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26 15:04

一个企业家要想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资金、人脉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不过,只要大家励志,勇敢的面对创业过程中的种种磨难,相信大家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不得不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很励志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家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企业家励志故事:褚时健的逆袭

10月底,“褚橙”首次进京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远在美国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顿将军悦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近4000条、评论超过1000条。随后,徐小平、梁冬、杨锦麟、龚文祥、白云峰、龚曙光、何力、老狼等各界精英人士纷纷写下微博,表达对褚时健的“敬佩与支持”。

围绕“褚橙”背后的“励志故事”,胡海卿认为,境遇不同的企业家们会有不同的感悟,“正在困境中的,可能是一种感受;那些放弃实业、挣快钱的,是另一种感觉。”他更希望这些企业家顾客能从褚时健那里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种常态,而企业家精神则是可以坚持的。

实实在在种橙子

今年10月,胡海卿和同事拜访褚时健。

昔日的“烟王”已是地道农民模样:头发花白,微驼着背,白色的圆领衫松松垮垮,上面还沾有泥土。不过,讲到橙子,褚时健立即来了精神,“思路变得很清晰,一点不像一位八十五岁的人。”

褚时健领着胡海卿来到占地2400亩的果园,眼前是一条不必迂回往复就可走遍整个橙园的小路。

用褚时健的话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走回头路”。

2002年保外就医后,众多烟草企业高薪请褚时健出山当顾问,他一一拒绝。

这个时候,褚时健一手创出的“红塔山”品牌价值达到460亿元,连续7年排位中国烟草业第一品牌。此后10年,烟草行业更像是一部“利润机器”。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简称“中烟”)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超高档的天价烟,支撑了中国烟草的千亿利润。

巨额利润之下,中烟除了和神华合作,一只脚伸进煤炭行业外,还踏进了房地产业。2012年,在兴业银行的增发新股认购书上,又出现了中烟的名字。

哪是热门行业,中烟的钱就往哪投。这样的“财富路径”,和褚时健二次创业选择果品种植业,风格截然不一样。

2002年,褚时健投身冰糖橙这个行业时,云南的冰糖橙市场已经饱和。但当他吃到来自澳洲的进口橙子时,就想创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时健的人悦,这就和当年他看到国外的着名香烟品牌万宝路时的反应一样,一个劲儿地想要创造中国自己的高档香烟品牌。

“褚时健二次创业,进入冰糖橙这样一个市场几近饱和的行业,就是想要证明在体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悦,橙子的利润和烟草没法比,褚时健选择将生命最后的事情定格农业,无疑经过深思熟虑,“他是在探索一种新农业模式。”

褚时健和妻子在橙园搭了工棚,吃住都在这里。他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极品橙子,把国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橙子刚挂果时,褚时健年年都会遇到不同问题,果树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这个没什么爱好的老人,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一本一本地看。

后来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无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时健睡不着,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经常弄到凌晨三四点,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肥料结构不对。

这种果子褚时健不敢卖到市场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改变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来了。据悦,这种用烟梗、鸡粪等调制的有机肥,成本虽只有200多元,效果却赶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1左右,这样的口感最适合中国人的习惯。”褚时健悦。

“他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型企业家。”胡海卿评价悦,褚时健学习能力强,对技术要求严苛,实实在在提高产品品质,扎扎实实做东西,这都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实业精神,“做企业就是要很实在,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虚拟幻觉的企业家,走的根本是两条路子。”

实际上,这位企业家的形象非常“土”。经常戴着草帽,穿着拖鞋。然而,当褚时健讲起为了寻找水源,一天爬几个山头时,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胡海卿,被这位80多岁老人的吃苦劲儿打动,觉得“不可思议”。

2002年,王石途经云南,专程拜访褚时健,也曾有类似感觉。

那时,王石领导的万科,已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也就在这一年,他成功登顶非洲乞利马扎罗山和北美洲的麦金利山。

而彼时,褚时健的第一拨橙子树刚种下。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当时已经75岁了。

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中国企业丢了经营之根

去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托人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潜力,有意运作“褚橙”上市。

他听了连连摆手。“没这个心情跟他们玩。再悦,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股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

胡海卿对此并不意外。他的印象里,褚时健是个很实在的人,“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褚时健言谈间,流露出对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测,褚时健习惯了种好橙子,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径,“他认为钱搞钱不是一个很正的道儿,不想弄个褚橙的概念,然后去圈钱。”

