度):

炮塔顶部: 60/0°

炮盾: 250/圆弧型

炮塔正面: 220-240/圆弧型

炮塔两侧: 210/60°

炮塔后方: 210/75°

车体正上斜板: 200/35°

车体正下斜板: 200/55°

车体正下方: 100/0°

车体两侧:185/90°

车体后部:150/55°

结局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号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千米的库梅尔斯朵夫(Kummersdorf)装甲车辆测试场以及在柏布林根(B?blingen)的保时捷测试场进行测验。本来测验不用拖这么久,但是八号坦克非常容易故障,也就很容易停摆;加上盟军空中轰炸的确有效减缓了所有的生产,包括八号坦克所需要的零件。

根据来自保时捷厂的消息来源指出,希特勒迫切地希望获得八号坦克的原因是希望他的大西洋长城中出现防御疏漏的时候,利用八号坦克去进行填补。因为毕竟比起攻击这回事,防御不需要太多的路程,对八号坦克来说算是合理的解释。战争结束后苏联部队在位于埃森的克鲁伯厂寻获将近完工1号原型车炮塔与3号原型车的车体。原来的一号原型车因为炮塔还在赶工中,所以连炮塔也都是假的。一号原型车在落入苏联部队手中之前已经被德方进行机械性的破坏;二号原型车倒是全副武装地被派遣到柏林准备战斗,不过以自己的动力行驶到佐森(Zossen)附近的史坦普拉格尔(Stamplager)时候,就发生严重故障,于是在一炮未发的情形下,被车里的组员引爆了弹药以免落入敌人手中。

看见八号坦克变成废车后的苏联装甲摩拖化部队指挥官在评估之后,不死心地决定把一号原型车的车体与2号原型车的炮塔凑在一起带回苏联。不过此事不容易,尤其用了6辆18吨的半履带车才把55吨重的炮塔从烧成废铁的车体上拉走。之后炮塔与车体就在德国境内进行重组,再于1946年5月4日被送回苏联测试。当苏联陆军在1951年到1952年之间完成所有的测试之后就送到“库宾卡坦克博物馆”(Kubinka Tank Museum)作永久陈列展示。

它的设计理念的确对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坦克形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斯大林重型坦克第3型,虽然车重接近八号坦克的1/3,但是倒是有一座122毫米的D25-T主炮;至于T-54主战坦克,炮塔装甲就厚达200毫米,连车身装甲都有120毫米厚,SU-100自行反坦克炮也采用的D-10T2S主炮,并且将车重压低在40吨以下。

技术数据

乘员:6人

长度:10.09米

宽度:3.67米

高度:3.63米

重量:188吨

发动机:

戴姆勒-朋驰(Daimler-Benz)MB 509/12汽缸汽油引擎(V1原型车)、出力1080马力

戴姆勒-朋驰(Daimler-Benz)MB 517 12汽缸柴油引擎(V2原型车)、出力1200马力

马力重量比:6.4马力/吨

悬挂系统:扭力杆

最大速度:13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

越野:62千米

平地:160千米

九/十号坦克

九号坦克(Panzerkampfwagen IX)及十号坦克(Panzerkampfwagen X),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故意散布欺敌的虚构坦克开发计划。s、E-100坦克至今仍留有原型车以外,其他只剩下图面设计。

1944年,希特勒其实已经终止了一切超重型坦克的开发计划,转移集中所有资源生产现成的五号豹式坦克与虎式坦克I/II形,但是纳粹德国方面还是发布了九号坦克及十号坦克的开发计划,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德国方面故意散布用作欺骗同盟国的虚构计划,不过经由此两个计划还是可以看到德国当时设计坦克的哲学。

设计

构思中的九号及十号坦克都比八号鼠式坦克低矮但较阔,配备 128毫米口径大炮,最大特色为其圆混流线的外形,有别于以往德国传统的盒形设计。

E-100超重型坦克

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00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

