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做建筑公司前景如何
相关话题
我们如果开了一家建筑公司,现在做建筑公司的前景如何呢?建筑公司值不值得做?小编为你带来了“建筑公司前景”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建筑行业前景分析:建筑工业化成趋势
当经济增长动力不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建筑行业将迎来哪些挑战?
日前,国务院在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10年内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30%。
作为2015年12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意见,建筑工业化未来10年目标的确定,恰好反映了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巨变,整个建筑产业链面临人力结构性改革,建筑业发展面临环境资源压力的现状。建筑工业化正是可以带来改变的一个有效途径。
远大住工建筑工业化技术相关人士刘景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有多重相关利好出现,社会对建筑工业化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处于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都在积极向工业化靠拢和转型。
“为了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让更多房子通过建筑工业化的方式建造,中国的环境问题会得到大大缓解。”中民投旗下中民筑友科技集团(简称“中民筑友”)总裁訚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建筑体系转型冲动
目前,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建筑资源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下、工程质量和安全堪忧、劳动力成本逐步升高、资源短缺严重等问题。更多2016年建筑行业前景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建筑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但建筑工业化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等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各地现阶段都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技术标准体系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体系开发技术和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部品技术以及装配式施工工艺等技术的研发、推广,都是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不过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落地,为建筑业迎来了全新变革时期。目前来看,建筑工业化将是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中国传统建筑业采用手工作业为主的现场施工方式,粗放落后,难以管理,不仅建筑的质量、进度、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更是带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因此凸显: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2/3,用工量大大减少,施工现场无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可节水80%、节能70%、节材20%,而且解决了保温、防水抗渗、不隔音等建筑通病。
“建筑工业化已经是一个趋势了,早几年开发商还没有这么紧迫,但现在都意识到了这点。”訚军说。
国家各大经济区都在普及这个概念和市场运用,长沙政策扶持和实践最早。远大住工、中民筑友都是在长沙起家。 “调子一定下来,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信心就更足了。”刘景指出。
刘景透露,去年远大联合产业合作计划推出后,市场反响比较热烈,产业环境到了这个阶段,既需要改变现状也确实需要政策支持。
如今,不少地方和企业都在尝试住宅产业化建设,保障房和商业地产项目已成为主要试水对象。在未来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排除在土地出让环节也将就产业化建造方式给予特殊待遇。
房企路径选择
传统建筑行业已经感受到建筑工业化的冲击。
2月18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宣布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三一重工昆山建筑工业化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成立“昆山三一住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三一住工”),从事建筑工业化的研发、预制构件的生产及销售、用建筑工业化方式总承包施工工程项目等。
据披露,昆山三一住工将致力于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把昆山作为公司建筑工业化的华东及海外总部,并规划分五年计划投资60亿元,通过自身产能建设及对外投资,至2020年,昆山三一住工规划将形成可承担建筑工业化方式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年产能。
建筑工业化成为了三一重工、远大建筑等传统建筑公司发展战略转型方向之一,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筑工业化更能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与公司核心竞争力。
现代设计集团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进军透露,作为建筑行业最前端的设计公司,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业务占比不多,2015年现代集团新建建筑124.3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意见》提到的工业化占比30%,则相当于40亿平方米,而现代集团“十二五”期间共实现1000万平方米,建筑工业化在国内发展空间非常大。
与李进军看法一样的是訚军,他已经在建筑行业及房地产行业耕耘了近20年,2010年李进军前往日本时,看到以建筑工业化方式造房子感到非常震撼。经过多年沉淀,他更是把目光瞄准了建筑工业化的更高层次——高科技制造企业。
中民筑友在未来三年会快速扩张,2016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成8-10个建筑工业化高科技产业园,并以此为蓝本,面向全球共享中民筑友的技术,通过加盟、技术合作等模式实现全球的规模化布局。
“这个领域在前期是个重资产的投资行为,我们建一个制造基地就得投资三五个亿,十个就得投资三五十个亿,没有一定积累是做不到的。”訚军说道。其对记者表示,建筑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通过高科技实现。
目前,已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大多理念领先、实践超前,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实力。