“毕竟到了他这个年龄,钱对他已经没什么概念。”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冯立果博士长期关注企业界动向。他注意到,与褚时健同时代的,或紧随其后的企业家,正在走着相反的道路,他们要么过早陨落,要么逐渐放弃实业,转型投身房地产、金融业,追求高利润,挣快钱。

冯立果参与撰写的《2012中国500强企业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进入金融领域。

以服装起家的雅戈尔,如今已是实业企业进军金融投资领域的佼佼者。2009年,雅戈尔的品牌服装业务实现净利润7.05亿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净利润已达到12.45亿元。

冯立果悦,从经济规律讲,产融结合没有错,但它会消融企业家的实业精神。这种担忧,在他去温州调研后加剧。

一个当地企业家跟冯立果讲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别拿1000万元投资,企业家辛辛苦苦做企业,一年养活几百工人,年底盘点利润只有几十万,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楼、做风投,到年底收入翻倍。这位企业家非常感慨:“这种大反差,怎么能实心实意做企业。”

在冯立果看来,干实业的一个必需要求就是要实心实意打造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产品开发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不能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这位经济学博士调查发现,温州很多企业家干脆放弃实业,转向炒房产、炒农产品、做PE。很多温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画、古董这类投资,有的还去考公务员。

“中国经济正处于激烈变化前夜,拜金主义盛行,很多经营者不择手段拼命赚钱,认为人格理念修炼不着边际,但事实绝非如此。”与松下幸之助齐名的日本经营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这样警示他的中国同行。

近几年,稻盛和夫在中国非常流行,他经常被请来中国演讲,许多网友甚至企业家都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个地方政府甚至邀请他担任经济发展顾问。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是率先起来反思的国家。”日本产业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悦,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宣讲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大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内容,他们的经营成功,恰恰悦明,过去多年,“中国企业丢了自己的经营之根”,必须重新找回来,这比请几个日本企业家帮助拓展日本市场更有价值。

地基如果扎扎实实,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

这个“经营之根”,在冯立果看来,就是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精神。

“做实业是挣慢钱,但却是企业家精神的完整体现;炒楼、炒股是挣快钱,属于短期投机行为,无关企业家精神。”冯立果悦,在这点上,褚时健能够花10年去做“褚橙”这个牌子,正是体现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稀缺的“挣慢钱”的精神。“他们那一辈的老企业家不怕吃苦,是实实在在做企业。”

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流行于中国的金融、风投等“时尚行业”,只是少数人从事并且获利的行业。而实业领域不仅是国家力量强大之本,更是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事实证明,即便把资本运作玩到极致的美国,最终,也面临“99%反对1%”的民意汹涌。在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这是一个扭曲的经济。”

如今,85岁的褚时健从“烟王”变身“橙王”。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可以挣3万到8万元。

在跟褚时健去果园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路上出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都会很欣喜地花上几分钟向胡海卿讲,这是跟他种橙子的谁家新买的摩托车。

“现在,我们可以凭借经济增长实力积累一些钱,但国家要不断增强实力,需要实实在在地积累。就像盖一栋房子,地基如果扎扎实实,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但不这样的话,二十年、三十年折旧,积累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云南丽江等地纷纷邀请褚时健合作,划出2000多亩地,让他带领当地农户种橙子。

这时,老人脸上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情。“他带动了别人致富,而且要尽可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别人挣了钱,日子过得好。”胡海卿悦。

这样的笑容,也正诠释了做实业的社会价值,和一位企业家的满足感。

企业家励志故事:高天增

高天增办公室陈列的各种荣誉证书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优秀企业家、十大职业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卓越贡献奖、郑州大学商学院MBA荣誉教授……问及这些荣誉的获得时,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问及他的成长历程时,他好像换了一个人,对“下海”落聘业务员时的尴尬、二次应聘业务员的忐忑、取得佳绩后的兴奋、做区域经理时的心得、创业时的艰辛等十多年从事营销工作以来的各种经历,事无巨细、如数家珍。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个从落聘业务员到博士董事长的成长故事。

硕士落聘“业务代表”的背后

20世纪90年代初,高天增对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几次工作考察,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激荡下,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做一名企业家。当他把自己的“停薪留职申请”交到领导那里时,却遭到了拒绝,同事更是充满了怀疑:“你一个书生,别说创办企业,离开单位,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听到这些话后,高天增内心暗暗发誓:“如果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住,还算什么人才?不出10年我就要用自己的企业证明自己!”决心一下,高天增便断了自己的后路——他把“停薪留职申请”换成了“辞职报告”,正式下海。

