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心得感想3篇

发布时间:2016-11-08 17:13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显著特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服务心得感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服务心得感想范文1:园区服务工作感想

本月组织员工学习关于强化园区生活服务体系、关于做好业主赴俄罗斯,北欧四国旅游组织工作的通知文件。

为提升园区生活服务成效,让更多的业主实实在在享受为他们提供园区生活服务。比如,开展旅游服务,做到及时张贴海报、投送宣传折页、张贴温馨提示、发送短讯以及积极上门向业主进行宣传,了解爱好旅游的业主等跟进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业主参与。在日常与业主沟通交流时让业主更多感受到为他们提供便捷,让业主体会更多绿城服务丰富多彩,也让业主感受信任绿城服务的一面;尤其是注重我们每一次、每一项服务工作的细节,都是提高我们服务品质,拓展服务项目的实践能力,也是推行园区生活服务体系、延伸物业服务、构建和谐园区的深入体现所在。

通过学习,从中进一步加深实践体系的认知度,让员工加强落实园区生活服务体系各项服务内容。同时,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和开展园区生活服务的意义,努力为业主创造舒适、宁静、快捷、便利的生活环境,让业主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热情关怀。

服务心得感想范文2:餐厅服务心得

上次在北京西单附近,我们无意走进“海底捞火锅”。

由于赶飞机,时间匆忙,但深为海底捞服务文化所感染。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员工文化。譬如,我常说的:去肯德基,消费的是肯德基的服务文化,这文化不是其老总的长篇大论,不是墙上贴着的标语,而是服务生的行动文化。在海底捞,我为员工的激情所感染。在海底捞吃火锅,看员工服务真是一种享受、一种美。这里的员工在跑步工作,在微笑服务,在主动服务,在激情服务。看他们快速地擦桌子、看他们随着舞步的拽面、看他们不经意表露出的自豪与自信,你不得不由衷地感叹。

我回来后查找了些资料,才知道海底捞服务早已是闻名于世。

6月23日,“大象挤进了蚂蚁窝”,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著名餐饮集团美国百胜餐饮上半年度“(中国)区域经理大会”全体200余人,齐齐涌入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与其他客人不同,他们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海底捞的管理经验。教授们好奇的是,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竟远远高于他们所带的MBA班学生。

关于文化,其公司董事长的话很简炼,但却是真谛:我们的秘诀实际上就是一个:“我们给员工创造一个双手改变命运”的平台。

在海底捞公司,只要你肯出力,有激情,能主动服务,服务得到顾客好评,你就可以逐步得到提升。其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就是从一名涮碗工干出来的。

在每一个海底捞的办公室里,墙上都会贴着一张“金点子排行榜”,这就是海底捞思想火花的来源。每个月,由各大部长、片区经理组成的创新委员会,会对员工们提出的创意服务做出评判,一经评上就会推广到各个分店,员工可以获得200~2000元不等的奖励。

员工们的自觉与热情,来自于张勇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他们的重要性远超于利润,甚至超过了顾客!

在海底捞,每天两班倒的员工,白班的一直会被安排白班,晚班的一直会上晚班。这样员工不需要被迫改变作息时间来适应。这样细心的安排还包括:员工宿舍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全部为正式住宅小区,且都会配备空调;有专人负责保洁、以及洗衣服;公寓甚至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激励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海底捞有一个传统,是将员工的奖金中的部分直接寄给他们的父母亲人,虽然每月只有400~500元,但这让员工的家人也分享到了这份荣耀。

海底捞有近6000名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与此同时,海底捞4年只开出了近40家店,这与其单店上千万的年营业额,每晚3~5台的翻台率是极不匹配的。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海底捞的每个店都必须保证30%左右的老员工“压阵”。在这一点上,张勇非常清醒:“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而是员工。在没有培养足够合格员工之前拿钱拼店数,是失去顾客进而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

服务心得感想范文3: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自参加几次小学生辅导志愿服务后,我产生了很多的看法与感想。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或者对身边某些弱势群体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为他们谋些幸福;刚上大学就得知有青少年志愿者协会这个机构,正好给了我这样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

上了大学,我觉得自己的自由时间多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也正因为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每逢周五下午7、8节,我们都会以队为单位步行去六十八中,为该学校的小学生进行辅导。尽管路程远了点,来回差不多一个小时,但在路途中,我还有我的同伴们都可以感受出大家是多么地急切想快点去学校。想到小朋友们渴望和欢喜的笑容,我们就会忘记步行带给我们的疲惫。

犹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第一次穿上志愿者服装,心中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有点兴奋与期待,又有点胆怯,在幻想去到那里该说什么,该怎样介绍自己,会有多少小朋友等等的疑惑。当我穿着志愿服,我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穿越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路上,我的眼睛不停地环视四周的路人,时不时目光对视,从他们的眼神,我可以看出他们在注视着我们,不觉身体有点飘飘然,同时觉得这件衣服很沉重。黄色给人一种可以亲近,可以信任,可以倾诉,可以依靠的感觉,胸口上显赫地印着“志愿者协会”。

有一次出外去培训,我们一队志愿者在公车上,抢着让座,扶老奶奶。我当时就想如果大家的表现在平常没有穿这衣服时,也能同样做的话,那该多好。但事实上,我的同伴,这帮热血青年的确有着这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他们都有着乐于助人的一颗爱心。记得那车上的老婆婆和谐亲切的笑容,还有她竖上大拇指那一刻,我心里是多么的甜,我是多么的高傲。她说:“我们志愿者是大好人,乖孩子,老是帮人。”其实这话我是听了不少,但正因为这些人这些话,当我在服务时遇到很不如意顺利的事时,想要放弃了,一想到这,他们就是我坚持,永不放弃的动力。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也许外界有部分人不理解我们志愿者,总觉得我们也打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觉得我们乱来,也有人觉得我们的任何付出是理所当然,不容有失的。也许还会责备呢。但我不会就因为这样而退缩,我还要用我的言行慢慢让他们了解我们理解我们。还有,每次去到小学,小孩子都好活跃好开心。虽然有的时候比较调皮,有的时候难以控制课室的安静,但和他们相处,一方面可以辅导他们作业和减轻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童年的乐趣,并觉得他们的纯真,天真和无邪让我从紧张的生活节奏变慢,变轻松与舒服了。他们让我觉得这世界上友谊是多么美好的事,也锻炼了我的能力,为我提前适应了教育事业奠定基础,打开了门槛。正所谓“利己为人,助人自助”,这是我们的宗旨。

每当离开,总有些不舍,怎么一个小时这么快就过去了。转身回顾他们,他们纯真的眼神是多么地渴望我们下次再来。每次服务回来,总忍不住在qq空间写下当天自己的感受,还记得散文家林晓风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名字会被几多久,很多时候来来往往行走匆匆,人与人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来是偶然走也是必然的。我不在乎自己的名字会被人记多久。倘若一个人被记住了十几年,应该感到欣慰,而我只有一个名字叫志愿者,我希望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我并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会贡献更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渴望用我的微小举动去影响我身边的人。当我让座时,我开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管做好自己让自己快乐,无愧于心。我希望我家的老人在车上也能受到同样的对待,这就是我要的回报。在这,我又要引用毕淑敏的话:也许我很重要,因为在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也许我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体现我们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服务心得感想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