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

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变态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希特勒和保时捷博士的个人幻想,“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其实,不光是E-100遭到了如此冷遇,E系列乃至其他一些新奇的设计方案也逃脱不了纸面计划的宿命。最为明显的佐证,便是1944年以来,E-10迟迟无法进入实际研发,而原本要被它替换的追猎者却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目标。最终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也正是有着种种缺陷、却结构简单能够大量生产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战争后期在这个问题上,德国人和苏联人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亨舍尔炮塔版E-100

克虏伯炮塔版E-100

安装“鼠”式坦克炮塔的E-100

E-10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137790kg 137.8ton

车长 10.27m(炮向前) 8.70m(仅车体)

车宽 4.48m

车高 3.32m(战斗高度) 3.29m(运输高度)

引擎 Maybach HL 234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4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 km

乘员 5-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150mm KwK 44 L/38 ;170mm KwK 44 & 75mm KwK 44 L/36.5 ; 1x7.92mm MG34

弹药 128mm:?发 ; 75mm:?发 ; 7.92mm:?发

装甲 40-240mm

P-1000超级坦克

P-1000坦克(Landkreuzer P. 1000)是纳粹德国计划开发的一种重量达1000吨的超重型坦克,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研制,但计划在1943年被放弃,没有一辆P-1000被生产出来。此超重型坦克非常巨大,高度有11米,炮台也有两个平常人的高度。

1942年初,德国武器局第5处计划开发P-1000超重型坦克。当时纳粹德国的军事发展以及力量已经达到了高峰程度,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在开始的时候对这种研发超重型坦克的项目也很感到兴趣,他觉得坦克愈大就愈强劲,并完全没有考虑到很多实际问题,就批准了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承担研发超重型坦克的工作。1942年6月23日,在克虏伯公司由Grote博士作主要指导,及Hacke博士协助,研发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开发工作正式开始。研发这一辆超重型坦克的研发代号为P-1000,称为“拉特”坦克(Ratte),如果研发完成后,设计重量可高达1000吨左右。同年该公司完成了P-1000超重型坦克的设计书,并向希特勒汇报。他也很欣赏这个研发计划,就命令建议此坦克的武器配置使用两门280毫米炮作主炮。

在研发超重型坦克过程上,通常要考虑很多要点,例如在不同的地面或地形上,这种庞然大物会否陷进去沙地或泥地,地势、经费、运输、重量大孝零件可靠性、机动性、驾驶技术、攻击力以及研发的技术等等也没有考虑清楚。超重型坦克因为行动不方便,例如缺乏可以承托它们的桥梁,在战场上没有什么作为和战果。P-1000超重型坦克的研发在1943年被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终止,没有一辆P-1000被生产出来。

武器配置

两门280毫米炮作主炮(等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上的舰炮)

一门128毫米火炮

八门20毫米Flak38高射机关炮

两挺15毫米MG151/15

车体大小

车体长度为35米,宽度是14米,高度是11米,为了承受本身的巨大重量,坦克每侧的履带有3.6米宽,由3条1.2米宽的分履带组合而成。

动力系统

P-1000超重型坦克动力系统是使用8台Daimler-Benz MB501型20缸的柴油发动机,一台柴油发动机马力为2000马力,输出动力可达到16000马力,就可以推动到这架超重型坦克,而行走最高速度是40千米/小时。

P-1500 怪物坦克

德国最疯狂的武器计划,超1500吨的陆地坦克, P1000/P1500超重坦克,这是一个疯狂的近乎异想天开的武器计划,造一座35米长,14米宽,11米高可行进的陆地堡垒---可自由活动的“陆地巡洋舰”。

1942年12月,克虏伯公司又提出了一个1500吨坦克——P1500 的新设计方案。它的钱装甲有250mm厚并安装800mm口径的“多拉”臼炮,有可能还安装两门150mm 火炮。P 1500安装两或四台潜艇用的柴油发动机。1943年初,施佩尔取消了这两个计划。P 1000 的炮塔后来成为挪威特隆赫姆(挪威中部城市)附近的岸防炮台。

