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致家长一封信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医生致家长一封信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医生致家长一封信范文,供您参考!
医生致家长一封信范文一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2016-2017学年度秋季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为保证同学们过一个愉快而又安全的假期,特此温馨提示:
家长朋友们,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遵义医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假期生活离不开您的指导、教育和督促。请多关注您孩子的学习、生活,与他们多交流,积极给予其鼓励与支持。提醒孩子,在放假回家、探亲访友、旅游、社会实践和返校的路途中,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防范偷抢骗诈、邪教传销等违法行为;注意饮食卫生,预防传染性疾病,不要过量饮酒;不要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燃放烟花爆竹;防范地震、洪涝、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
寒假生活稍纵即逝,亲爱的同学们,不论是回家、出游还是实践考察,同学们都应时刻注意出行安全。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时与家长和老师保持联系,以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电学习,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2017年寒假时间为1月16日至2月26日,2月27日正式上课,请提前购买返校车票,平安准时返回学校。
最后,祝家长及同学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共同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
遵义医学院
2017年1月11日
医生致家长一封信范文二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海燕医生。我写的科普书《孩子生了病,妈妈怎么办?》马上就要出版了(近期关注当当网预售)。
此刻,可能没有几个人能猜到我的心情,因为,我没有丝毫的喜悦,我的内心满是冷静甚至还有一些担忧。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只是一名经验很有限的普通儿科医生,我只是把我的一点很有限的经验和育儿心得写了出来而已。希望大家不要把我当权威或专家。我写的内容很可能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在这本书里,其实,我就是一名信差而已,只是把书本里的一点东西给大家捎来了而已,希望家长们选择性的参考,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医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疾病的临床变现也是千变莫化。所以,希望大家看了我的书,学到的是就医时的一些智慧,而不是所谓的治病方法,孩子有了病,一定要去医院就诊,身边的医生才是您最值得信赖的医生。
我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也是一个13岁孩子的妈妈。在医院里,我时常看到下面一些现象:孩子生了病,夫妻俩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在医院里遇见不顺心的事,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跟医护人员大吵大闹;孩子打针时哭闹,家长哭得比孩子还厉害……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恐怕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的言谈举止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孩子今后会不会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会不会在学校与社会搞好人际关系?会不会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家长带孩子看病并不单纯是看病,还涉及到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
我是医生又是母亲,两种身份结合在一起,便有了比一般家长更多更深的感知。我想把我多年来双重身份的心得体会告诉众多的父母,让他们既顺利地给孩子治了病,又在治病过程中得到额外的收获,同时也让孩子受到生动的教育,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2004年,当博客刚在网络出现的时候,爱好写作的我便在网络开博客了,我在业余时间向家长讲述医疗、护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家长的喜欢。如今我在搜狐(儿科医生眼中的世界:tingzixie.blog.sohu.com)的访问量已过200万。这次出书,我把我多年的经验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及更新,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一些带孩子看病的知识,我想,这样做会弥补一些我们儿科医生平时工作中的不足。
如今,有关儿童健康或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很多,但将患儿医疗和家长自身作用结合起来的书籍未曾见到,所以我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
我的书,概括起来写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 带孩子看病的误区
二, 求医看病的窍门
三, 家长带孩子看病过程中的错误心理和言谈举措
四, 常见疾病的防治
五, 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
感谢我们儿科的黄绍平主任和侯伟教授,是他们让我在儿科中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事,是他们的教导和陪伴,让我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感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许鹏飞教授,是他帮助我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赋予了我生命,让我有机会体验到人间的喜怒哀乐。感谢我的爱人,他对我的医疗事业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感谢我的儿子,是他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感谢我的患者朋友们,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真正的医生应该为患者做什么。
如今的我,是一个13岁孩子的妈妈,一个15年工龄的儿科医生,一个在网络写作9年的草根名博。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我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快乐而充实的活着。但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有这么多朋友的支持,我才能够有勇气把我思我想写出来。
写这本书,我最想感谢的是北京教育专家郑委老师给我的启迪。他曾经在西安举办了“智慧家长学习班”,使我大彻大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我们教育孩子,既不能忘记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又不能落后于时代,而需不断更新知识,走在孩子的前面。家长做对了,孩子才能更健康。我愿意向郑委老师学习,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给千家万户。
刘海燕医生
2013年9月26日晚
医生致家长一封信范文三
成为高三家长,很多父母一定很着急,无从准备,面对孩子的学习,干着急。这里,为大家分享一篇来自一位心理医生写给高三家长的信,希望对家长们有帮助,能够缓解紧张无措的状态:
您好!
