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

发布时间:2017-02-08 13:31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一):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涵盖了“二规、三建、四业”即城市规划与乡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迅猛发展,从业队伍迅速扩大,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很大需求。长期以来,住房城乡建设厅坚持“以教育促行业发展、管理与服务并举、质量与数量并重”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形成了学历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断探索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狠抓“四项措施”,加强职业院校指导

(一)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院校发展。

1.以新校区建设为抓手,拓展办学空间。协调地方政府帮助厅属职业院校购置新校区土地,安排厅机关有关处室和厅属有关单位帮助解决在项目征地、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在建设资金上对新校区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并在墙体改革、建筑节能、建筑科技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协调自治区发改、财政、国土、审计及当地政府等部门,做好旧校区土地置换工作,确保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新校区建成后,将更好地发挥建筑专业群在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习训练、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使专业教学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2.以培训项目为支撑,扶持院校发展。近年来,我厅大力支持行业职业院校发挥办学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各类住建系统培训,分别把全区住建系统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系统内各层次培训项目放到职业院校来开展,不仅使职业院校通过培训项目拓宽办学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自我造血”功能,缓解办学经费紧缺问题,更使职业院校迅速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得到锻炼,社会影响力和公认度不断得到提升。

3.以人才引进为重点,提升办学水平。指导职业院校进行编制认定,增加编制数。指导职业院校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人才。指导职业院校开展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制工作。给予职业院校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实名编制以外人员由职业院校按照办学需求自主考核、招聘。

(二)抓好专业建设,着力推动教学改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职业教育特点,指导职业院校围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目标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抓好专业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与生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毕业证与资格证对接,架构起以示范专业为龙头的、对接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二规三建四业”的专业群,并积极探索“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结合岗位要求,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强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培养。

1.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好校企合作平台。2012年,为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设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由我厅牵头,成立了包括行业职业院校及区内数百家企业在内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严世明厅长亲自担任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两年来,在协调校企共同开发研究项目、企业为院校办学提供资金、设备、管理经验和生产基地资源帮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校企合作单位达210家(其中理事会成员单位106家),校企合作不断往纵向深度发展。

2.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通过牵线搭桥,厅属职业院校加强与用人企业沟通联系,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办“订单班”,联合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合作。通过订单培训,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一次性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

3.启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和指导职业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校企双赢”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与合作企业建立起高层次、长期稳定的关系。指导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厂中校”与企业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发,在科研课题、施工工法等方面加强合作,成果颇丰。

(四)指导企业办学,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依托广西建工集团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开办企业所属学校,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我厅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针对广西建工集团出台了“一企一策”的相关政策,由广西建工集团将集团内的培训统管起来,解决因属地管理带来的“工学矛盾”问题,为企业节约资金和时间。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弥补企业办学基础投入不足。加强监管监控,在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提出要求,深化企业员工工学结合,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提升能力。探索集团公司办学的“大培训、大教育”模式,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双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二、强化“四类培训”,提升队伍人员素质

(一)围绕“持证上岗”,开展岗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建设行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和持证上岗,统一培训标准、分点教学、灵活培训,重点抓教学评估、培训质量、统一考试和审核发证等环节,强化岗位培训,规范考试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二)围绕“更新知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为适应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我厅大力开展以“三新”(新技术、新规范、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执业资格注册师继续教育、关键岗位继续教育、“三类人员”年度安全继续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13年,组织开展本系统各类岗位资格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达12万多人次。

(三)围绕“提升技能”,开展农民工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及行业培训、鉴定机构大力推进建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增强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规范操作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近年来,累计培训建筑农民工30余万人。通过技能培训和举办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中、高技能人才,几年来,已成功举办3届全区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并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屡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名次和“全国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四)围绕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推进机关全员培训。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举办厅级领导干部城市发展专题研讨班;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研修班、城镇化干部专项研修班;举办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向在职干部高级研修班。一大批领导干部得到了系统培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加强管理,是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对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的管理方法、具体实施及培训模式上取得了共识,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处理好与各业务部门之间、内外之间的关系方面,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工作,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形成检查督促制度,强化监管职能,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杜绝职业教育培训班“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业教育工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与改革分不开。只有深化改革,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能使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促进全区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日趋严格,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学习培训和考证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充分适应了市场需要,为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行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实现更大发展。

