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

发布时间:2017-06-18 18:08

很多刚入高中的学生不知怎样学习生物,其实生物在高中所有理科科目中是最容易学习的一门课,关键是找对方法。那么具体该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希望对您有用。

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篇一

第一,教科书要烂熟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 这样,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 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篇二

找到并利用规律

1.作为高中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其中的规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松学好生物学这门学科。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一些常识性的规律是我们必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例如生物进化论中涉及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等的一系列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你就能在遇见相关问题的时候从容熟练的加以利用去分析其他相关问题。除此之外,规律的掌握和利用还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你掌握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后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的益处何在”等相关问题了。

2.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观察和比较在学习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新事物,而比较能让我们发现新事物与旧事物的不同所在,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并掌握新的东西,故而,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好好利用这两项本领。我们知道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经常会做一些生物实验去获取或是验证一些结论,由此可见在生物实验中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中生物学学习中需要记住许多公式概念等知识,这些知识中有些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不仔细很可能就混淆了两者,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就是显得十分重要了。运用比较的方法能让你在弄清楚两者的差异的同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彻。

3.学会归纳总结

我们知道,为了把一个知识讲得很透彻,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将课程分成一块块进行讲授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但这样做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知识缺乏整体性,显得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再像用线穿珠子一样将知识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对整个生物学科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比如,神经细胞、脑与脊髓灰质各自有他们的知识点,但是他们也有共通点,这个共通点就是把他们串起来的线索所在。

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篇三

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对生物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不能成为生物成绩不理想的借口。对于初中开设生物这门课程,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下面介绍初一生物四种学习方法。

1. 以俗语“导”,具有趣味性

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不干不净,吃了得病”等日常俗语导出相关的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讲解不定根的定义时,不定根是指从茎叶上生出的根,(1)从茎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们在吃甘蔗时,经常会发现在基部的节上生长有许多条根,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树,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主要是在柳树的枝条的下端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个新的柳树。(2)从叶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落叶生根”同学们都听说过了,比如说“秋海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植物,它的树叶落到地上就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出许多条不定根,而形成许多个新的植物体。

2、 以比拟“导”,具有形象性

生物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当运用比拟法,使知识形象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把细胞比作“国家”,学生受此启发,把细胞膜比为国家的“防线”,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

3、以成语“导”,具有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4.以古诗“导”,具有生动性

在“心脏”的导入中,恰当运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动形象引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动描绘出生物的保护色现象 还有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导弹”,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很大兴趣,也就想努力要而且也一定能学好生物这门学科。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这就为学生学好初一生物知识夯实了基础。

生物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