孩子进入高三,您一定感到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尽自己所为来支持孩子的学业吧?我们都知道有许多种方式表达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常常与孩子谈话,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比如天天给孩子炖鸡汤,从早餐到夜宵全都精心准备;比如胡萝卜和大棒一起用上,许诺考好了有什么奖赏,又威胁考不好会如何糟糕……这些做法,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状态来复习和考试,家长怎样做才最好呢?
希望养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自己先要反省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为孩子端上一碗鸡汤,有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和温暖,有的时候却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就是因为端鸡汤这个行为背后传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归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个少女雕像,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动了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育者真诚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学习者的行为逐渐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又称期望效应。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但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固然受到以往学业成败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考试成功一定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吗?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这是偶然情况,不要骄傲啊!”孩子会感觉到,父母认为自己“通常”甚至“正常”时是考不了这么好的,自己并不是真的聪明、学习好,只是这次运气好。考试失败一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吗?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你确实不应该考这么差。我想这是一次失误,你可以从这次失误中得到宝贵的教训。”这时,孩子会感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比较有能力的,这次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会永远失败下去。
父母要真正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积极的期望才会传达出来,否则,虽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学习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后,误以为积极的期望就是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于是,当她看到班上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做出了一道不是很难的数学题时,就非常高兴地表扬他。可是,这种做法让这个同学心里头很沮丧,他想:“这么容易的题,如果是别的同学做对了,老师根本不会表扬的。可是我做出来了老师就这么高兴,可见老师觉得我很笨,也许我是真的比别人笨吧。”这个例子中,老师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不该对学生表扬、鼓励,而是这个老师在心底里其实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差学生”、“笨学生”,这种消极的信念通过她的行为传达给了学生。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都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考好,那么又凭什么去期待孩子的好成绩呢?
为了支持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高考的认识。诚然,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如果认为“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后你就什么都不好”??这样把整个人生的幸福都压在高考一件事上,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极端看法,孩子的考试焦虑由此而重。有的高三学生曾经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家长的压力之下,就象个囚徒;饮食起居都被照顾的很好,还又请家教又买书,他们自己却节衣缩食。”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传达一种“高考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无比重要的”信息,让孩子想都不敢想如果高考失败了会怎样。
对于高考重要性的认识,通常不是轻视了,而是过分地夸大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好象漫不经心,于是感到非常着急,恨不得天天对孩子讲道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孩子不是不重视高考,而是感到高考太重要了,重到自己无法承担和正视。这样的心态,就像有的人在感情上用情很深又很敏感,所以不敢轻易陷入恋爱一样,表面上的不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如果高考失败了,那简直是糟透了。”而这种让人非常焦虑的想法常常是父母长期的言行传达给孩子的。所以父母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会怎样?”答案不会是世界末日。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多样,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获得文凭和教育机会、增长个人能力、获得好的工作、追求个人幸福。
父母有了健康的心态,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自然合情合理,“过犹不及”,“无为而治”;相反,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就好象歪嘴和尚,好经也会念坏。就像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但自己焦虑万分的父母,常常把沟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施压。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态,父母才能真正倾听孩子的苦恼和需要,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有心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中总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不断地学到东西。高三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衷心地祝愿您和孩子一起度过积极健康的一年!
文科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医生致家长一封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