一是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环境。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进行扶持,在选人用人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促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人才培养服务的需要。

二是继续探索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全过程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和协调,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各理事单位的建设发展,最终实现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继续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市场准入管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使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建筑市场管理相结合,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重大生命财产安全的岗位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在市场准入机制上促进行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良好运转,以此保障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二):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柳工集团一贯高度重视员工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促进职业教育的规定,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壮大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来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3年,共组织近11000项培训,累计培训课时达65万小时以上,年度人均60多课时。柳工集团现拥有高级技师、技师等技能人才4597人,占工人队伍总数的58.2%,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整体规划,发挥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支撑作用

为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成立柳工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专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制订了《广西柳工集团高技能人才五年发展规划》,对技能人才的能力等级目标和工种比例做了中长期部署,出台《技能专家评定及管理办法》等政策,支持职业技能竞赛,鼓励获奖人才;二是整合职业技能教育内部和外部资源,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职前教育、在岗教育等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使技能人才培养贯穿员工全职业生涯周期;三是各单位设立实训基地,利用柳工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在职员工技能等级提升和公司专有岗位的技能培养、在岗技能训练和内部重要工种技能鉴定;四是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项目锻炼及技能训练等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在增强技能人才实操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技术创新及技术攻关能力。

二、模式创新,变校企用人合作为校企知识合作

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履行自治区和柳州市双重身份的职业教育实习基地职责,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接收职业院校老师到企业实习,让老师了解企业现场情况。我们还组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件编制,开设工程机械装配与维修课程,由技术人员来上课;为院校设计具备企业元素的模拟工厂,让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企业生产现场的运作情况。柳工集团还将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经验与跨国企业先进模式结合,总结出一系列培训方式,在内部进行验证之后,主动向职业院校进行前移,通过充分与院校进行知识分享、互换和融合,开发特色课程,按“企业内训师”标准进行培训,建设更贴近企业情境的实训场所。一方面使院校人才培训方式更贴近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也使得院校教育资源达到企业内训的基本条件,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拓宽了校企合作的领域。

三、机制创新,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推动校企合作

柳工集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将企业用人需求元素融入学校实训教学,先后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院校合作,为院校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训方案,搭建贴近企业的情景式实训平台,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学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柳州市教育局的主导和支持下,参与以资产为纽带的汽车职教集团建设和运营方案设计,目前该方案已经上报柳州市政府待批准。柳工集团路创公司作为广西代表性企业参加了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获得来自国家教育部,东盟各国以及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方式创新,服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在自治区国资委的指导下,柳工集团以广西汇智合创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平台,会同国家人社部下属北京创联公司、广西国威公司、广西国宏公司,共同组建广西北部湾国联集创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在线教育为特色,打造我区高端综合培训平台。该公司目前已经引进“电子商务应用人才”、“职业经理人培训”以及“百度营销大学”等课程和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开展培训、考试等各项服务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工集团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三):

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9年7月,现有成员单位110家,其中学校17所(本科、成人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技校10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直属院校10所),企业83家,行业协会6家,科研机构4所。现有在校生10.6万人,教育资产20多亿元。成立五年来,集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准则,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在推动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建章立制,规范集团组织管理

集团是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主导下,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下属职教院校牵头组建,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按平等原则组建而成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非营利的社会组织。集团成立后,通过建立章程、设立管理机构、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确保规范运作。

(一)建立职教集团章程,明确集团运作依据。集团理事会制定《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简称“《集团章程》”),并经第一届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集团章程》规定职教集团的性质、宗旨、目标,集团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办法,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集团章程》是集团的联结纽带,是集团成员单位的共同行为规范,是集团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