其实早在P1000和P1500项目之前,克虏伯公司就在为德国海军研制一种与上述项目类似的自行岸防火炮。这一系列包括14种不同的底盘(编号从R1到R14)。火炮口径从150mm到380mm不等,安装在履带运载车上可以全方位转动的转盘上。其中的一项设计,是R2自行岸防炮,安装280mm火炮。不过这些设计从未离开过图纸。

基本规格

总重:1500吨

全长:42米

宽度:18米

全高:11米

操作人数:100+

装甲厚度、类型:250 毫米 (车体前装甲)

主要武器:1x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次要武器:2x 15厘米 sFH 18/1 L/30榴弹炮、多支 MG 151机炮

发动机:Four MAN M9v 40/46 U潜艇用柴油机

输出功率:2,200 马力

最大速度:15 千米/小时美国的超重型坦克t28

为了对付德军的“鼠”式坦克,美国二战末期研制,原名T-95,1946年改称T-28,只完成两辆样车,未投产。该车采用无炮塔结构,正面装甲厚达300毫米,可抵御德军88毫米反坦克炮的正面攻击。主要武器采用1门105毫米坦克炮。

这辆超重型坦克有一个比较低的轮廓且没有炮塔,如果仅从外型说它是一辆坦克的话有些过于牵强,它更类似一辆德国生产的超级突击炮,当然,讽刺的是,不擅长玩突击炮的美国造出了世界上最大最沉最复杂的“突击炮”,而同一时期,不擅长玩通用化坦克的德国确造出了世界上最大最沉最先进的“老鼠”“坦克”。这是两个完全可以联系到一起的超级巨无霸,甚至可以说,两者互有针对性的,老鼠在研制的时候,就已经刻意要做到超级堡垒抵挡敌军装甲集群这一目的,而T28,研制的时候就是用来对付“老鼠”“坦克”的。

基本规格

总重 95吨

全长 11.1米

宽度 4.39米

全高 2.84米

操作人数 8名(车长一名,炮组5名,驾驶员及副驾驶员各1名)

装甲厚度、类型 300毫米(12英吋)

主要武器 105毫米T5E1坦克炮 (可在1500米以外,打飞250MM厚的钢板)62发弹药

次要武器 1 x .50吋勃朗宁M2机枪

660发弹药

发动机 福特汽车 GAF V-8 汽油引擎

输出功率 410 hp(305 kW)

推重比 4.0匹/吨

悬挂系统 双履带

最大行程 160公里

最大速度 每小时13公里

法国的超重型坦克

FCM 2C超重型坦克

1916年,法国攻击炮兵(l;artillerie d;assaut)司令埃斯蒂安(Estienne)将军着手研究一种法国陆军所缺乏的重型坦克,当时的法军仅装备了中型坦克(“斯奈德”型和“圣沙蒙”型)和轻型坦克(雷诺FT17型)。这项研究产生了巨无霸——70吨重的FCM 2C重型坦克。

预期于1919年服役,但一战的结束取消了批量生产,只制造了10辆。

一开始,埃斯蒂安将军赋于该坦克的角色是一种移动的炮兵,能够克服一战时典型的战场上遇到的障碍,碾碎铁丝网,越过堑壕,为进攻步兵开路,用炮火压制敌军中心地区。埃斯蒂安将军提出的概念是:进攻一开始就投入坦克部队,而不需炮火准备,炮火只有在装甲部队投入后才提供支持。

1917年“斯奈德”型和“圣沙蒙”型中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很快这些坦克的缺陷就暴露出来:堑壕的加宽使之无力突破敌人的防线。FT17应运而生,轻型,机动,易于大规模生产,能克服遇到的障碍,但其装甲和火力的不足使其在敌炮兵面前非常脆弱。埃斯蒂安将军认为法军必须装备一种重型坦克,装甲坚实,装备一门大威力火炮,来补充FT17坦克。研究伊始就考虑了这种坦克,但工业方面实现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遇到的困难使生产较轻型的坦克成为优先的选择。