但实际上,这些产业化基地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产业住宅的需要,以开发商为主导的住宅产业化项目推进乏力。因此,以传统房地产公司的转型来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难免力不从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足建筑工业化的房企有万科、金地、旭辉等。而日前,碧桂园与中民筑友签约,将从其在马来西亚的项目“森林城市”开始,合作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进行建造。
刘景指出,建筑工业化通过科学化、机械化的操作方式和作业环境提升效率,改善人口障碍。目前这个行业面临的瓶颈是:在推广方面有一些误区,建筑工业化其实是一个体系的转型,从源头到生产施工到现场装配,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目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产品类型较多,有高层项目,也有别墅项目;住宅之外,还有市政工程。
因为建筑产业化公司不做开发,只是输出管理和品牌,卖的是预制构件。因此与开发商合作,将会在帮助房企降低成本、提高项目进度和产品质量方面带来帮助。刘景透露,采用建筑工业化的项目目前与传统施工相比数量基本持平,最终会在减少与压缩开发周期方面产生明显效果。例如建造30层毛坯交付的高层建筑,比传统建筑交付时间快6-9个月。
建筑设计公司的方向
2014年,惨淡的一年
建筑设计业务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紧密挂钩,几乎呈线性关系。对于建筑设计行业而言,存量销售数据没有意义,新开工面积和当年土地成交面积才是市场容量最主要的标志。仅从市场供应来看,与设计行业紧密挂钩的新开工面积减少了一成,也就是说市场总量下降了10%。
与市场容量下降相比更要命的是,市场对设计产品要求的成果质量却大幅提高,这主要与市场全部回退到一、二线城市进行防守的战略布局有关。给一、二线城市成熟开发企业和给三、四线城市不成熟开发企业做设计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说给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做设计拼的是速度或者可复制性,那么在一、二线城市设计拼的绝对是多专业跨界整合能力、方案创意和精细化设计能力。
这种行业总量需求的结构变化,导致前两年一批低水平设计公司业务遭到淘汰。因此,2014年的市场业务都进一步聚集到有核心设计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资深设计机构手上。这种设计市场的洗牌和市场资源的再分配,导致了一批设计公司的出局。
2015年,调整突围
面对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2015年的设计企业该如何再定位?总体来看,有六大方面的突围策略。
争抢主流市场,锁定目标城市
2015年,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市场还将是一个热点。抓紧突破城市布局,抓住那些供求数据良好和人口持续净流入的城市,深耕本地市场。只有这样的城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项目供给,因为这些城市正是开发商愿意进一步拿地的城市。
一些小众的户型、产品细分、圈层化、差异化都是未来住宅市场竞争的设计技术焦点所在。要想在下一步的住宅市场上突围,不进行客户调研的设计注定将无法立足。但近两年大众化的需求消失了,多样化的小众设计需求正在崛起。我们看到走红的白领公寓、极小户型、终极住宅、老年住宅等产品,都是精准定位于城市部分特点人群市场研发的新品种。住宅品类的多元化和产品的进化决定了设计上的创新必须跟上市场进化的速度。其实对于建筑师而言,空间造型能力并不是问题,而问题的难点是如何从设计师的角度理解市场需求。这就涉及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领域的通识。
快速抓住老市场的新机会
2015年的市场机会,除了新增的供应之外,不少地方以棚户区改造为代表的旧城改造项目也是市场热点。城镇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临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这类项目遇到的问题是必须将设计方案的构思与周边社会环境、经济平衡紧密结合。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是比产品更关键的决定因素。
与此同时,黄金时代退潮后,沉淀了一批大浪淘沙后失败的项目,这批项目都有着改造升级的需求。设计公司应抓住这一波升级改造潮,尽快研究对策,确定设计介入的方式和商业模式。企业如果能抓住这波机会,也将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增长点。
纵向整合迫在眉睫
白银时代的设计企业,如果不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资源,单兵作战的难度会越来越高。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专业的设计公司,虽然人员团队规模不大,但他们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布局得很透彻。对其专注的品类,从市场研究、功能特色到设计创新和细节管理,都有很强的实战能力。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产品落地,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对于当前的设计公司来说,其价值不在于制图的能力,而在于引导和教育客户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增值能力的企业,才会获得业主的尊重和认同,设计订单才会纷至沓来。要知道,好的设计不是用空间呈现业主的设想,而是通过空间整合社会功能的变革,帮助业主在特定区域市场形势下打赢战役,获得利润,在伴随着使用功能进化的基础上再呈现出美学的效果。另外,整合多专业设计团队,用几十种设计创意和手法去打造一个精品,也是白银时代开发商赖以生存的产品为王的商业逻辑根本所在。
产品研发应以市场为导向
产品研发最关键的不是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发,而是商业模式和产品战略的研发。无论是对住宅、商业、养老或是对文旅、物流等专业品类的产品设计研发,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思维做支撑。主管研发的负责人不应该是设计技术最强的,而应该是市场意识最敏锐的人才。在新型的设计公司内,这种研发应该将市场部门、营销部门、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甚至上下游的关联企业的技术力量进行整合。
设计品类突围
2015年,设计公司还必须直面的是,无论我们如何调整策略、励精图治,行业产能过剩的现实仍是切实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必须经历一个去产能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甚至电影、游戏场景设计都是国外大型商业设计机构的转型方向,而这也将成为国内大型设计集团竞争的新蓝海。
中国下一步即将进入高品质商品经济时代。消费者对消费品内人文的情怀,对形式包装的重视和喜爱将日益成为决定购买的因素。实际上,不少大型设计集团已经厉兵秣马向这些领域迈进。对于设计人才资源的整合,如果能巧妙地将资源落地到更多商品上,并与原先设计主业进行有效嫁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打包设计和产品研发,这将是公司逆转的一个最好方向。
向市场证明新模式的收益