积淀之中是理性,沉默之后是爆发。高天增果断地辞职了,但他清楚自己只懂技术,不懂营销,不懂管理。要创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合自己的技术专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高天增打算日后进军饲料行业。有了这个方向后,他便决定到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外资企业北京康地公司,从业务员做起,补上自己创业所必需的“营销、管理”这两课。

17年的工作经验,硕士文凭,丰厚的专业知识——凭借这些优势条件,别说是基层的业务代表,就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他觉得自己也能胜任。怀着这样的心理,高天增从自己的学历、技术背景、理想、抱负到饲料行业在中国的广阔前景等,和负责招聘的香港老总满怀豪情地谈了两个小时。当得知和自己同时面试的一位刚毕业的中专生都应聘上了这个职位后,高天增更是胜券在握。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NO”。

落聘了,这一消息对刚刚辞职下海的高天增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是高天增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积极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两个月后再一次到康地应聘原来的职位。

这一次,他不再谈自己的学历、工作经验,只谈自己对业务代表的理解、工作职责,如果应聘上了之后自己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的想法、做法等,结果他顺利地应聘上了北京康地饲料公司的业务代表。

通过这次教训,高天增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单位都有不同的岗位分工,只有角色定位对了,才会想该想的问题、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自己既然是来学习的,要做好业务代表,那么就应该用业务代表的职责要求自己,以小学生的姿态,多看、多听、少说,从康地的每一位员工那里学习自己不了解、不会的东西。有了这个认识后,高天增便把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

“二”人行必有我师

20世纪人和人比的是能力,21世纪人和人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

传说上帝在造人时,为了让人们多看、多听、少说、多学习,便给人造了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巴。遵从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知识、成功鼓励他;当违背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挫折、失败惩罚他。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其中的寓意发人深省。

《论语》中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第一次应聘业务代表落败给刚毕业的中专生后,高天增便把“‘二’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是高天增的座右铭,更是他做人的心态、处事的姿态。说到“‘二’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处,高天增侃侃而谈:

通过康地公司对销售人员系统的培训、严格的要求,我知道了“业务员”和“业务代表”不同名称后面的含义;通过同事为了攻克一个大客户,历时3个月拜访50次的事例以及这个客户后来给公司带来的销量,我知道了销售人员做业务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向不同分销商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商格”,认识到了分销商的价值,不同类型分销商看重的东西以及开发、维护不同类型分销商的技巧、方法;通过向领导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管理……

20世纪人和人之间比的是能力,21世纪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像高天增这样坚持不懈、身体力行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真有前面的寓言故事,那么上帝无疑对高天增后来“多听、多看、多学习”的表现非常满意。经过半年的学习努力,高天增不仅从一位落聘业务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业务代表,而且被提升为康地公司河南区的业务主任。又过了半年,高天增因为突出的业绩和超群的综合素质,被康地公司提升为华中区的销售经理,全面负责江西、河南、湖北、安徽四省的销售工作。说到过去的业绩,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说到从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他总是滔滔不绝,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让别人干自己想干的事

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协调;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在不同的管理学家、管理者心里,管理有不同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实践,高天增认为管理就是让别人干自己想干的事,让别人干好自己想干的事,让别人乐意干自己想干的事。

高天增骄人的销量不仅赢得了同事、领导的肯定,而且职位也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做了大区经理后,考核他的不再是个人销量,而是整个华中区的销售业绩。考验他的也不再是销售,而是管理。

刚上任大区经理的那段时间,高天增整日马不停蹄地来回穿梭在四个省份的大客户那里,恨不得一天能当两天使。一个月下来,他开发了不少客户,取得了不俗的个人业绩。然而在公司的月总结会上,等待他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因为华中区的整体销量直线下降。

会议结束后,高天增突然想到第一次落聘业务代表的原因——岗位角色定位错误。这次遭到批评不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吗?四个省的市场,就是自己跑断腿,一个人也不可能完成整个区域的销售目标。既然公司给了自己华中区经理的职位,给了自己权力,自己为什么不行使大区经理的职权,整天做那些业务代表的工作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高天增便根据四个省区的不同情况,把销售目标分解给销售人员,让他们来干自己想干而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干的事情。