1916年10月,位于滨海塞纳(瓦尔,Seyne sur mer (Var))的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FCM,l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开始研制重型坦克。1917年1月,第一辆原型车1A,重40吨,装一门105毫米炮,被提交给装备部长阿尔贝·托马(Albert Thomas)。尽管法军总司令尼维尔(Nivelle)将军持保留意见,该方案还是由FCM制造了3辆原型车。1917年12月1日,原型车1A提交给一个以埃斯蒂安将军为首的委员会,委员会要求以75毫米炮代替105毫米炮,加强装甲,并能够越过4.5米宽的堑壕。这导致了70吨坦克的出现。

1918年初,贝当接替尼维尔成为法军总司令,他与埃斯蒂安将军意见一致,并非常赞同法军师装备重型坦克。1918年1月19日,定购了500辆重型坦克,同年9月18日减为300辆。规定的完成期限是与定于1919年4月计划发动的攻势相一致。1918年10月起必须每月交付100辆重型坦克。不幸的是,2C重型坦克的制造马上被证明是件很困难的事儿。FCM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原材料不足,生产线所需的熟练工人数量不足。月产量不可能超过48辆,总司令部不可能指望到1919年3月15日总产量超过200辆。福煦将军也对此不抱幻想,他于1918年9月28日写信给议会主席:“显然订购的300辆重型坦克1919年4月1日前不可能提交,FCM保证140辆,但80辆更实际些。”现实比福煦将军的悲观看法更糟,因为该计划比进度慢了近一年。1918年11月11日停战后,300辆的订单取消了,只有在装配线上的10辆在1921财政年度交付。这个数量实际上也是进行试验所需的。

和平的恢复使埃斯蒂安将军设想的法军装备重型坦克的理由不复存在。然而1936年德国修建“齐格菲”防线使这种类型坦克的重要性又凸显出来,因为她能够对坚固的防线进行突破。提出了几个方案,但无一实现。2C的经历使法军方无意再新造该类坦克。10辆2C成了法军仅有的此类重型坦克(就当时标准来衡量,应该叫超重型坦克更合适些)。

1940年时,她们编于第51坦克营,6月15日,还没有机会参加战斗,就于波旁莱班(Bourbonne-les-Bains)附近被摧毁。

性能特点:

制造:FCM(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

生产数量:10

生产时间:1919年—1921年

类型:“突破”重型坦克

乘员:12人

车长:10.27米

车宽:2.95米

车高:4.01米

战斗全重:70吨

无线电台:E.R.53 1932型,通讯距离15公里。

FCM 2C超重型坦克

武器:

主要武器:1门75毫米APX 1897火炮

备弹:124发

射界:水平320度,垂直-20—+20度

瞄准具:2.5倍

辅助武器:4挺8毫米机枪

备弹:9504发

机动性:

发动机:2台梅巴赫,6缸,气缸容量16.95升,2X250马力

单位重量功率:7.5马力/吨

行程:150公里

燃料:1280升

公路最大速度:12(15)公里/小时

越野最大速度:8公里/小时

车底离地高:0.6米

爬坡:70%

垂障:1.70米

涉水:1.40米

越壕宽:4.25米。

装甲(毫米):

车体:前45,侧22,顶13

炮塔:前35,后22。

FCM F1坦克超重型坦克

FCM F1是一种法国地中海冶金造船厂于一战到二战之间研发的超重型坦克。在1940年,军方曾经订购了12辆用于取代2C超重型坦克,但是在生产开始前,法国就投降了。因此,仅有一辆木制模型制造出来。FCM F1又长又宽,拥有两个炮塔,一个炮塔位于前方,另一个位于后方。两门炮塔上各安装了一门高初速度的火炮。后面的炮塔要高一些,使得它向前射击时可以不被前炮塔阻挡。这种车辆被划分为了重型装甲。它的尺寸和防护等级于1940年被确定,重量大约140吨,因此,尽管有两台引擎,它的速度仍然十分缓慢。这种坦克设计的初衷是用于突破纳粹德国的防线,而不是用于对付敌军的坦克。由于同期存在的其他类似的方案与其设计目的有重叠之处,因此这种坦克的研发过程十分曲折,它的设计参数也经常更改。每一种设计指标都有几个公司各自提出一种或多种方案。

