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及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 、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 摸、摆一 摆、拆一 拆、拼一 拼、折一 折、剪一 剪、画一 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这是因为数学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一 )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门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于是,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辅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结果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就显得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并且,还随时地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 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 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 种方式
三、对“体验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
3、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 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二:浅谈数学教师的情感教学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影响情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就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而论,可以分为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两类。
所谓数学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教学。下面结合实践,谈些认识。
一、用教师的爱,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情感是具有感染力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教师要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是把“爱老师”和“爱他所教的学科”直接联系着的。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首先爱学生,尊重学生,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品格。“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是建立和谐气氛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讲得不完善时,教师也不应批评和否定,尽量做出善意的评价,找出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还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对于差生,教师要更多的与它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真诚的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爱时,就会感激老师,从而努力学习,这样,既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二、用教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组织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活动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结论,评价效果,总结问题。只有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中探索与创造的需求,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保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改变数学教学呆板、单调的缺陷,让学生时常有新感觉,以增强学习数学的情趣 。在教学中,若能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手、脑、眼,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将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
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的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强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体验。课堂提问时,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布置作业时,也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做不同题目。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角度要多元,不仅评价思维成果,也注意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评判,又激励。不仅总结,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成就,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阶段考试后总结时,不仅注意成绩好的学生,还特别注意成绩提高的同学,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四、利用数学史赋予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常给人以“庄严”、“神圣”甚至“神秘”的感觉,似乎他们一开始就是以这种完美无缺的样子,被供奉在数学的殿堂里,不断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实不然,在数学课本里出现的定理、法则、公式等,也都是人们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数代人努力才逐步趋于完善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执著追求和不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在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为知的动人故事。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数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历史联系起来,无异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背后的趣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非常有趣”
五、用学科的“美”陶治学生的学习情感。数学中的数、形、定律、法则等等,蕴藏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序列的美、平衡的美、规律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的体现美,并引导学生主动的欣赏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幽默、笑话。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复杂总是简单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六、保持快乐、饱满的情绪状态,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主导作用,以求情感共鸣。在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这一切似乎都处于自然状态。这在客观上,也就使一些教师放弃了一条通过情绪感染功能来调节学生情绪并使之积极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快乐的情绪状态,教师带疳丰微笑、怀着喜悦、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反之,教师绷着脸,或情绪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躁不定的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前者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而后者,则会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另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每天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整天疲倦、困乏,昏昏沉沉,这也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减轻负担,布置作业时,要精选曲型题目,避免“题海战术”,使学生从没完没了的解题中解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数学情感教学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拉进师生关系,使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潜能,激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质量。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影响情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就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而论,可以分为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两类。
所谓数学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教学。下面结合实践,谈些认识。
一、用教师的爱,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情感是具有感染力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教师要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是把“爱老师”和“爱他所教的学科”直接联系着的。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首先爱学生,尊重学生,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品格。“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是建立和谐气氛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讲得不完善时,教师也不应批评和否定,尽量做出善意的评价,找出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还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对于差生,教师要更多的与它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真诚的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爱时,就会感激老师,从而努力学习,这样,既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二、用教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组织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活动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结论,评价效果,总结问题。只有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中探索与创造的需求,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保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改变数学教学呆板、单调的缺陷,让学生时常有新感觉,以增强学习数学的情趣 。在教学中,若能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手、脑、眼,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将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
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的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强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体验。课堂提问时,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布置作业时,也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做不同题目。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角度要多元,不仅评价思维成果,也注意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评判,又激励。不仅总结,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成就,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阶段考试后总结时,不仅注意成绩好的学生,还特别注意成绩提高的同学,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四、利用数学史赋予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常给人以“庄严”、“神圣”甚至“神秘”的感觉,似乎他们一开始就是以这种完美无缺的样子,被供奉在数学的殿堂里,不断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实不然,在数学课本里出现的定理、法则、公式等,也都是人们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数代人努力才逐步趋于完善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执著追求和不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在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为知的动人故事。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数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历史联系起来,无异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背后的趣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非常有趣”。
五、用学科的“美”陶治学生的学习情感。数学中的数、形、定律、法则等等,蕴藏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序列的美、平衡的美、规律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的体现美,并引导学生主动的欣赏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幽默、笑话。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复杂总是简单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六、保持快乐、饱满的情绪状态,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主导作用,以求情感共鸣。在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这一切似乎都处于自然状态。这在客观上,也就使一些教师放弃了一条通过情绪感染功能来调节学生情绪并使之积极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快乐的情绪状态,教师带疳丰微笑、怀着喜悦、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反之,教师绷着脸,或情绪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躁不定的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前者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而后者,则会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另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每天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整天疲倦、困乏,昏昏沉沉,这也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减轻负担,布置作业时,要精选曲型题目,避免“题海战术”,使学生从没完没了的解题中解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数学情感教学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拉进师生关系,使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潜能,激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质量。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