目标分解后,高天增不仅增加了下面销售人员的动力,而且减轻了自己的工作压力,整个华中区的销售面貌有了初步改善。然而由于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完成分解给他们的目标任务,结果销量还是和总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高天增发现作为管理者,让别人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固然重要,让别人干好自己想干的事情更为重要。

让别人干好自己想干的事

让员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只是分解销售目标的初衷,让员工干好自己想干的事情、完成销售目标才是分解销售目标的目的,只有每个人干好他们的事情,团队的销售目标才能完成。

在完成动态的市场规划、目标分解后,高天增便用大量的精力帮助那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销售人员寻找原因,并指导、帮助他们干好自己想干的事情。

对这些人员跟踪调查后,高天增发现不能完成目标的销售人员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确定了错误的重点市场,有的客户开发力度不够,有的客户流失率特高,有的缺乏和大客户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高天增发现这些问题后,对销售人员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培训共同解决;对销售人员存在的个性问题单独沟通分别解决;这样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现身说法,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现场解决。除此之外,他还主动帮助销售人员攻克难点市场、“钉子”客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高天增每月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总公司下达给华中区的销售任务。但是在高天增的心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管理者,除了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更要充分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干、乐意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从而实现更高的销售目标。

让别人乐意干自己想干的事

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和销售人员的接触中,高天增日益感受到了管理的这一特性。把目标分解给每个省区的销售人员、给他们传授销售方法等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容易做到,挖掘销售人员的潜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乐意积极主动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高天增帮助销售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当前工作相关的远大理想。这样,销售人员就会以正确的价值导向评判工作中的得失,就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有价值,就会为了他们的远大理想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

其次,真心相待每一位员工,感情驱动销售人员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高天增认为,自己不仅是下属工作中的领导,更是生活上的兄弟、感情上的朋友、利益上的代言人。自己不仅要在工作中指导他们,更要在生活中像兄长一样关怀他们,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交心,像利益代言人一样为他们争取更高的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和自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道创造辉煌的业绩。

再次,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高天增按照区域把华中区分成了四个小组,在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整个团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积极努力地工作,完成更大的销量成了员工追逐的一种乐趣。

通过高天增的努力,华中区的所有员工不仅愿意干、乐意干他当初想干但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干的销售工作,而且干得卓有成效——华中区1995年的销量不仅位列全国首位,而且当年的销售记录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

正当康地公司对高天增的能力、业绩一片叫好,准备给他更高的职位时,他却做出了让大家又一次匪夷所思的事情——辞职。辞职意味着他将放弃两年来在康地所付出的努力,放弃康地优厚的待遇,放弃在康地美好的前程。高天增没有表现出任何犹豫,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企业家,不是“打工皇帝”。他清楚在人生中要取得最大的成功,不仅仅要善于争取,更要善于放弃。

学会放弃

成功和争取、放弃密切相关。放弃比争取更难,因为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和魄力。

争取更高的分数,争取上更知名的大学,争取工资更高的工作,争取更高的职位……是大多数人成长历程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话,也是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每次争取的结果总和为了这个结果所做的放弃有关。

每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时就要求我们果断地做出抉择,放弃不利于最终目标实现的东西,珍惜现有条件,争取使现有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为了实现理想,学习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知识和管理技能,高天增放弃了在农科院的大好仕途;为了创办自己的企业,高天增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放弃了“打工皇帝”的前程;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品,开拓优势市场,他在创业初期只选择了猪和鸡的预缩料进行研发生产,放弃了自己众多的科研成果,放弃了郑州以外的市场份额;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他放弃了自己对广安集团的绝对控股权,让中高层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积极参股……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两件事情要做:争取,放弃。和争取相比,放弃更不易做到,因为放弃不仅需要的是当事人的勇气,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受资本、人力资源的制约,高天增起初放弃了鸡、猪预缩料以外的产品;放弃了郑州以外的市场空间。但是在选择预缩料的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努力把广安预缩料做成质量一流的高科技产品,让广安成为郑州预缩料的第一品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真心相待每一个客户,珍惜珍重每一位客户。因为高天增坚信只有真心对待客户,客户才会真诚对待自己;因为在高天增心里,客户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客户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客户的增长、没有客户需求的增长,企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资产、品牌、人力资源是传统意义上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天增眼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这些,而是客户。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客户始终是广安集团所有工作的中心——一流的产品提供给客户,一流的人才服务客户,创造一流的品牌让客户认知,以便服务更多的客户。