基本规格

总重: 139 公吨

全长: 10.53 m

宽度: 3.10 m

全高: 4.21 m

操作人数: 9

装甲厚度、类型: 100 mm

主要武器: 90 mm DCA 火炮

次要武器: 47mm SA37 火炮以及6门机枪

发动机: 两门雷诺V12 KGM 550马力引擎

输出功率: 2×550马力(合计1100马力)

推重比: 7.9马力/吨

悬挂系统: 垂直螺旋弹簧悬挂

最大行程: 200千米

最大速度: 20 千米/时

英国超重型坦克

“陆行龟”重型突击坦克

英国于二战时(1944年)开发的超重型坦克,最终并未量产。其发展目的是为突破战场上的坚固防护地区。在设计上装甲保护反而优于机动性。

1943年早期,盟军为了要对付躲在如齐格菲防线等的大型永久防护工事中攻击的敌军,决定即时开发一种以防护力为首、专门作突击用途重型坦克。早期以克伦威尔坦克的衍生型细刨花坦克(Excelsior)及瓦伦丁坦克衍生型勇士坦克(Valiant)作设计概念。1943年4月,英国国务卿及军需部发出开发重型突击坦克但规格含糊联合备忘录,定位为在重型防护地区使用的特别用途车辆,预定装备给英国陆军第79装甲师。英国汽车生产商纳菲尔特(Nuffield Organisation)在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间共设计出18个版本(AT1至AT18),每一个后续版本都比前者更为重型及大型,至1944年2月英国战争办公室决定以AT16版本为标准不经原型直接生产25辆,预定在1945年9月服役,至二战完结时只生产了6辆,其中1辆送至德国给驻莱茵河英军作测试,虽然火力强大,但因为太重不适合战场上需要的高度机动性而没有量产。

“陆行龟”重型突击坦克采用固定炮塔,外型类似德国的突击炮,主炮为一门改良自QF 3.7吋防空炮的QF 32磅炮(94毫米口径),所发射的是弹体与发射药分装的分离式弹药,搭配披帽穿甲弹(APCBC)的32磅炮弹(14.5公斤),在测试时发现可在1000码击穿德军的豹式坦克。防护力亦是本车的设计重点,为了抵挡德军的88毫米炮,正面装甲厚达228毫米,炮盾装甲也作强化,另外再配同轴机枪、车头机枪及防空机枪各一门,不过78吨的重量加上只有600匹马力的汽油引擎令行走速度奇低,而且难以运送,就算能在二战完结前装备,也难以伴随友军装甲部队前进。

基本规格

总重 78吨

全长 10米

宽度 3.9米

全高 3.0米

操作人数 7人 (车长、炮手、机枪手、装填手2人、驾驶员、副驾驶员)

装甲厚度、类型 178-228毫米(顶部33毫米)

主要武器 QF 32磅炮(94毫米)

次要武器 3 x 7.92毫米 贝莎机枪

发动机 劳来劳斯陨石型发动机(Rolls-Royce Meteor)V12汽油

输出功率 600匹马力

推重比 7.7马力/吨

悬挂系统 扭力杆

最大速度 19公里/小时(道路)

6公里/小时(无铺装道路)

TOG1坦克

TOG1 重型战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英国研发与制造的重型战车,是针对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战争型态-壕沟战所设计。

TOG1 重型战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英国研发与制造的重型战车,是针对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战争型态-壕沟战所设计。虽然成功制作了1辆原型车,但是在战场上非常重要、能避免战车成为活靶的越野性能输给了军方的另一个原型设计-丘吉尔步兵战车,因此落眩

1939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为了在一个适当的平台下进行新战车的研发而成立了特殊车辆开发委员会。

