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近代史的参考论文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曲满浸悲伤与凄怆的哀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一近代史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一近代史的参考论文篇一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步伐。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育事业;近代化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及性质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自此中国历史走上了新的一页。此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大地上大量的倾销商品,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席卷南部数省,公然与清政府分庭抗礼,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为了应对“千古未有之变局”,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由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为核心,集结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能人志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口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地方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办学堂、派遣留等。洋务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
一、军事方面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洋务运动就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
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这些军事工业由政府投资,朝廷委派地方大员总办,所造军火由政府无偿调用,装备海军,不计成本,不求利润,属于封建官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某些技术性工作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所以这些企业不完全等于封建官府工业。洋务军事工业的创办,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进程,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明显倾向。
二、民用企业方面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社会,人力是主要的生产力。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僵滞、停顿的状态。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清朝看到了西方洋人的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因此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积极倡导下,以“自强、求富”为思想口号,开始了大规模的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主要的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创办海军
1875年清政府决定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计划十年建成。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5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自从,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军。
四、教育事业
洋务运动时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派除了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努力外,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洋务运动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主要是创立了新式的学堂,派遣出国留学生,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
1.创办学堂
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从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馆开始,至1896年,共创办的新式学堂20多所。这些学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自办的,另一类是外国教会办的。 新式学堂讲究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先理解然后记忆、背诵,循序渐进,这比传统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要合理、进步。他们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订学制,新式学堂普遍制定了分年度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教学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如福建船政学堂,左宗棠规定学生入学到毕业,以五年为限。
这些学校以学西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直接为军事企业和工矿企业输送人才。新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学习了外语、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成为具有近代化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新式学堂出现可以说是对科举制度的致命的一击,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进步,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2.派遣留学生
为了掌握西方先进技术,让洋务运动的工厂摆脱雇佣洋匠的限制。除开设形式学堂外,从1872年至1886年,洋务派共组织和派遣了七批留学生,共二百余人。这是旧中国最早派出国的官费留学生。培养了不少人才,最出色的有严复、詹天佑、黄仲良、程大业和林永升等。
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上各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开创性。这些留学生他们一方面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回国后,都以其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有就是办刊译著,这不仅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交流融合。而且使改良派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编印报刊,成立出版机构,大量翻译西方著作。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3.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随着洋务运动各类学校的创设,留学生的派遣,逐步培养了一批懂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他们大量翻译、出版西方科技著述,培养出我国近代早期的一代甚至二代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理论方面,牛顿力学,微积分等大量的近代科学知识都被相继系统的介绍到了中国。在技术知识方面,从新式的织布机到作为原动机械的蒸汽机;从各种工作母机到新式的转炉和平炉的炼钢方法,从造船炮到电报、火车、轮船等等各种近代的技术知识,都不断的介绍和引进中国。这一切都使洋务运动成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打开了中国面向缤纷多采的世界文化之窗,它所设立的近代新式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也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三、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1.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2.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冲突。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流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导致的意识形态上的封闭,使很多普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严重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但这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改变轻视科学技术的态度: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明朝后期及清朝统治者长期以来昏睡于“天朝上国”之中,而社会中更是将科学技术列为奇淫巧计下九流之列。闭关锁国导致文化上的落后,使得中国错过工业革命的飞跃发展时期,远远落后与世界。洋务派的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从此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改变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培养出我国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而派遣的留学生日后很多是成为了中国近代科学一些领域的奠基人。
2、洋务运动引起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遇到了经费,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开办民用企业,在政府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打破了“士农工商”的格局,以士的身份进行商业活动。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经济形势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3、对中国军事的影响: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决定每年拨银四百万两作为海防经费,从而建成了亚洲规模最为庞大的海军,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七十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爆发了一场以左宗棠和李鸿章为首的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直接推动了清王朝国防建设的近代化。此后设立海军衙门,统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与国防的近代化。
4、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不仅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还培养了中国了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也改变了中国人传统思维天朝上国,四方来朝的愚昧落后的外交思维,使得中国外交正式与世界接轨。
总结: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洋务运动虽然有着种种的不足之处,但是,它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也为后来的中国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基础,前人之失,后人之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在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士农工商错误观念的陋习,引进近代科技文化与教育制度。对中国日后的革命的影响功不可没。
大一近代史的参考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