创业初期,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广安预缩料的市场占有率,高天增先后20多次到一家养殖户那里给他们传递各种养殖信息,帮助养殖户给猪诊断疑难杂症,当客户知道高天增就是企业的老板后,被高天增的所作所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现在这家养殖户已成为广安9年来最忠诚的客户之一;当得知一家养殖户想使用猪预缩料后,高天增和同事抬着一袋预缩料,步行10多公里,穿越面包车无法通过的村间小路,把产品送到了养殖户的家里……

就是在杂务缠身的今天,高天增每月也要抽出一定时间拜访客户:亲临养殖户的养殖厂,帮助养殖户解决饲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获取各种产品在养殖户那里的反馈信息;到终端经销商那里了解市场行情,分析竞争对手,以便为公司制订合适的销售政策提供依据。

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切客户。也许正是广安强烈的客户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促成了广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问及高天增创业以来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和广安一起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都成了赢家。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

高天增从第一次落聘业务代表,到成为拥有30余家子公司的博士董事长仅仅用了9年时间。我们无法考究在这个过程中高天增为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单单他的胸怀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

“二进宫、三进宫”是广安人力资源组成的一道独特风景。最典型就是一位区域经理今年年初第4次来公司上班。问及高天增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时,他含笑而答:鼓励员工出去创业、锻炼、学习是广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了,他们可能成为广安的合作伙伴;失败了,广安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每当高天增到老客户那里时,他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原来一穷二白的老乡通过科学养殖,通过使用广安的饲料,现在成了十里八村的致富状元;原来靠几千元资本,租一间门面房和广安合作的经销商现在有了自己的小洋楼、小汽车;原来到公司应聘时说话还脸红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好多都成了公司独当一面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仅有车有房,而且拥有广安的股份。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安集团将会更强、更大。

企业家励志故事:一个企业家人生路上的四个贵人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贵人,即便平凡如郝鸿峰。

13年前的8月1号,他从绿皮车厢里走出来,像大多数在路上的盲流一样,他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且没有地方可去。然而对这个20岁以前连火车都没见过的年轻人来说,只要不回家乡,怎样都行。

出站的人潮渐渐退去,四周静悄悄的,墙壁上的黑白挂钟滴答滴答地指向凌晨一点半。当晚,他就睡在了火车站。“反正这里谁都不认识我,干什么都无所谓。”火车站里有群流浪汉,流浪汉臭烘烘的,他也毫不在意。“彼此都是没有‘伞’的人,在意什么呢?”

——从底层出逃,为身份焦虑,又极度渴望成功。但是怎样成功?

人贱心远贱,身贵人不贵。今天的山西代理商联合会会长、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或许是个绝佳的案例。

第一个贵人:不安分之心

从河南郑州出逃到山西太原,郝鸿峰没想到,他离成功似乎越来越远。

尽管他刚刚大学毕业,学的还是著名的工商管理,但是没背景没关系,在太原,他竟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最后只能干起了酒店保安,甚至客房服务员。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半年。

半年后,郝鸿峰终于决定创业。

看似为成功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搏,事实上,创业的启蒙早已根植在他心中。大学时,郝鸿峰突发奇想要做旧书回收生意,也就是将图书从废品收购站按斤买回来,然后再走街串巷按本卖出去——这一现在看来喜感十足的生意方式,在那个图书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年代并非奇谈。

然而郝鸿峰穷小子一个,创业资金从何而来?好在当时睡在他上铺的兄弟徐磊鼎力支持。徐磊出身商贾之家,一直看着郝鸿峰不折不挠地折腾自己,从心底里相信,这个穷小子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于是,他苦口婆心说服父母,砸下两百万元,欲与郝鸿峰大干一场。

那真是一个激情乱烧的年代,郝徐二人招人马、建队伍,学校还专门给了他们一间办公室,颁发了诸如“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等花花绿绿的奖状。

旧书生意开张了,却没想到人民币比激情烧得更快。收来的书卖不掉,能卖掉的书收不来,赔掉两百万元他们只耗时半年!