委员会主席阿尔伯特·杰拉尔德·斯特恩爵士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陆地船舰委员会(Landships Committee)所属的战车供给部部长,其他成员也是在战争中在战车开发领域的重要人物,如海军建造部部长尤斯塔斯·丁尼生爵士,海军欧内斯特·邓禄普·温斯顿将军、负责引擎设计的哈利·里卡多爵士以及传动与变速系统专家、海军少校沃尔特·戈登·威尔逊。由于成员在接任的时候普遍都已上了年纪,因此他们戏称自己为“The Old Gang”,并取头一个字母TOG做为他们所主导设计的战车名称。

委员会提出了一种具备翻越壕沟与输送兵员能力的重型战车构想,并交由设计了全世界第一辆战车Mark I的威廉·阿什比·特里顿爵士进行具体设计。新设计拥有巨大的车体,并在车体两侧安装了同样巨大的履带做为驱动。武器部分,车体前方安装了47mm反战车炮与1座射程100码、能有效击破2米座右的钢筋混凝土的105mm口径野战炮。车顶的炮塔则使用了与马尔蒂达II步兵战车一样的小炮塔,载了1座40mm QF 2磅战车炮。车体四周还安装了对步兵用的机枪以及四座2英吋的烟雾弹发射器。

TOG1的原型车在1940年10月完成,原本使用机械发电驱动(引擎带动发电机发电,电力再送到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履带),但是因为出现大量机械问题而更换成油压驱动,更换的过程一直到1943年5月才完成,完成的车体被称为TOG 1A。原型车虽然送到了乔巴姆的试验场,却从来没有任何试验报告,TOG1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总重 81 吨

全长 10.1 米

宽度 3.1 米

全高 3 米

操作人数 8 (车长、驾驶、主炮手、装填手、四名副炮手)

TOG II重型坦克

TOG II型重型坦克是二战早期针对法国北部战场因一战时留下的沼泽,弹坑和战壕而设计制造的英国重型坦克。它是TOG I型的发展版,在项 目实施前只完成了仅仅一个原型车。

TOG II保留了TOG I很多特征,加装“挑战者 A30”巡洋坦克的炮塔以及QF 17磅炮(和谢尔曼“萤火虫”坦克相同)(76.2mm)。取代了TOG I一战英式坦克的履带方案,降低了履带的回转,并把舱门设计在车体履带之上。林肯福特斯公司于1940年受命制造,1941年3月完成了第一次原型车试验。

虽然配备了与TOG I相同的机电驱动引擎,TOG2的双发电机再未出现相关问题。因对扭杆悬挂簧等其它零件进行了修整,TOG II于1943年5月进行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TOG II(R)只使用了较短的一段时期便因不够实际而被停产。 目前在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仍然可以看到TOG II的身影。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

日本陆军研制的第1种战车战型战车,主要用途是打击对方坦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2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至于主炮是1门由大 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发展出来的99式105mm战车炮,火力十分强大,这型重战车火力强大,装甲厚重,很具威力。

但是试验期间发现这种重战车开出去,道路破坏,桥梁倒塌,即使野外测试也多次发生淤陷,转向也不灵活,战场运动作战能力不足,很令日军恼火,加上日军没有北进,也无这种强力重战车的需求,所以迟迟没有量产,只造了1辆样车,1944年12月该样车也被下令解体。

(八嘎,这到底是拆路拆桥的工程车还是打仗的战车?)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4.12

战车重量:100.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 x 2

炮塔前装甲厚度:75mm x 2

车体侧装甲厚度:35mm x 2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75mm + 35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多层铆接

速度:25 km / 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 液冷汽油发动机 x 2

主炮:99式105mm战车炮 x 1

副炮:94式37mm速射炮 x 2

乘员:11名

试制120t重战车

试制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1944年1月开始制造,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

采用了新型履带与悬挂结构,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衍生出的 4式105mm战车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只有三菱重工下丸子工厂完成的唯一一辆样车,这辆样车在战争结束后被日军自行分解销毁了,目前只有部分遗物保存在静冈县富士宫市若狮子神社。

