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引导

发布时间:2016-11-19 10:37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多方面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下面本人就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识。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鼓励促进而不是强迫执行。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时,组织学生计算37.9÷2.9,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3,余数是0.2;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3,余数是2,双方争论不休。究竟谁是谁非,我并不是立即回答,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辩论、计算、验证。通过讨论,同学们终于统一了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2,而并非2,并说明了理由:(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2在十分位上,所以表示0.2。(2)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出余数是0.2才是正确的。像这样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解难,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思路变得清晰严谨,又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问题,保持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长期以往,便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正确引导学生选用合理的探究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教学的设计,要便于学生探究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如:操作——发现、猜想——验证、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引导——探究方法等,让他们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的体验。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内容时,让学生选择“操作——发现”的探究方法。

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丰富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知认识,从而为他们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还将经历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以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三、不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究思维能力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能让孩子展开协作,通过“小组合作”来磨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向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如下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1)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所带的物体;

(2)分类:在小组内把所带的物体进行分类;

(3)玩一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分类后的物体,感知每一类物体的特征;

(4)找朋友:让学生把自己所带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匹配起来;

(5)摸一摸: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个箱子里摸一个物体,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6)搭一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些物体搭出自己喜欢的形体,并说说自己分别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引导。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长期以往,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引导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