——也许所有荒唐的梦都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曾经为之不惜代价追逐过,曾经有人为你不安分的心击节叹赏过,那份温暖就已足够。而正是这种不安分之心,是郝鸿峰得遇贵人的第一个前提。

重拾创业之心,再次上路的时候,郝鸿峰说,徐磊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

郝鸿峰第二次创业和第一次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走街串巷发小报、贴传单。彼时,中国保健品行业诸侯混战,几大品牌发动俯冲式营销从空中杀到地面,诸如三株口服液的广告都刷到了农村的猪圈上,渠道下沉之深,巷战惨烈之貌,今已难见。

目睹此状,郝鸿峰找到了太原某保健品代理商公司,随后拿着公司老板给他的两千块钱启动资金,租平房,到火车站找来10多个流浪汉,发报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半个月发出一百多万份,按照老板当时发一份给三分钱的承诺,郝鸿峰应收款项三万元,却只陆陆续续拿到七千多块钱。

第一次找到老板,老板赖账说,“我们销售很不好,就是因为你们报纸发得很不好!”

第二次找到老板,老板指着郝鸿峰,“你小子再敢来,我找黑社会揍死你!”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多年后回忆往事,郝鸿峰说,那一天他特别无助。太原的冬天特别冷,他只套了一件大一号的廉价西装,口袋里只有五毛钱。十多公里的回家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哭一路走——世界比他的想象来得残酷,那一刻他却想起了曾经鼎力相助毫无怨言的兄弟徐磊。郝鸿峰发誓说,他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

坚持在路上,或许只为温暖我们的人。

第二个贵人:义气当先

励志创业:一个企业家人生路上的四个贵人 守得云开见月明,眼看走投无路,命运又来眷顾,郝鸿峰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个贵人。

因为郝鸿峰讲义气、够实在,当时一起发传单的人后来都成了兄弟。里面有一个人叫李忠鹏,李忠鹏对郝鸿峰说,“太原有个食品厂,食品厂的老板叫翟连增,翟连增住的是别墅。干脆我们过去把销售承包了吧!”郝鸿峰说干就干。一个多小时后,翟老板在床上亲切接见了郝鸿峰。

郝鸿峰这才知道,原来翟老板癌症晚期大难不死,刚刚被家人从医院抬回来。而他那所谓的食品厂也就一栋小楼,一楼工作间,七八个妇女正漫不经心地包着饺子;二楼就是老板的家,也就是李忠鹏所谓的别墅。

“小郝啊,我看你这个小伙子不错,你来当头儿。李忠鹏嘛,你就当副总。没有基本工资,饺子我给你个底价,想卖多少卖多少,差价都算你们的。另外,我再给你们一栋别墅办公!”听上去,无人可用的翟连增,也有点病急乱投医,不抱啥期望的意思。

虽然与预想落差巨大,但郝鸿峰想得很实在,“卖饺子不就意味着每天可以吃饺子?这总比兄弟们每天啃馒头强啊!”

1999年的5月1日,郝鸿峰带着他的十来个兄弟过来了。

翟老板给郝鸿峰的办公别墅,其实是太原一条污水河边的违章建筑。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除了一部还欠着几十块钱的电话。

而当时翟老板的饺子出厂价是两块八一斤,销售走的是太原当地的小卖部。小卖部对外卖三块三,一斤饺子可以赚五毛钱——可就算是五毛钱,到了夏天,人家也不愿意卖啊。原因是小卖部只有一台冰箱,用同样的空间卖雪糕,利润低点,可周转快。

怎么办?这是郝鸿峰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开辟渠道。走超市渠道?首先是一万多元的进场费给不起,其次45天的账期也等不了,再加上此时三全、思念已经在北方市场声名鹊起,翟家的“三无产品”怎么可能打得过?

直到某天,郝鸿峰路过一家小饭店,灵机一动——饭店渠道行得通吗?他望望李忠鹏,说,“兄弟,你脸皮厚,人又长得帅,你进去试一下。”半推半就,李忠鹏还真去了,满口郝鸿峰教他的“台词”,“老板,这饺子放这,好卖就卖,不好卖就送你吃啦!”