试制120t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4—1945

战车重量:120.0 t(一说为140.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200 mm

炮塔前装甲厚度:200 mm

车体侧装甲厚度:150 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50 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20 km / 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 液冷汽油发动机 x 2

主炮:4式105mm战车炮 x 1

副炮:1式47mm战车炮 x 2 (1前1后)

乘员:7名

O-I超重型坦克

O-I(试制120t超重战车“オイ”)是大日本帝国陆军试做的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1辆。

O-I型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是100式超重战车的发展型号,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毫米战车炮的副炮塔,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105毫米加农炮,并有半自动装弹机,日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用于本土决战,但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唯一一辆生产车被日军自行销毁 。

技术数据

乘员:11人

长度:11米

宽度:4.2米

高度:4米

重量:120吨

发动机:川崎BMW水冷V形12汽缸

功率:550马力×2

马力重量比:9.1马力/吨

最大速度:20千米/时

最大行程:未知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车体前装甲厚度:200毫米

炮塔前装甲厚度:200毫米

车体侧装甲厚度:110毫米

车身前面:100毫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辅助武器:1式47毫米坦克炮x2、7.7毫米重机关枪×3

前苏联超重型坦克

KV-4超重型坦克

1941年4月,最高革命委员会下达了新坦克研制的指令,它的设计标准非常简单---装备125毫米以上装甲,防护压倒一切德国将要出现的坦克。

拥有伏罗希洛夫坦克生产经验的基洛夫设计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研制的总设计师。当时的基洛夫设计所的科京团队拥有全苏联最优秀的坦克研发人才。因此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后,科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设计师来完成这个方案,设计师们对这一任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过设计任务显得异常困难:在坦克上安装二门火炮采用125-130mm装甲之前从未在苏联坦克上运用。这势必要求加强底盘以应付增大的重量。

在设计时参与者的创造性完全没有限制,设计师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在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80,90。100吨级三类,其中最轻的设计是由杜霍夫提交的为82.5吨,最重的是库彻科夫的107吨。除了重量不同外坦克的布局也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KV-4坦克会安装苏联的ZIS-6型以上级别的107毫米火炮。这将是一门大杀器。

KV-4重型坦克图纸

当时基洛夫设计局首先完成了KV-3的工作。在格拉宾的指导下第92设计局在1940年球已经完成了在F-39型85mm坦克炮的基础上研发的(1940年夏已经安装在T-28坦克炮塔上进行了成功的测试)的F-42型107mm炮的工作。1941年初,根据GKO的决议,107mm炮装在野外炮台上成功进行了工厂测试。1941年3月,安装在KV-2坦克炮塔上进行了测试,1941年6月中旬ZiS-6炮经历了工厂测试之后被送到了列宁格勒的炮兵技术测试靶常测试结果表示500米处穿深达到了130毫米以上非常满意,但是最后KV-4坦克因为体积过于庞大,即便生产出来也非常难以维护,而且战争爆发,基洛夫工厂无力在继续研发而放弃。

KV-5重型坦克

在1941年6月,这种超重型坦克就已经开始研制,在KV-4的基础上,KV-5坦克采用了双炮塔设计。

车体右前方是一个920毫米高的小炮塔,无线电操作员/机枪射手负责操作。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左侧,他也有一个突出的观察塔,所以驾驶员的视野还是很好的。在他们身后是一个大炮塔,安装一门ZIS-16型107毫米火炮。炮塔座圈直径达到了1840毫米,所以炮塔内部相当宽敞,保证乘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KV-5也有很强悍的装甲,最大厚度达到150~180毫米。为了驱动这个100吨重的钢铁怪物,车内将安装两台V-2型发动机,总功率1200马力。

KV-5的设计工作在1941年8月就已经基本完成,并开始生产样车的零部件。但是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像很多相关设计工作一样,KV-5的设计生产工作全部停止。将有限的生产资料转向传统的KV型重型坦克的生产项目。

因此,KV-5也只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战争机器,而它卓尔不群的100吨“体重”,也使它成为苏联历史上最重的坦克。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