(二)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集团运作形式。集团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集团实行会员理事会制,由各单位会员组成。集团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正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代表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处设在理事长单位,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集团院校管理。为了推进集团化办学,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约束激励机制。针对委直属院校先后制定了《委直属院校管理办法》、《委直属院校绩效考核评比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坚持每年对直属院校组织一次绩效考核,对办学成绩突出的院校给予奖励,对办学后进的院校进行鞭策,有效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每年召开一次直属院校工作会议,总结和交流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经验,探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二、强化措施,推进集团化办学

为了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实现组合效应、互补效应和规模效应,增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综合实力,集团成立后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工业职教品牌。按照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原则,促动院校加强资源整合,并且在创特色、上水平、出精品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品牌职业院校,形成了集团优势,彰显了办学特色。集团现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5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6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2所,凸显了包括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系统、纺织服装等专业领域在内的工业职业教育特色,成为我区职业教育的优质板块。

(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切实加强集团内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灵活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尤其是针对职业院校办学瓶颈问题,开展“抓机遇,上项目,促发展”调研活动,创新发展思路,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办学用地瓶颈问题,与贵港职业学院合并,全面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有关企业合作举办民办高职学校——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中职学校举办高职学校之先河。

(三)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产业能力。集团成立后,围绕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开展“访百家企业”调研活动,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集团内院校现开设有各类专业400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特别是以服务支柱产业发展为目的,强化与我区“14+10”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培养了大批产业发展紧缺的技能人才。有一大批专业获得了国家试改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自治区示范专业、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等,优化了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内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建设。一是促使校企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实训等,使院校基本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举办一系列订单冠名班以及共建一批实训基地等,促进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有效推进“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行业协会为纽带,把人才培养置于行业发展的背景中,以行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校、会、企三方合作,构建了“三方联动、全程合作”的职业化逐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根据制糖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实行一学年三学期制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三是充分调动集团内院校的技术力量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五年来,累计合作开展研发项目400多项,创收35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丰富职教培养体系。加强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中高职对接,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畅通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五年来,累计中高职院校对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500多人,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500多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集团内院校积极合作开展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的成人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等多种短期培训,以及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形成了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六)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坚持把共建一批集教学、生产、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作为集团内院校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使校企双方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集团内院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900多个,其中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30多个,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以共建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建立“专家库”、“兼职教师库”、“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团队”等为平台,有效推进了集团内校企、校际之间的师资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五年来,集团内院校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5500多人次,院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500多人次。

三、互惠共赢,实现三方受益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了核心竞争力。通过集团的平台,企业依托院校、科研院所,得到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集团以培养造就一大批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支撑、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5年来,集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2万多人,为企业培训员工10万多人次,开展企业员工职业技能鉴定4万多人次,其中培养高级技师1000多人次,技师2300多人次,高级工7500多人次,中级工16000多人次,初级工9300多人次。二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依托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效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了办学能力和水平。通过集团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他们从人才、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全面支持学校,有效推进了一体化办学,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一是得到人才支持,目前集团内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80%以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行家,一大批企业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院校的兼职教师,企业为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二是得到资金支持,集团内部分企业通过捐建、捐赠等形式帮助院校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围绕“订单”人才培养由企业出资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得到合作企业资金1600多万元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三是得到设备、场地支持,集团内企业通过为院校捐赠实训设备和提供真实生产车间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院校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设备落后的问题,使学生在虚拟生产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三)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集团的平台,院校与企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办学,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集团内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能够通过设立冠名奖助基金、支付学生实习工资、发放餐费补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校企共同关心关爱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当然,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我们所开展的很多工作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特别是集团属于比较松散型的组织,在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等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集团的建设:一是加强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增强集团凝聚力;二是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深入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把工业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为建设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贡献。

职业教育会议讲话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