三小时后,李忠鹏的BP机响了,回电话,那头饭店老板火急火燎地吼,“饺子全卖完啦,再送20斤来!”郝鸿峰大喜。原来太原很多饭店以前都不愿卖饺子,因为饺子制作时间长,还不如卖面条省事。但北方人毕竟爱吃饺子,需求又摆在那儿——从前竟无人从这个渠道下手!经此一役,郝鸿峰开始猛攻太原的大小饭店。

七个月后,翟老板家的饺子终于有了名字——乐田园,一天能卖10吨,超过思念、三全成为太原最好卖的饺子。到那年年底,厂里的员工增加到200人。郝鸿峰说,这是他一生都觉得骄傲的事。

然而故事又该转折了。不知是否受到销售奇迹的刺激,从没做过这么大买卖的翟老板突然从病床上站起来了。他时不时到市场部转悠一圈,了解了解思想,指挥指挥工作,其用意无非是告诉“同志们”——他才是乐田园的老板。

无奈销售部的小伙子个个血气方刚,这些人跟着郝鸿峰才算告别了流浪生活,他们觉得和老板只是承包关系而非上下级。矛盾就此积蓄,发展到某天双方竟对骂起来。事态好不容易平息后,翟老板对郝鸿峰说,“小郝啊,现在生产一线也在打仗,我准备把你调到那里狠狠抓一抓生产。”

郝鸿峰知道,老板是在赶他走人了。

第三个贵人:感恩之心

这又是一场非典型意义上的失败。翟老板和郝鸿峰约法三章:“一不能带走一分钱,二不能带走一个人。破坏这两条规矩,我找人收拾你!”于是2000年的12月31号,面对他招来的一众兄弟,郝鸿峰做了人生最精彩的一次演讲,现场哭声一片。

把翟老板列为自己人生的贵人,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意外。但人生求胜的秘诀,或许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如指掌。正是一直心存着一份感恩之心,才使郝鸿峰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得遇各种各样的贵人。而通过这一个赶他走的贵人,郝鸿峰知道,相比以前,此时自己就像是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条路就是做渠道。乐田园饺子一飞冲天的案例历历在目,此时就不是他找贵人,而是贵人找他了。

程凤仪,当时山西洪洞酒类商贸公司的副总,虽说与郝只在其卖饺子过程中有着一面之缘,但他觉得郝鸿峰把自己放得低,做事又靠谱,表示愿意引荐其做金星啤酒的代理。

金星啤酒?大品牌啊,一个三无产品自己都能卖得高潮迭起,何况这个?郝鸿峰兴奋极了。当年春节之后,郝鸿峰立马找姐夫借了5万块钱,另外两个朋友一个出资一万块做二股东,一个拿出一台二手电脑作价7000块钱做三股东——有钱有电脑再加上从金星借的那台面包车,山西百世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了。

殊不知,啤酒销售有淡旺季之分,郝鸿峰刚试水就撞到枪口上,几万块钱半年不到就亏完了,只剩下一张2万块钱白条——自那以后,郝鸿峰发誓坚决不碰季节性产品。

毕竟慧眼识英才,不忍英雄落难,得知百世酒业窘况,程凤仪再度出手引荐郝鸿峰代理汾酒集团的一个子品牌——加佳酒。代理需要保证金,借钱是门艺术活。郝鸿峰环顾四周,最后硬是凭人品,从太太的领导以及当时的房东那里借出钱来。

接下来就靠郝鸿峰的渠道功夫了——第一个月卖了1000多箱,第二个月3000多箱,第三个月1万多箱!货拉回来根本来不及进库,春节前一个超市的代理商来到郝鸿峰办公室,一听说没货气不打一处来,十几万现金往天上一扔。郝鸿峰解释说,“每断一天货,超市是要罚他钱的。”

钱来得很容易。代理加佳酒,郝鸿峰第一年挣了10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挣了500万元。到第三年,厂商不干了。原因是集团领导换了,而加佳酒由一个藉藉无名的地方品牌成长为横扫山西的畅销品,厂商关系开始重新博弈。

有钱了,郝鸿峰却不改自己的义气、实在,对这种兔死狗烹的把戏,他嗤之以鼻,甚至发誓一定要再做一个品牌把加佳酒打下去。转过头来,他就代理了当地另一个酒品牌——“汾阳王”。

2003年,非典刚刚在广州露出苗头,此时其他酒代理商并未有所动作,郝鸿峰却给山西市场狠狠压了一批货——经历过苦难的人往往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对各种变数都保持高度警惕,这是岁月沉淀出的必然。继而众所周知,非典肆虐全国,太原与北京、广州沦陷为全国三大重灾区。由此,能保证在山西不断货的白酒只有郝鸿峰的汾阳王。

几个月后,非典过去,山西消费者已经认定了汾阳王,加佳酒自此一蹶不振。

非典一役,百世酒业在山西大显气象。随后,其代理业务蒸蒸日上,日渐发展为山西最大的酒类代理商之一,郝鸿峰也当上了山西代理商联合会的会长,人生走向正轨。

第四个贵人:学习之心

可是有钱了就算成功吗?2008年,在成都开糖酒会,一众兄弟酒过三巡,有人提出百世公司的梦想是什么?郝鸿峰大喝一声:做世界最大的酒类流通企业!

