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几点策略

发布时间:2016-11-19 10:2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愈加迫切地摆在老师面前,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策略,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利用导言、时事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自觉地把学习同祖国的命运、国家的强盛紧密联系起来,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每上课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及观点,并且要求同学们能在每节课教材里能发现一两个与现实联系较紧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积极性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把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例如,教学中运用语言与情感艺术创设氛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授之以“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学法是当今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的目的。为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四、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开放的,使学习能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快乐的事情。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构建历史有效学习模式才能具有可行性。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弃者,不应有歧视受训斥者,也不应有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要关注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发言,尊重学生的意见,只有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

五、多种教育技术结合再现历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丰富,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等,都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例如,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三国鼎立”之前,让学生观看从《三国演义》的历史电视剧中截取的部分内容,让他们品味不同人物的特点和魅力,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其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性,在观赏中体验历史情感,又使学生自然进入自主探究的角色,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要大胆创新教学教法,改进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几点策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