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
在造车上,董明珠表现出惊人的“锲而不舍”,这次公告表明董明珠的“格力汽车”仍在延续。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
一将成名万骨枯,在企业家的“竞选”过程中,被淘汰的企业家更多,柳传志、董明珠毕竟凤毛麟角。
格力电器2月20日发布公告称,为了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储能以及电池制造装备领域,打造公司新的产业增长点,公司拟与珠海银隆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继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在去年以个人身份投资珠海银隆后,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达成实质合作。
在造车上,董明珠表现出惊人的“锲而不舍”,收购意向被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否决,甚至引发董明珠所谓的“发飙”,最后董明珠以个人“全部的资产”10亿元投资入股珠海银隆。这次公告表明董明珠的“格力汽车”仍在延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自古以来人们便将“执着”视为一种美德。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样看来,“执着”似乎又是企业家的必选项。事实上,不只是董明珠撞了南墙仍不罢休,乐视贾跃亭也是“执着”于造车,颇有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
但更多时候,“执着”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执着”与“执迷不悟”边界十分模糊,失败的企业或企业家几乎都有“执着”这一鬼魅身影。曾经以“陈金义现象”轰动全国的陈金义,执着于“水变油”项目,最后折戟沉沙;山西前首富李兆会执着于偏离钢铁主业,结果败光百亿资产。毫不夸张地说,大企业遭遇失败甚至灭顶之灾,往往源于企业家的“执着”。
具体到投资珠海银隆事件上,董明珠坚持认为,珠海银隆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是“钛酸锂电池技术”,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此番合作对格力来说是如虎添翼。并认为格力造车是协同多元化,“空调、手机和电动汽车都需要电,未来手机可能成为智能控制终端,汽车更是所有电器的一个集合体”。这不无道理,包括格力在内的空调企业将面临“增长天花板”限制,董明珠执着于协同多元化或许会成为格力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点。当然,造车被称为是一项“无底洞”的投资,风险极大。
理论和实业界普遍认为,“冒险精神”是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基因。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冒险精神更是企业家难得的稀缺资源。但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或将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行为经济学更是发现,市场往往最终偏向于选择过度自信的企业家。但一将成名万骨枯,在这一“竞选”过程中,被淘汰的企业家更多,柳传志、董明珠毕竟凤毛麟角。
企业家都有“建立企业帝国”的倾向,这会为企业家带来声誉等大量好处。在“建立企业帝国”过程中,人或组织往往过度投资,甚至会对失败的项目不断扩大投资,即便是坏的反馈信息,仍向“劣钱”中投入“良钱”。同时,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分散的小股东及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都希望企业家做出“风险中性”“理性风险”的选择,这必然要求矫正或规避企业家“执着”所带来的风险。
因而,企业需要一个执着的领导者,但又要用某些方式来约束他的“执着”偏离理性。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董事会等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将企业“领袖”与负责经营的人截然分开,避免“一个人说了算”;也可向资本市场、智囊等外部寻求独立性约束机制,来规避企业家的盲目“执着”。要知道,企业规模变大时,企业家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是为企业挖掘了坟墓。
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