嗯,那现在的世界第一是谁啊?

兄弟们立马上网搜索: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酒类流通企业英国迪亚吉欧,销售额1000亿元人民币!郝鸿峰当时就傻了。“这个目标太遥远……算了,我们还是做中国第一吧。”

那中国第一是谁啊?金六福,一年30个亿。借着酒劲儿,郝鸿峰当场宣布,百世酒业2018年销售额要突破100亿元!他改不了说干就干的脾气,2008年5月,百世酒业为之成立战略发展研究部,半年之后调研报告出来了:现实是,2007年山西整个酒类市场的盘子也就100个亿,与此同时,百世酒业效仿苏宁国美做名烟名酒连锁店很不现实,先期试点的几个连锁店算上房租、运营费用,根本不具备复制能力。

眼看连中国第一都做不了,郝鸿峰很低落。

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故事_励志小故事出身底层,他有一颗不断攀爬的心。而攀爬的过程就是学习,就是采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2009年的7月,郝鸿峰到清华大学上EMBA课,接触到电子商务,顿时又激动了。在做渠道的郝鸿峰看来,酒这个东西最适合电子商务。第一,酒不愁卖,不存在款式问题,不存在过期问题;第二,酒的客单价高,抗跌性强,年头越久越流行;第三,网上卖酒周转率高,至于利润,两三瓶茅台就能抵过一台冰箱。

那堂课的老师朱岩,被郝鸿峰视为自己人生的第四个贵人。

此时国内尚无成功的酒类电子商务企业,想摸石头过河却找不到石头,那就摸着自己的大腿吧!2009年8月,酒仙网注册。郝鸿峰深知传统企业做B2C两眼一摸黑,开出两百万年薪外加期权在北京挖来人才。结果对方去太原考察一圈后回了一封邮件:第一,酒仙网很有前途;第二,郝总很有梦想;第三,我坚决不能去。

太原毕竟是个小城市,要把酒仙网做到全国最大,物流配套、供应链管理都跟不上。2009年底,郝鸿峰将百世公司分成两大业务板块,百世公司留在山西,酒仙网挥师北京转型纯电子商务公司。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2010年年初的一天,郝鸿峰突然接到电话。“郝总不得了啦!”“咋啦?”“呼叫中心被打瘫痪啦!”“啊?”

原来,为了吸引流量,酒仙网推广部门编辑短信:“凡当天在酒仙网注册,都可以免费领酒一瓶。”推广部门要求每位员工将此短信转发给身边100个朋友。殊不知,短信产生了链式传播效应,当天早上呼入电话达到几万个,而当时的呼叫中心座席只有近十个人……

还有一个故事。2010年春节前夕,酒仙网以每瓶1099元的价格在网上开卖茅台。殊不知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单子进行限购处理,结果来自上海的第一个订单便将其打翻——该客户订了47万元的货,导致酒仙网几乎整个春节没有茅台可卖。

牛刀(博客)(微博)初试频频自摆乌龙,郝鸿峰却认为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酒类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传统的酒品流通分国代、省代、市代、区代、分销终端6个环节,每环加价25%,酒仙网显然打乱了原有生态,因此一开始郝鸿峰经常接到电话,“小郝啊,你这样搞是要出事的!”

然而,酒行业的品牌分散性决定坚冰是可以一步步打破的。就像京东商城当年打破传统家电销售模式,一旦有家电品牌与之合作,后续的合作品牌肯定会随着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张而增多。酒仙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酒类电子商务企业。没有人愿意独自抵抗大势。

回想自己当年成为有钱人的梦想,郝鸿峰会觉得有点好笑。现在他和一起进京的山西兄弟一起睡六人一间的集体宿舍。郝的上铺是他的秘书,据说这个房间每天鼾声如雷,但谁也不知道谁的鼾声最大——就像13年前的太原火车站。

人生最难,或许就是人贱心远贱,身贵人不贵。倘如此,就能不断遇上贵人。

企业家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