2014年,随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主板上市,以及一批企业在三板和创业板挂牌,国内设计界内刮起了一阵资本运作的风潮。古老的设计行业正在嫁接最先进的金融技术,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腾飞进行铺垫。但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公司应明确的问题是,我们要资本金做什么?是主动出击收购兼并,还是被动防御?要知道,如果只做传统业务的设计公司上市,对资本是没有吸引力的。只有在模式更新迭代产生出新的超额利润的可能性时,资本运作才具备了可行性。与其一味想着如何从资本市场圈钱,不如尽快向市场证明企业的高盈利潜力更为实际。
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畅想
猜想一:经济下台阶,投资难起色
中国经济正处于“下台阶、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三五”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6.5%,经济增长将下一台阶。从而造成投资放缓,建筑行业各项指标急剧下滑,行业基本面持续恶化,行业寒冬至。
猜想二:行业需求弱,筑底待观察
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投资增速乏力的双重影响,建筑行业下游需求较弱,总产值增速下降,盈利能力恶化,订单增长乏力,新增订单负增长。行业基本面的恶化超出我们预期,稳增长政策并未显现出预期效果,行业筑底回升仍有待观察。
猜想三:债务置换稳步推进,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为了降低政府负债成本、拉长债务周期,中国政府启动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计划。2015年5月,首单地方债——江苏省地方债成功发行,2015年6月,财政部下发第二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1万亿元,2015年8月,财政部再次下发第三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1.2万亿元,2015年地方债置换额度达到3.2万亿元,预计该计划将节省财政支出600亿元~900亿元,有助于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猜想四:降息降准,普惠宽松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快速回落,货币政策宽松已经成为趋势。2014年11月,我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至今已连续5次降息,基准利率降至1.5%。同时,我国连续5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3.5%。根据相关研判,2016年我国还存在50基点降息的可能、200基点降准的可能,预计普惠宽松仍需发力。建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降息降准有助于减轻建筑企业的财务压力和获取工程必须的资金,增强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
猜想五:PPP模式制度设计待完善
国务院及各部委力推PPP,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布后,PPP成为得到国务院认可的地方政府融资主要工具。地方政府积极主动抛出了2万亿元PPP项目,但由于制度设计与此前的BT、BOT等模式并没有本质变化,尤其是PPP项目定价问题没有在制度上得到解决,PPP项目落地较少,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猜想六:“一带一路”带动产能输出
我国积极倡议“一带一路”,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中国经济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PPI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为负,中国产能明显过剩。“一带一路”被认为可以通过“产能输出和资本输出”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国家通过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保障,亚投行法定资本金1000亿美元,丝路基金初始投资金额400亿美元,若再通过加杠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撬动的资金规模将达万亿美元。
猜想七:美丽中国再迎东风,生态园林值得关注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11月6日,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纳入到五年发展规划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再度成为市场热点。“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美丽中国将由“口号”转向实际行动。美丽中国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较大,建筑行业将向绿色建筑迈进,生态园林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猜想八:盈利能力下滑,亏损企业增多
2015年1月~9月,建筑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负增长的共计30家,占比约42%;净利润负增长的共计35家,占比49%;亏损建筑上市公司共计8家,占比约11%。
猜想九:传统业务日薄西山,战略转型迎接新生
建筑行业面临基本面恶化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多个细分领域业务呈现萎缩状态,多个细分领域的传统业务日薄西山,战略转型势在必行。我们认为,随着建筑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和竞争加剧,建筑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的企业将越来越多,建筑上市公司将通过跨界转型迎来新生。
猜想十:国企改革,激发活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主要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展开。2014年,各个省市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稿,核心是提高国资资产证券化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与投融资体制、强化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等。2015年以来,国企改革力度加快,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将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非公经济等改革,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激发国企活力。
做建筑公司前景相关文章:
1.建筑公司企业简介范文6篇
2.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3.建筑公司面试自我介绍4篇
4.论建筑企业在新环境中的发展策略论文
5.建筑公司简介范文3篇
6.建筑公司年终总结讲话稿3篇
2016年做建筑公司前景如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