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发布时间:2016-12-08 13:40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评议,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端午节的手抄报不会做?没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的对联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图一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图二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图三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图四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图五

端午节食粽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粽子的评论条评论