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
学术,是指对于方法的学习,而学术论文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浅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摘要]经济全球化被看作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袭来,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努力融入到这一潮流中。然而,对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和依存度日益加深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卡斯特罗)。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曾是塑造战后世界秩序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约瑟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相互依存,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一些评论甚至认为距离与国界已经无关紧要,民族国家和地理本身已经失去经济方面的意义(约瑟夫)。
二、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以由美国为首的24个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化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以及140多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其中最穷的48个国家相比较为例。
(一)从高新科技的空前发展来看
美国发明了开启因特网热潮的万维网,使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中33%来自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有助于商品市场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保证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信息革命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徐崇温)。目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平均每100人只有0.48部电话,而美国每100人拥有60部电话;在美国,每15个居民就拥有一台计算机,上网费在居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为1.2%。反观不发达国家,即使在因特网发展最快的拉丁美洲,每112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更甚的是在非洲,平均25127人才有一台计算机。这样的信息贫穷国家在这场信息战中成为了终极的失败者,更别说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了。
(二)从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的跨国公司来看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通过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等形式帮助东道国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又以利润和红利等形式带走大量资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低级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把世界经济危机的策源地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根源。
(三)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来看
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20世纪90年代初为73%,1999年为86%;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应为17%和14%。有的发达国家人均GNP超过3.6万美元,而最穷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美元。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人口的收入差距,1960年为30�1,1997年为74�1。这样的差距还在扩大。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结构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进入到中期阶段(朱柄元)。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1.吸引外资方面。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国之一,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净流入国。1979-199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4595.6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外资的大量引入,对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有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对外贸易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在出口环境十分严峻的1998年,仍实现了0.5%的出口增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加工业带来了重大危机。不过,随着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许多企业的出口量都达到了历史高位,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随之崛起,产业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得以推陈出新,升级换代。
3.剩余劳动力与就业方面。中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近些年来,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吸收了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一批新型的技术工人和具备先进理念的服务人才充实到就业队伍,为国内经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劳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构成机遇方面相比,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不太可能有效的缩小这种差距。
2.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它们凭借其经济与技术的强大优势,使我们在产业发展上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对我们来说,引进外资虽然可以带动少数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却不能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跨国公司的进入也可能会操纵和控制我们的支柱产业和市场,抑制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传感性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会更多地传导给我们,使我们的经济出现不利波动。西方国家的大量游资也可能不时冲击我们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4.经济全球化可能引发的发达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颠覆。国际资本主义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和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这对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严重的现实威胁。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就有可能被外国操纵或控制。
四、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更担心全球化将有可能破坏经济稳定,摧毁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环境的恶化,导致文化认同的丧失,使得冲突增多,疾病、犯罪蔓延。实际上,不确定的经济发展机会,普遍的贫穷,体制的弊病丛生,制度以及技术革新扩散的极限等因素,均制约了它们的发展机遇(约瑟夫)。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
1.在政府机构内部创建技术分析部门并任命训练有素的政策顾问。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政府正致力于加强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使用经济学上的手段去分析激励机制和体制适应性等问题。使制度发展和改革等问题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
(二)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
1.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微弱,其实力不足以推动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能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参与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三)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
1.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应引导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样才能使相应的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技术、提高效率和改进管理,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2.引导相应产业和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同产业部门,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在对国内需要挖掘潜力的产业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向国外发展。
(四)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加速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参考文献:
[1]约瑟夫•S.奈.全球化世界的治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朱柄元.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M].人民出版社,2004.
[3]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出版社,2004.
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